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文明——科學為何沒有在中國產生?

信仰與文明——科學為何沒有在中國產生?

眾所周知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基石之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為何這種國人看作愚昧而原始的宗教信仰會成為如今所有人都離不開的現代文明的源頭之一?宗教信仰和社會文明有怎樣的聯繫?為何我國的道教、儒家、佛教等沒有發展出現代文明——科學?

1.

首先我儘量以客觀的角度來闡述觀點,當然因為知識和情感的原因無法做到絕對的客觀,但我會盡力;信仰對於多數國人來說比較陌生,因為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沒有信仰,但實際考察周圍的社會就會發現國人並不是沒有信仰,而是信的太多反而忘記了,比如國人見佛燒香、見廟求緣,中秋祭祖、清明掃墓等等各種不同的習俗,說是習俗但實際上這就是國人的信仰,國人的信仰是什麼?其實簡單說就是實惠,國人認為燒香拜佛必須要有實際的好處,即使是民間的巫術跳大神等也必須能讓我得好處。

2.

求好處,並且是求短期的好處這就是國人的信仰特點,可以說是實用主義者,總結說“我拜你是因為你能馬上給我好處”,但國人這種功利性的信仰嚴格意義上算不上真信,只能算是“迷信”——盲目的信仰崇拜,我的理解就是他們並不瞭解所信的對象是誰,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人拜財神,但是誰知道財神叫什麼名字?有什麼事蹟經歷?他為何能讓你發財?其中的邏輯原理又是什麼?我想絕大多數人不僅是答不出來,甚至從來沒有思考過。為何會如此?因為國人認為思考這些並不能帶來受益,所以為何費力想這些沒有用的東西呢?但是西方或者說基督教(正統的基督教)是很重視這種內在邏輯的,可能很多人奇怪,你一個信仰,本就難以證明或者目前無法證明的東西還思考什麼內在邏輯啊?信就信不信就算了,刨根問底何必呢?

3.

而這種刨根問題,探究“不切實際”的精神確是科學發展的必要條件,其實科學並不是最近幾百年從零開始發展的,而是從古希臘的哲學家的思考,接著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正面或者負面都有),才最終發展出科學,而信仰在其中是不可或缺的,我不是說基督教,而是以基督教為代表的西方文明,正統的科學家認為世界是可以被人是的,是有規律的,有秩序的,這種信仰使得科學家們願意追求其中的原理,並且用數學、用公式來表示。

4.

當我們翻看道教的經典或者佛經、儒家經典會發現,裡面很多內容多數都是需要你去意會,或者用更專業的詞彙叫做“悟”,比如禪宗經典的“拈花笑佛”,中國的文化常常強調悟性,比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等俗語就可以體現,而悟性說白了就是說不清楚,模模糊糊,你可以這麼說,也可以那麼說,中醫、國學等等就是這類的代表,其實這也是國人信仰立場的表現——沒有立場,國人的處世智慧之一就是誰也不得罪,包括拜神也一樣,這個神拜拜,菩薩也供供,只要有利益就可以,不問緣由,不求道理,只要利益,其實如今的社會不正是這種信念的最佳展示嗎?

5.

科學是追求真理,並且將真理用數學公式或者富有邏輯的語言表述出來,而國人不習慣用邏輯說話,而且從另一方面說實用主義的信仰其實什麼都不信,只信利益,或者說現實,但是多數科學發現短時間並不能帶來受益,所以以國人功利的性格是很難發展出科學的,並且個人認為基督教的一神論也是有利於科學的產生,因為一神論意味著唯一性,而真理就是唯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