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澜:北大领导力30讲,你是做自己,还是成为自己?

刘澜:北大领导力30讲,你是做自己,还是成为自己?

大家好,我是天铎,今天给大家分享下我的学习笔记

30讲:成为领导者就是成为自己

笔记内容:

第一:become yourself(做你自己):

有一本讲领导力的书籍,作者也是一个很有经验的企业领导者。他说,他给年轻人的建议是:做你自己。用英文说,就是 be yourself。你可能也在别的地方听到过类似的建议。你觉得这个建议怎么样?

我觉得这个建议——不好。做你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现在难道做的不是我自己吗?如果说,这个建议的意思是让一个人不要装的话,我觉得它没有抓住成为领导者的关键。成为领导者的关键不是做你自己,而是成为你自己。做你自己跟成为你自己的区别在哪里?做你自己是 be yourself,是表现出一个状态;成为你自己是 become yourself,是一个打造自己的过程。

第二:成为哪个自己

成为自己的第一个难题,是:我该是我想成为的自己,还是别人想我成为的自己?这个难题,可以称之为在“自我对别人”的两难选择。

你对人生愿景有自己的想法,但你的家人对你的未来可能另有规划,这是最常见的一个冲突。但是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作为领导者,你的追随者对你的期望,跟你自己对自己的期望不一样。面对“自我对别人”的冲突,你该听自己的,还是听别人的?我的建议是——听三环的。上一讲,我们讲了三环理论。这三个环,你既可以用来规划组织的未来,也可以用来规划自己的未来。

上一讲我给你讲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故事,这一讲我给你讲他的副总统戈尔的故事。

戈尔是克林顿的副总统,从 1992 年到 2000 年,克林顿当了 8 年美国总统,戈尔当了 8 年副总统。戈尔的父亲是美国资深参议员,1998 年,戈尔还在副总统的任上,他的父亲去世了。戈尔参加完父亲的葬礼,回到白宫,长出了一口气,说,我终于不用当美国总统了。

这个故事是本尼斯讲给我听的。2008 年,我见到本尼斯。他给我讲了这个故事。本尼斯说,Lan,两个星期以前,就在你坐的这同一个位置,戈尔的一个高级助手,给我讲了这个故事。

我对这个故事是这么分析的。戈尔说,我终于不用当美国总统了。这句话说明什么?这句话说明,

当美国总统不是戈尔自己的理想,而是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他肩负着这个期望,一路前行,做得也不错,做到了美国副总统,一步之遥了。但是父亲去世后,他还是说了这句话,说明当美国总统这件事不是他的热爱。

不过,2000 年的时候,戈尔因为形势所迫,还是去竞选了总统,他的对手是小布什。不知道你是否记得,2000 年的美国总统竞选,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选票计票纠纷,需要最高法院判决是否重新计票,如果重新计票,很可能就是戈尔当总统了。但是,就在最高法院还没有判决的时候,戈尔宣布退出了,他没有坚持到最后。

我跟本尼斯说,听了这个故事,我现在知道戈尔当时为什么要退出了,因为他内心并不真正热爱。

戈尔后来从事环保事业,因为他对环保事业的贡献,他和美国一家环保组织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的经历说明什么呢?搞政治,戈尔擅长,也有机会,但是他并不真正热爱。搞环保,戈尔擅长,有机会,而且他真正热爱。他的三环在环保上才真正交叉在一起。

刘澜:北大领导力30讲,你是做自己,还是成为自己?

第三:选择结果还是选择原则

我刚才讲了成为自己的第一个两难选择,是自我对别人。成为自己的第二个两难选择,是结果对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个小人,一个小人追求结果,另一个小人坚持原则。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难题:我该是追求结果的自己,还是坚持原则的自己?

为了帮助你理解“结果对原则”的冲突,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偷东西吗?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不偷”。有一次,我听到一个比较诚实的回答,这是一个企业大学的校长,他犹豫了一下,说“偷过”。我接着问他:“你现在还偷东西吗?”他说不偷了。我再问:“为什么不偷了?”他的回答比较有意思,他说:“没有必要偷了。”我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有必要的时候,你是不是还会偷东西呢?”

大家注意,他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主要是结果小人在说话。如果是原则小人说话呢,那他很可能会说:我现在不偷东西,因为偷东西是错的。

结果和原则,是我们做事情的两种逻辑。有时候,我们因为结果而做事情。比如有些企业卖假货,这就是结果的逻辑,因为卖假货的结果对它们有利。有些企业不卖假货,因为卖假货可能被抓住,被罚款,失去顾客的信任,这也是结果的逻辑。还有些企业,即使完全没有可能被发现,仍然坚决不卖假货,这就是原则的逻辑。

你要注意,我绝对不是说原则的逻辑比结果的逻辑好。这两个逻辑,都有它的道理。比如,不偷东西好像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一个原则,可是,如果你不偷东西,你家里人就要死呢?

北京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你也许在报纸上读到过。一个下岗工人的妻子得了重病,需要持续治疗,他们没有钱交治疗费。这个下岗工人伪造了医院的收费单,医院以为他们交了费,就一直在治疗。后来当然是被发现了。如果你不偷药,你家里人就要死,你偷不偷?

一个领导者,经常要面对结果和原则的两难选择。领导者既要追求结果,又要坚持原则,他该怎么做?管理界有个学术大师,叫詹姆斯·马奇,我在发刊词里提到过他。他说,在这件事情上,领导者应该向唐·吉诃德学习。

马奇说,唐·吉诃德行动的逻辑不是因为结果,而是因为原则。唐·吉诃德的原则就是:我是一个骑士,骑士该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不去计算这么做的结果。

我非常幸运,有机会多次当面向马奇请教。马奇跟我说,他让领导者学习唐·吉诃德,主要原因是在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太不唐·吉诃德了,都太看重结果,太不看重原则。领导者真正要做的,是要在原则和结果之间找到平衡。如果你感兴趣,你也可以在《领导力的第一本书》这本书里,读到马奇和我对话的全文。

第四:选择哪个原则

我刚才讲了,成为自己的第二个两难选择是结果对原则。可是,不仅是结果和原则会冲突,原则和原则也会发生冲突。这是成为自己的第三个两难选择:原则对原则。我该是坚持这个原则的自己,还是坚持那个原则的自己?

这个难题,就跟前两个难题一样,从古至今一直是成为自己的难题。孔子就遇到过这个问题。

有人问孔子:如果你父亲偷了一只羊,你要不要举报他?在孔子时代,偷一只羊大概跟现在偷一辆宝马车差不多。你父亲偷了一辆宝马车,你举不举报他?如果你去举报他,你是坚持法律的原则,如果你不去举报他,你是坚持亲情的原则。这两个都是对的,都是原则,这两个原则对你来说可能都很重要,你到底该做坚持哪个原则的自己呢?

我再举一个企业里的例子

假设你是一家企业的 CEO,企业现在业绩不好,股东要求你裁员。如果你裁员,是坚持了对股东负责的原则,如果你不裁员,是坚持了对员工负责的原则,这两个原则都是对的,也都是你想要坚持的原则。但是在此情形下,你到底要坚持哪个原则呢?

你如果问我,你在这种情形下该怎么做?我有两个建议。第一个建议,你可以去想,哪个原则对你更重要,然后坚持那个原则。但是,我还有第二个建议,这个建议也许更难操作,但是效果更好。

这个建议,就是我之前讲到过的整合思考。这两个原则,既然对你都很重要,那为什么不同时做到呢?你应该把二选一作为最后的选择,你首先去想,我怎么做才能鱼和熊掌二者兼得?

第五:领导力口诀“我该是谁?”

我刚刚讲了成为自己的三个两难选择。这三个难题,都可以用一句领导力口诀来帮助思考。这就是我们的第十句口诀:我该是谁?第一个难题,我该是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还是别人想要我成为的自己?第二个难题,我该是追求结果的自己,还是坚持原则的自己?第三个难题,我该是坚持这个原则的自己,还是坚持那个原则的自己?你对这三个难题的每一次回答,每一次选择,都是你对自己的一次塑造,都是成为自己的一个过程。

笔记分享结束

刘澜:北大领导力30讲,你是做自己,还是成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