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牛的五項發明,特別最後一項直到現在,北方人一天也離不開

在中國古代的每個時期都會有每個時期不同的發明和創造。有些人會問亂世也有發明嗎?人們都吃不飽飯了,哪有閒心搞發明呢?這你就錯了,亂世因為戰爭和饑荒更加需要發明來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三國時期的亂世就有許多影響深遠的發明,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三國最牛的五項發明,特別最後一項直到現在,北方人一天也離不開

一 麻醉劑(華佗)華佗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華佗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華佗到處走訪了許多醫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藥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的炮製,終於把麻醉藥試製成功,他又把麻醉藥和熱酒配製,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覺,再剖開腹腔、割除潰瘍,洗滌腐穢,用桑皮線縫合,塗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間康復。因此,華佗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劑。

三國最牛的五項發明,特別最後一項直到現在,北方人一天也離不開

二 翻車(馬鈞)馬鈞是三國魏國的官員。他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原來馬鈞當時在魏國作一個小官,經常住在京城洛陽,當時在洛陽城裡,有一大塊坡地非常適合種蔬菜,老百姓很想把這塊土地開闢成菜園,可惜因無法引水澆地,一直空閒著。馬鈞看到後,就下決心要解決灌溉上的困難。於是他又在機械上動腦筋。經過反覆研究、試驗,他終於創造出一種翻車。這種翻車能把河裡的水引上了土坡。馬鈞創適的這種翻車,"其巧百倍於常",用時極其輕便,連小孩也能轉動。它不但能提水,而且還能在雨澇的時候向外排水。這種翻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從那時起,一直被中國鄉村歷代所沿用,直至實現電動機械提水以前,它一直髮揮著巨大的作用。三 九品中正制 (陳群)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命其制定的制度。九品中正制大體是指由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所推舉大中正必為在中央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產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評人才的官職名稱。此制至西晉漸趨完備,南北朝時又有所變化。從曹魏始至隋唐科舉的確立,這期間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九品中正制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之科舉,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之一。

三國最牛的五項發明,特別最後一項直到現在,北方人一天也離不開

四 楷書 (鍾繇)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今,長盛不衰。那麼楷書是誰所發明呢?他就是曹魏著名書法家鍾繇。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他在書法史上首定楷書,對漢字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三國最牛的五項發明,特別最後一項直到現在,北方人一天也離不開

五 饅頭 (諸葛亮)“饅”通“蠻”,“饅頭”即意為“蠻頭”。饅頭把麵粉加水、糖等調勻,發酵後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為半球形或長條。相傳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蠻之後,過江受戰死冤魂之阻。諸葛亮面對此景心急如焚,想來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懲魔,保佑生靈,諸葛亮不忍用人頭祭祀,而發明饅頭為替代品。於是命殺羊宰豬,包成麵糰,投於水中以示供奉。後來民間習此風俗。通常北方人選擇饅頭作為主食。如果你在北方生活饅頭包子就像南方人的米飯一樣,一天也離不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