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裴氏一族出現了三位史學大家,被後世稱為史學三裴

小說家羅貫中在元末明初時期寫出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參考的歷史文獻主要有《三國志》和《三國志注》等。

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是一部記載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紀傳體史書。陳壽的《三國志》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的"志",內容過於簡略,因此南朝宋文帝劉義隆要求裴松之對《三國志》作補註。

南北朝時期裴氏一族出現了三位史學大家,被後世稱為史學三裴

裴松之收集了三國時期的多種原始材料,引用各家著作原文,對《三國志》補缺糾謬,完成了《三國志注》。

裴松之的兒子裴駰繼承家學,對《史記》作注,寫成《史記集解》八十卷成為現存最早的《史記》注本。裴駰的孫子裴子野也是史學家,他根據自己的觀點和所掌握的史料,把沈約所著的《宋史》刪編成一部《宋略》。

南北朝時期裴氏一族出現了三位史學大家,被後世稱為史學三裴

裴松之、裴駰、裴子野他們用各自的史學著作豐富了中國的史學寶庫,人們將這祖孫三人稱為史學三裴。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哥侃史刪除。

小哥侃史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史學三裴,順帶的把《三國演義》、《三國志》和《三國志注》做了個簡介和區分,都是簡單的歷史知識,供大家一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