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如:“盛”字科的幾位武生

“盛”字科武生有幾位傑出人才。最先露頭角者為李盛斌。盛斌在科時長靠短打兼擅,且有嗓子,雖不耐重唱但夠得上調門。出科後戲路逐漸趨南派,演短打戲多於長靠戲,而以撲跌翻摔見長,勇猛獷悍,十分賣力。拿手戲如《界牌關》、《四傑村》、《伐子都》、《花蝴蝶》以及《鐵公雞》、《三江越虎城》等,均能使觀眾過癮解渴。但有時也能演唱工戲。記得譚富英組班,武生一直用茹富蘭,一度用過楊盛春。某次富英貼《南天門》、《黃鶴樓》雙出,後者趙雲須有幾句唱,而盛春嗓音不好,乃臨時邀盛斌助演。而盛斌在李盛藻出科後,則久搭盛藻班。盛藻演《戰北原》盛斌扮秦朗;演全本《慶頂珠》,盛斌扮總兵,實英雄無用武之地。某次盛藻演全部《禰正平》,不過在《罵曹》後加了長亭與罵黃祖兩場,並無特色。而盛斌於中軸演《三江越虎城》,火熾精彩,觀眾大悅。可見彼時一場演出,觀眾並不專為頭牌主角才買票入座,前場的好戲照樣可以叫座。40年代,盛斌與中華戲校畢業的短打武生賀玉欽曾作較長期的聯袂演出,每場幾乎都是跟頭特技大競賽。當時有人已慨嘆京劇式微,現今則翻跟頭和打出手之類已成京劇核心內容,唱唸做舞反而退居次要位置,到底是京劇振興了還是向雜技"異化",真令人難贊一詞也。

吳小如:“盛”字科的幾位武生


與盛斌同時出科的,還有一位趙盛璧。此人本極有前途,在科中也"紅"過一陣。他的拿手戲《摩天嶺》、《八大拿》,若干年後還膾炙但因自甘墮落,吸毒日劇,40年代在天津淪為中國戲院班底,最後竟倒斃於後臺廁所小便池前,也算是”自作孽不可活"吧。

楊盛春在"盛"字科武生中,除嗓子不好外,實為一難得之材。前文已屢及之。他是小榮椿科班班主楊隆壽的孫子,但盛春的戲路仍應歸於俞潤仙門下,受楊小樓、尚和玉影響較大。長靠戲《挑華車》、《回荊州》等宗楊派,《戰滁州》、《對刀步戰》等則宗尚派;《八大錘》、《戰濮陽》則得自茹富蘭。我在第一舞臺曾一見楊小樓《夜奔》,在聆楊之前曾見茹富蘭《夜奔》,之後又見盛春《夜奔》發現茹、楊之忠實於楊小樓,真是亦步亦趨。但茹、楊所演亦極過癮,不能因其專學某人即輕易加以否定。又盛春之《英雄義》、《三岔口》等亦極規矩,一招一式,看了令人感到舒展熨貼。盛春解放後參加北京京劇團,因演出過於疲勞,致使心臟病猝發,過早逝世,實在可惜。盛春既逝,北京京劇團武生劇目一度由黃元慶接替,視盛春不啻大小巫、上下床之別。作為幾十年的觀眾,乃益追思盛不止。盛春一生未挑頭牌,但忠於藝術,恪盡本職工作,大約尚和玉之後,非盛春莫數矣。在"盛“字科武生中,聲望最高者應推高盛麟。尤其在解放後,盛麟從三牌武生一躍而挑大樑,自武漢幾次來北京演出,均大受歡迎,不少人認為承楊小樓衣缽者只有盛麟足以當之無愧。盛麟是劉硯芳之婿,其條件優越殆與劉宗楊相埒。尤其難得者,他得自先天稟賦,有一副足與乃父高慶奎抗衡的好嗓子,為所有學楊派的武生所無。這樣的條件,實在太難得了。但盛麟亦有先後天兩樣不足之處,一是身材不夠高,二是臉上沒有戲。所以老舍先生有一次評論盛麟的《拿高登》(老舍先生是見過楊小樓此戲的),說比楊小樓還差一截,這話是很公允的。

吳小如:“盛”字科的幾位武生


盛麟坐科時我井未看過他多少戲,只見過他《洞庭湖》的楊再興,《安天會》的哪吒等都屬群戲。剛出科時,搭其父高慶奎班,初出茅廬,一鳴驚人。最精彩的一次,是高先生貼演全部《逍遙津》,自《單刀會》起,至曹操逼宮止,高前部關羽,後部漢獻帝,觀眾十分過癮。而盛麟在《刀會》後夾演《戰合肥》,既《三國演義》中《張遼威震逍遙津》故事,盛麟演張遼。配以毛盛榮(慶來之弟,世來之兄)、張連廷、鮑盛啟等,雖非楊派戲,盛麟演來卻楊味十足,臺下觀眾無不交口稱讚。1938年楊小樓逝世,楊派傳人呈群雄逐鹿之勢。而盛麟以《連環套》(與侯喜瑞合作)、《駱馬湖》、《惡虎村》等黃天霸戲爭為各班社所聘,用以叫座,內外行皆認為盛麟最有前途。因其嗓音高亮,有時亦演黃派戲,我在毛世來班中即見盛麟演過《刺巴傑》。40年代,我見過盛麟演《英雄義》,唸白鏗鏘有力,起打章法謹嚴、水擒時甩髮、搶背,無一不見功夫。這出戏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至60年代初,盛麟重來北京以《英雄義》打炮,我懷著與故人久別重逢的心情特地蒞場觀摩,同座者有劉曾復先生和鈕雋、鈕驃昆仲。但這一次卻使我大為增加了失落感。第一,盛麟嗓子已不如前,除了發"左"之外,兼有麒、蓋諸家念法,顯得駁雜零亂;第二,融入不少蓋派彈須、剔須等耍髯口技巧,反顯小氣;第三,水擒時竟用了"鯉魚打挺"特技,這是武丑所用,用在大武生身上很不相稱。而昔時緊湊謹嚴、招式清楚的優點已不復存在。這就給我對盛麟的好印象大大打了折扣。所幸後來看他演《挑華車》、《連環套》、《鐵籠山》、《長坂坡》、《拿高登》諸戲,猶有昔日儀型,不愧為楊派傳人。終以有些場次嫌力不從心,只點到而已,不免有盛名之累。當時有報刊囑我寫文章對盛麟做岀評價,我均婉辭。蓋實話實說,未免不合時宜,且對盛麟令譽有損也。盛麟晚年,留下幾齣戲的錄像。《古城會》是紅生戲,盛麟演來略嫌"溫”與鈍"。《獨木關》未全力以赴,有點平淡。《挑華車》雖在起打時略有刪減,但憑著幾支曲子能唱出內心感情以彌補其面部無表情之不足,甚為難得。"挑車"時身段略病雷同。但在盛麟已屬上乘精品了。

吳小如:“盛”字科的幾位武生

“盛”字科還有幾位二路值得一談。鮑盛啟嗓子不大好,但舉手投足有準譜。蘇盛軾有嗓子,卻嫌過於漂浮,不像武生,但武功紮實。孫盛雲曾拜尚和玉,晚年在中國戲曲學校(後升格為學院)執教,培養出不少人才。但其人隨和,且過於詼諧;能戲甚多,卻嫌動作毛手毛腳。60年代初,為蕭老祝賀八十五歲生辰有紀念演出,盛雲表演了一場《惡虎村》走邊,乾淨利落,但下場時因太剽疾而成了演雜技,盛雲本人亦笑場,博得觀眾一粲。此亦可見盛雲平時之有人緣也。

吳小如:“盛”字科的幾位武生

轉自:尋找李少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