美國海軍:美國海軍為什麼不發展中型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美國海軍為什麼不發展中型航空母艦?

眾所周知,美國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航空母艦,目前,美國海軍擁有11艘排水量10萬噸的“超級航空母艦”。正如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所說的: “航母就是十萬噸級的軍事外交”。

艦隊航空母艦(fleet aircraft carrier)這一術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發的,是航空母艦的一種分類,能與各國海軍艦隊一同進行作戰任務的航空母艦,旨在與護衛航空母艦和其他較小的航母區別。艦隊航空母艦包括超級航空母艦,中型航空母艦和輕型航空母艦。

1931年,美國海軍上將約瑟夫·J·克拉克(Joseph J. Clark)和哈里·埃文·亞內爾(Harry Ervin Yarnell)提出了現代艦隊航空母艦構想,艦隊航空母艦不僅僅是用於艦隊的偵察,還要與艦隊一起協同作戰,防禦敵方的空襲,並利用其空中力量打擊敵方。而巡洋艦和驅逐艦負責保護艦隊航空母艦。艦隊航空母艦將取代戰列艦成為水面艦隊最重要的資產。其一艘航母將攜帶50多架飛機,速度快到足以跟上艦隊的其他主要組成部分(如巡洋艦和戰列艦)一同作戰。

超級航空母艦(supercarrier)是形容目前最大的航空母艦級別的非正式名詞,它不是任何國家海軍的正式名稱。該術語主要是新聞媒體使用最多。1938年,這一術語首次出現在美國《紐約時報》上,用於形容英國皇家海軍的“方舟號”航空母艦(HMS Ark Royal),當時這艘航母排水量為22000噸,旨在搭載72架飛機。從那時起,航空母艦的長度和排量都不斷增加,並且戰鬥能力也不斷提高。

二戰結束後,超級航空母艦的地位被美國福萊斯特級航母所取代。福萊斯特級航母排水量為60000噸級,滿載排水量則達75000噸,被當時的美國新聞界認為是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標準的“超級航空母艦”。現代在役的最大“超級航空母艦”都屬於美國海軍,其排水量超過10萬噸,長度超過337米(1106英尺),它包括10艘尼米茲級(舷號CVN-68到CVN-77)、1艘福特級(CVN-78)。

中大型航母一般排水量為40000—75000噸,如法國海軍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輕型航空母艦的排水量則在30000噸以下,如意大利海軍的“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美國海軍為什麼不發展中型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超級航空母艦真正無敵嗎?

一直以來,美國的軍事專家們早就意識到超級航空母艦的脆弱性是真實存在的。針對這一問題,美國不斷尋求解決方案,甚至還考慮設計類似航母運載武器的另一種方法。美國不惜花費47億美元研發傑拉爾德·R·福特級航母,以取代尼米茲級。自1975年以來,尼米茲級航母一直在美國海軍服役。但是,在美國政府決定研發福特級航母時,就有很多軍事專家分析認為,區域封鎖武器反介入/區域封鎖A2/AD)日益增加的殺傷力已經讓超級航母變得過時了。

反介入/區域封鎖A2/AD)武器系統是用來阻止敵人佔領或穿越陸地、海洋或空中區域的一種裝置或策略。該系統所使用的特定方法不必強調完全能夠有效地阻止,只要求其足以減緩、最大限制或危及對手的攻擊行動。這類武器在地面實戰中最常見的是地雷,以及其他密集的誘殺裝置或簡易爆炸裝置。在戰略層面,反介入/區域封鎖(A2/AD)武器包括航空母艦,潛艇,地對空導彈,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電子戰和攔截機。

面對越來越強大的反介入/區域封鎖(A2/AD)系統,有些美國的軍事分析家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投入巨資研發一種服役90年的船舶就可能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而贊同者則認為,這種投資是很有必要且並不過時。美國肯塔基大學帕特森外交與國際貿易學院教授、《The Battleship Book》(戰艦手冊)一書的作者羅伯·法利(Rob Farley)認為,儘管世界各地的反介入/區域封鎖(A2/AD)武器系統確實會對福特級航母造成威脅,但該級航母還是擁有巨大的戰鬥力。羅伯·法利認為:“美國的軍事分析家通常將過時等同於無用,尤其是在為新裝備謀求美元投資的時候,但這兩個詞的含義不同。”

在每次戰爭中,美國陸、海、空三軍使用的都是老式甚至是過時的裝備。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A-26入侵者攻擊機”就曾在越南戰爭中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被宣佈過時的“新澤西號”戰艦依舊在朝鮮、越南和黎巴嫩戰鬥。許多人認為A-10“疣豬”早就已經要被淘汰的,但它仍在為美國作戰。對於那些沒有美國那麼富裕的國家來說,這一點更有說服力。目前在敘利亞和利比亞作戰的所有軍隊都使用美國幾十年前認為過時的裝備。

支持者認為,即使面對先進的A2/AD系統,福特級航母還能發揮其他作用,比如現在正在服役的傑拉爾德·R·福特號(CVN-78)航母。與以前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相比,福特號在性能方面有了顯著提高,美國海軍將其打造成為一類全新的航空母艦。

傑拉爾德·R·福特號(CVN-78)航母是福特級的首艦,據估計,該艦成本大約128億美元+47億美元的研發費用,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超級航空母艦,也是有史以來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軍艦。該艦裝備了AN/SPY-3和AN/SPY-4有源電子掃描陣列多功能雷達;4具電磁彈射器(EMALS)取代了傳統的蒸汽彈射器,從而在甲板下騰出了相當大的面積。傑拉爾德·R·福特號的設計旨在最大程度地提高艦載機的打擊能力。該艦的系統和配置經過優化,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戰鬥機的出架率(SGR),從而使SGR比尼米茲級提高33%,所需人員也少25%。儘管成本如此昂貴,可美國海軍估計,在其50年的使用壽命內,它將為美國海軍節省40億美元的運營成本。

美國海軍:美國海軍為什麼不發展中型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作為一種戰略武器倖存了下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航空母艦除了能穿透防禦嚴密的A2/AD系統外,還具有其他重要的綜合作戰能力。然而事實卻是,自二戰以來,還沒有一艘美國航母直接的挑戰過一個A2/AD系統。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美軍航母能夠肆無忌憚的入侵別國的領海。如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諾福克海軍基地舉行的福特號服役儀式上揚言:“福特號是‘美國力量和威望的象徵’,它將令美國的盟友得以安然入睡,令美國的敵人渾身顫抖。”

美國海軍為什麼不發展中型航空母艦?

一般來說,中型航空母艦隻有兩個蒸汽彈射器,而大型航空母艦則有四個,這意味著它發射飛機的速度只有大型航空母艦的一半。中型航空母艦的機庫一般只有2部電梯,雖然它搭載的飛機相對要少,但它沒有裝備多餘的防空和反潛機,而是專門集中在攻擊方面,因此其戰鬥力和超級航母相當。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運營兩種類型的航母:大型艦隊航母和護航航母(escort carriers)。攜帶戰鬥機、潛水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的大型航母成為艦隊主要的進攻打擊力量,而經濟實用的護航航母填補了在遠海執行任務的大型航母的空白。

二戰結束後,美國海軍裝備了一系列航母,從企業號核動力艦隊航母,到二戰時期的排水量34000噸的埃塞克斯級(Essex-class)小型攻擊航母以及反潛航母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海軍一些開始老舊的各型航母逐漸被超級航母所取代。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除了中途號(USS Midway)和珊瑚海號(USS Coral Sea)之外,美國海軍幾乎所有航母長度都超過1000英尺(304.8米),並且再也沒有建造相對小型的航母。

美國海軍:美國海軍為什麼不發展中型航空母艦?

但是,既然建造超級航母的成本如此巨大,為何美國海軍不繼續發展中型或者小型航母?這裡存在三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政治因素,另一個是實用性,還有就是吸引力。

一,政治因素。冷戰期間,美國的國防預算資金相對自由,流動性較大。美國政客認為,一年內採購一艘大型航母要比在連續幾年中購買兩艘中小型航母更可靠。如果在幾年週期中才能採購兩艘中型航母,萬一遭遇緊急情況下資金預算髮生變化,那麼,也許可能取消其中一艘中型航母的建造。這是很多人都不希望發生的事情。

二,相對來說,大型航空母艦更具有成本效益。建造一艘擁有六千名船員的船體比兩艘需要總共九千人的船體要划算得多,並且,搭載的飛機數量是一樣多的。另外,一艘航母也只需要配備一套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為航母護航。並且,大型航母發射的飛機架次比中型航母要多,可搭載和發射的飛機型號也更大。

三、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當時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埃爾莫·祖姆沃爾特(Elmo Zumwalt)上將一直在努力解決越南戰爭後國防預算不斷減少和大量過時的二戰時期的海軍艦艇的雙重問題。他提出保持較大規模艦隊的建議是,創造一個“高/低混合”的艦船。對於航母來說,他提出了所謂的“中型航母”計劃,用以補充現有的超級航母。該“中型航空母艦”的設計約6.1萬噸,採用常規動力,飛行甲板長908英尺(約276.7米)。這種航母將搭載多達60架飛機,包括機組人員在內總人數只有3400人。這種中型航母將專注於攻擊,而不搭載通常的防空和反潛機,其戰鬥力和超級航母相當。

儘管這種中型航空母艦的優點不少,但由於平臺小的缺點而沒有吸引力。而大型航母的優勢就相當明顯,也更具有魅力,只要美國海軍有錢,就會繼續採購。所以美國海軍一直在加緊打造全超級航母艦隊,以至於形成今天這個規模。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海軍沒有繼續發展中型航母的主要原因。

不過,面對極其昂貴的超級航母,美國海軍一直都在尋找替代方案。2020年4月20日,美國國防部長的內部評估辦公室呼籲美國海軍從艦隊中削減兩艘航空母艦,並且將大型水面驅逐艦和巡洋艦艦隊維持在現有水平。

據美國《國防新聞週刊》(Defense News)網站透露,美國準備增加數十艘無人或輕型載人艦船。美國海軍用了一年的時間來說服美國議員們,希望在大型無人水面艦艇(LUSV)方面加大投資。由於這種艦艇的大小與近海巡邏艦相當,因此,美國海軍成功說服了美國議員們,並“取得了一半的勝利”。

今年,美國海軍啟動了這項計劃,宣佈在未來五年內開發和部署無人平臺的資金為27億美元,在此期間,它將每年購買兩艘大型無人水面艦艇。

美國海軍:美國海軍為什麼不發展中型航空母艦?

根據美國國防部文件顯示,要求美國海軍將目前的11艘航母減少到9艘,並建造65艘無人或輕型水面艦艇。評估辦公室的評估報告將作為美國國防部正在進行的海軍結構審查的一部分,美國防部開始不再強調航空母艦作為海軍力量規劃的核心內容,而是將更多的重點放在開發無人艦艇技術上。

美國退休海軍飛行官兼分析師傑瑞·亨德里克斯(Jerry Hendrix)認為,裁減兩艘航空母艦將永久改變美國海軍在全球範圍內的作戰方式,並迫使軍方重新考慮其在全球範圍內投射力量的模式。亨德里克斯表示:“我們目前制定的部署模式(至今仍保持著)是圍繞15艘航母而設計的,如果這樣的話,那麼全部計劃都將分崩離析。”

如果美國海軍將航母裁減到9艘,那麼只有6到7艘可供使用,因為至少其中一艘是處在中途加油和檢修中,還有一艘處在重要的維護期內。結果是,每年實際戰略部署將大大減少。

總部位於美國的“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發佈了一份新研究報告,該報告揭示了它所定義的美國海軍水面部隊的“根本性重塑”,以及包括新技術,更大的有效載荷,更強的攻擊武器和“分佈式海上作業”的增長需求。

該研究還設想了一個全新的美國海軍艦隊,新艦隊將採用更多有選擇的載人水面艦艇取代大型水面艦艇。海軍將把資金重點投入到所謂的使能器(enablers),可選的有人駕駛的護衛艦和無人駕駛的水面艦艇,而不是大型水面艦艇。

該研究還稱,美國海軍總共需要96艘輕型護衛艦和110艘中型無人水面艦艇。將從擁有大量驅逐艦的、人力密集的艦隊轉變為更便宜,更具有攻擊性的艦隊,使其規模更小,適應性更強。

美國海軍對於是否發展中型航母這一爭論並沒有結束。新福特級航母的成本問題甚至促使海權倡導者、美國參議員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尋找替代方案。2017年1月,這位亞利桑那州參議員發佈了《Restoring American Power》(恢復美國力量)的白皮書,他呼籲美國海軍航母實行“高/低混合”裝備模式。其中可能涉及一種“美國級”兩棲運輸艦的變體,這種兩棲運輸艦配備了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聯合攻擊戰鬥機版本。

毋庸置疑,未來美國海軍針對如何發展航空母艦這一問題的爭論將一直不斷,具體變數我們將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