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感覺好有道理?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什麼?

民間流傳了這麼多農村俗語,我的態度就是理性對待,有些俗語在現在的生活中依然適用,還有的俗語與現在生活是完全相悖的,不用理會。

對於這句農村俗語,原話是:“人有三不親,姨父姑父和舅媽”,這句話的意思也很簡單,就是說在自己家這些親戚裡面,排一下遠近親疏的順序的話,姨夫,姑父,舅媽的關係都是排在後面的。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感覺好有道理?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這主要是由於農村一直以來都是以血緣關係發展靠攏的,以前每個家庭子女都很多,隨著他們的長大成年,慢慢組建了很多新的家庭,一個小家變成了一個很大的家族。

在這個大的家族裡面,有血緣關係是最親的,相比起來,姑父,姨夫和舅媽都是沒有血緣關係的,感覺距離上要遠一些。

但是這句俗語要表達的意思仍然不是絕對的,因為有很多的家庭裡,姑父,姨夫,舅媽和其他人的關係都很好。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感覺好有道理?


可是如果結合到自己家庭的話,我個人覺得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在我們家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我媽是兄弟姊妹六個,三個舅舅,兩個姨,我媽排行老五。以前我家和舅舅,姨家的關係都很好,尤其是和二舅家關係最好。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感覺好有道理?

我記得以前小時候經常去二舅家裡玩,一週能去兩三趟,逢年過節親戚走動,我最喜歡的就是去二舅家拜年吃飯。

二舅家原先開個小超市,我每次去都把一堆好吃的拿給我,一點都不小氣,那個時候舅媽態度也很好。

後來我家翻新房子,當時沒錢,二舅二話沒說借給了我媽幾萬塊錢,那是九幾年,幾萬塊錢還是很值錢的,然後超市讓舅媽看著,在我家幫忙幹了一個多月的活。

他也不在我家吃飯,到飯點就回自己家,吃完飯下午接著再來,我那個時候才上小學都覺得很感動,二舅對我家真好。

每年的麥收秋收,二舅都來我家幫忙,我媽從來沒有開過口,都是二舅提前問我傢什麼時候幹活。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感覺好有道理?

2011年,二舅得了癌症,去了好多地方治療,最後也沒有治好。只要是二舅在家的時候,我媽就去陪著她,二舅那個時候還在掛著我家,讓我媽忙自己的去,不用專門來陪他。

那個時候我還沒有結婚,二舅還牽掛著我啥時候能結婚,還想喝我的喜酒,後來終究沒趕上。

後來二舅還是走了,出殯那天我媽和兩個姨哭的都很傷心。

二舅走後,我家和二舅媽的關係忽然間就感覺像風箏斷了線,越飄越遠了。過年過節的時候在一起吃飯多了幾分客氣,少了幾分親熱。

也許是睹物思人,也許是感覺沒有二舅總是少了些什麼一樣,我家去二舅媽家的次數也少了。再後來,在我媽孃家的一些公事場合,二舅媽在一些事上也差強人意,關係越來越疏遠了。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感覺好有道理?


今天看到這句俗語人有三不親,忽然間就想了自己身邊的事,想起了二舅。

想想當年我家那麼窮,二舅還是不遺餘力地一直幫我家,也是為了讓我媽少受點苦吧,說到底還是血緣的紐帶關係在起作用。

現在的社會就算是親兄弟姊妹,有的也會因為各自家庭條件的好與壞,產生攀比心理,以前那個年代的親情關係回不來了!

我是農村養殖新鮮事,以上只是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您的點贊關注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