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是福,你吃過虧嗎,你是怎樣看待這句話的?

巧手美爸


您好,這裡是燁楓,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老話常說吃虧是福

是的,吃虧確實是福。

因為吃虧才讓你懂得了很多人生道理,現在家長教育孩子都是告誡孩子不要吃虧。(小明不要這麼做你會吃虧的聽我一句勸)之類的話,但是,不要我做我偏去做。

大人這個時代變了。

如果我們不經歷吃虧怎麼又能成長呢?如果我們不經歷吃虧在人以後的生路上遇見困難我們該如何面對?

刻在我們心頭上一道道的疤,是促成我們成長的動力!

即使知道前面是地獄懸崖我們也要勇敢地走上去,面對困難!


燁楓解說


吃一塹長一智是也!


直又直


"吃虧是福”,其實這句話是很有哲理的。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我對這句話有很真切的體會。

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從地區農校畢業分配,有路子的人都想辦法留在了市區或縣城,即使到鄉鎮有些同學也想方設法留在了家鄉所在地。而我卻傻傻等著,完全根據工作需要分到了離家遠卻條件又相對較差的偏遠鄉鎮。

正因為偏遠鄉鎮缺少幹部,我在農技員的崗位上紮紮實實工作了一年多,就被組織發現,選拔為公社團幹部。儘管自己性格並不算特別開朗,能力也並非出類拔萃,但自己不怕吃苦,善於向他人學習,善於鍛鍊自己,經常走村串戶,練就了一身調查研究、做群眾思想工作、解決具體實際問題等從事基層工作的本領,最後很快成為合格的黨政幹部,為老百姓辦了不少好事實事。回顧這些,我對此有這樣幾點體會:

一是隻有不怕吃虧,才能學到真本事。真正的知識在基層,在人民群眾的鮮活實踐中,只有躬下身子,腳下踩著泥土,不怕流汗不懼摔打,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求索精神,才能真正取到真經。在當基層農技員時,有一次我發現一個農民油菜地裡病害嚴重,於是就帶著專業書籍現場比對並擬定藥方,舉一反三指導那個村的農民全面進行病害防治,終於使當年油菜生產獲得豐收。

二是隻有不怕吃虧,才能獲得克難奮進的動力。思想上不怕吃虧,就不會害怕困難;不害怕困難,"辦法總比困難多”,你就會在戰勝困難的實踐中不斷提升能力,進一步增強信心,成長就自然加速了。記得從事共青團工作那陣子,下鄉開展活動聯繫青年主要靠一部自行車,但我們熱情不減,深耕基層,先後湧現了"靠組織團員青年打松果籌資組建青年電影放映隊""建立紅白喜事理事會為青年舉辦集體婚禮”、舉辦青春"四美"晚會等在全省甚至全國有影響的活動,參與推出了全國英雄青年“兩蘭”、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宋芳蓉等青年典型,帶動成千上萬青年成為各行各業標兵,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三是隻有不怕吃虧,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支持。如果一個年輕人剛走上工作崗位就拈輕怕重,幹任何事情都患得患失,那他註定會被大家看不起。相反,如果一個年輕人一走上工作崗位就能迅速進入角色,大事小事都能做,吃虧的事也願意做,周圍的人都喜歡同他打交道,支持的人就會很多,他的路子就會越走越寬,事業也會健康發展。當初在鄉鎮工作時,由於條件所限人手所限,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我有時既要當飲事員,還要去餵豬,但從無怨言。看到我一個年輕小夥時時處處與大家親如一家,大家也經常在工作上幫助我,使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當然,這裡所說的"吃虧",我認為是不怕吃苦,適當付出。我們也不提倡盲目去為吃虧而吃虧,更不要人為去當"吃虧英雄"。凡事都要講一個度。

總之,“吃虧是福”這句話在當下並沒有過時,懂得其深刻含義的必然會受益無窮。衷心希望大家成為不怕吃虧,時時有福,不斷進步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