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大眾的心中的印象應該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這裡為什麼把這個詞加上引號,這裡也就心照不宣了,和眾多影視劇中的形象一樣,蔣介石常常為達目的不折手段,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人的性命,對於不利自己的人更是心狠手辣,不留活口。
歷史上有名的“西安事變”,就是以楊虎城和張學良為代表的將領不滿於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挾持蔣介石的一場事變,但是此事過後為何蔣介石為何只是囚禁張學良,卻不敢動楊虎城,最後還把楊虎城給放了?真的是蔣介石宅心仁厚嗎?
宋美齡力保張學良,迫於輿論蔣介石只能囚禁張學良
早在東北軍首次攻進上海之事,張學良和宋美齡就有一段佳話,只是因為種種原因,二人沒有走到最後,因此宋美齡和張學良在關係上算是故交,處理張學良的問題上宋美齡堅持選擇相信張學良的為人,並非為了權力而以下犯上,蔣介石不想因為張學良與宋美齡發生不愉快的事情。
另一方面,張學良手下有數萬東北軍,若張學良西安出了任何閃失,東北軍將不可控制,最終蔣介石選擇了囚禁張學良,一來可以應付宋美齡,維持關係,二來可以借張學良控制東北軍。並且對張學良的以下犯上也是一個警告。如此以來既能控制住張學良和他的東北軍,又能對抗外界各方的壓力以及宋美齡的壓力。
楊虎城在西北的聲望很高,不利於看押
楊虎城雖然和張學良一樣手握兵權,但是蔣介石卻不能像囚禁張學良那樣囚禁楊虎城,因為楊虎城不像張學良,滿身“汙點”容易讓人抓住把柄的地方很多,楊虎城不然,出生貧困的楊虎城,深知底層人的貧苦,自己成名之後便極力的扶貧濟困,關心當地的百姓的困苦,甚至拿出自己的積蓄修建水利設施,建立教育環境,將有志之士送出國門進行深造。並且楊虎城自費建立當時第一家省級人民醫院(今陝西省人民醫院前身)。
楊虎城一直以來都是心繫百姓,並且為百姓的生活付出了很多,當蔣介石喊出“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時,楊虎城是堅決持反對意見的,並且聯手張學良逼迫蔣介石抗日。
因此此時的楊虎城在西北是有很大號召力的,蔣介石一旦對楊虎城採取措施,整個大西北將會變得不可控制,蔣介石只能將楊虎城放回,思量再三,蔣介石將楊虎城派出國門外出考察未有將楊虎城支開,進而一步步瓦解其在西北的勢力。抗日戰爭打響之後楊虎城必定回國,到時候在對其實行措施。楊虎城對於當時的情況而言還是比較安全的。
楊虎城掛念西北的父老鄉親,思量過後便回國
其實這時候的楊虎城知道,這次回國必定是十分兇險,蔣介石肯定不會放過自己,並且也料到自己的在國內的權力已經被架空,回國肯定是九死一生。但是楊虎城這個時候沒管那麼多,他心裡掛念的是西北的父老。楊虎城十分鐘愛自己的家鄉,在民族危難之際,好男兒應該與自己的家鄉共進退而不能自己一個人“躲”在國外。
1937年12月楊虎城帶著自己的家人和秘書回國,但是沒過多久便被蔣介石的人抓捕,最後在戴公祠遇難。
對於楊虎城之死,後來人對其評價也是各式各樣。不過筆者認為,楊虎城再次回國之時其實對蔣介石已構不成任何威脅,蔣介石也沒有必要大費周章的殺他,楊虎城之死大概率是蔣介石想殺一儆百,在把控政治的關鍵時期以儆效尤,防止再次出現兵變;另外也是對西安事變做個了結。楊虎城雖然在“西安事變”後逃過一劫,但是最後還是不能逃過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