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牌"張大奕疑陷"小s門" 如涵控股一度暴跌10% 市值已縮水70%

4月17日,疑似國內某電商總裁夫人“手撕”知名網紅的風波傳遍社交網絡。微博用戶“花花董花花”發佈消息,稱“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警告你,再來招惹我老公我就不客氣了,老孃也不是好惹的。望自重,好自為之@張大奕eve。”



隨後,網友評論指出,“花花董花花”的身份疑似為TM總裁蔣凡夫人,而“張大奕eve”,微博認證為如涵控股CMO,是知名網紅、中國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NASDAQ:RUHN)的C位網紅兼股東。

儘管張大奕對媒體回應稱,“只是一場誤會”。但截止發稿前,事件仍在發酵,“張大奕小s”相關微博話題的閱讀量達到了2億,討論4.5萬。


受輿論影響,如涵控股4月17日股價一度暴跌近10%,截至收盤,跌幅為6.36%,收於3.83美元,市值3.22億美元。而去年四月,如涵上市發行價為12.5美元,市值超10億美元。如今股價已經暴跌74%,市值也縮水70%。



實際上,如涵控股的股價頹勢早已不是新鮮事。去年該公司赴美上市,被譽為“中國網紅第一股”。但投資者對其業務模式並不買賬,上市首日即暴跌37.2%跌破發行價。隨後,如涵控股在多個交易日內持續下跌,上市兩個月股價就已經跌至3.7美元左右,市值蒸發70%。

根據如涵招股書,公司CEO馮敏持股27.51%;“頭牌”張大奕持股15%;阿里巴巴(通過淘寶中國控股)持股8.56%。阿里巴巴17日股價也微跌1.49%。

數據顯示,2017-2019財年,如涵控股在電商平臺分別實現了12億元,20億元,22億元的GMV。其中張大奕店鋪為如涵總營收貢獻收入佔比為50.8%、52.4%、53.5%。可以看出,張大奕一人貢獻了如涵控股營收的半壁江山,且佔總營收入比仍在上升,足以說明其對張大奕本人依賴度過高。這導致公司在某些情況下抗風險能力不足,張大奕本人的負面輿論下,公司股價必定被拖下水

不僅是上市破發,去年10月,如涵控股還遭遇集體投訴的重創。數十家美國律師事務所發起的集體訴訟,稱公司在招股書中存在虛假、誤導性聲明或未披露的信息,要求對其進行調查並尋求索賠。如涵控股彼時回應稱,公司並未受任何影響,依舊正常運營。

對於如涵來說,上市以來一直在努力培育更多實力網紅,擺脫對張大奕等人的依賴,降低經營風險。如涵CEO馮敏曾對外公開表示,公司正在為旗下網紅提供更好的商業化資源,用有力的合約保障平臺和個人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同時以更快的速度打造更多的KOL,因此,今後單個網紅帶來的營收佔總營收的比重會下降,總體頭部和肩部的網紅數量會越來越多,未來會出現更多的“小張大奕”。

但實際情況是,“網紅+社群+電商”模式的如涵控股,並未培育出“小張大奕“,且在直播帶貨模式日益火爆的背景下,影響力逐漸低於李佳琦等新晉網紅。加上此次頭牌張大奕的輿論風波,如涵控股的未來之路難說平坦。


*聲明:金融觀察團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