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项一等奖,12项选送全国参赛,徐汇师生再创佳绩!

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十五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35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日前落下帷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届大赛全程采用线上评审形式,面对诸多不利和不适因素,徐汇师生主动调整策略,采用居家制作电子展板、展示PPT等方式积极备赛。

徐汇区共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686项、科技创意377项,其余项目均按限定数量进行了申报。最终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创意、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优秀组织奖等六大板块的评审中徐汇师生再创佳绩——获一等奖77项,其中12项被选送全国参赛;在科幻画、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等单项竞赛中,处于领先位置;特别是徐汇师生作品入围终评后获一等奖比例达87%,为全市最高。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获大赛优秀组织奖并选送全国。

今天,小编带你走近部分参赛学生,听听他们是如何克服疫情期间的参赛挑战,以勤勉创新播撒科技梦想的种子~

南洋模范中学 刘晶:

我的参赛课题《NFE2L3基因作为胃癌标志物的可行性研究》获得了一等奖,并推荐参加全国比赛,这让我信心满满。我通过一系列实验并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为NFE2L3基因可以作为胃癌早期精准无创诊断的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个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是对自我能力极限的挑战。其中,我遇到的一大难点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科学实验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很多,在导师的帮助下,我不断完善实验方法,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后来我发现,每个成功的实验背后都有一个精妙的实验设计方法,每一个意料之外都必然在情理之中。与获奖相比,更重要的是这份认可带给我走向充满未知的科研道路的勇气与信心。我会继续在仰望科学星空的同时,坚定迈好脚下的路。

南洋模范中学 邝宏亮:

创新课题,尤其是关于机器人项目的,牵扯到的理论知识非常多,需要不断刷新知识,跟进国际上先进的解决方法,激发着我要更加努力学习知识的渴求。

此次比赛从项目申报到在线终审问辩,贯穿于整个疫情,我从没如此多地使用和依靠互联网,使用搜索引擎查资料、用知网完整的架构论文、在线学习Fusion软件、跟着视频学LabView,不懂就通过微信问老师,召开云会议一起商量准备答辩,一直到最后成功完成了在线终审问辩。特殊时期让我们寻求到了更开阔的思维方式,更多的学习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有效地推进项目,最终让我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徐汇中学 叶议文:

我参赛课题是《老年人走失情况的调查和对策建议》,以徐汇区田林街道老年人(重点是患有认知症的老人)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研究,设计了针对8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问卷,通过分析,归纳判断老年人走失主要存在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三方面的原因,并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荣获创赛一等奖让我信心倍增,更学会了开展社会科学调查研究的方法,在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论文和查新报告、展板设计与制作、项目介绍视频录制、网上答辩等方面都得到锻炼,提高了科研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会把这次比赛作为新的起点,在科技创新的大道上继续奔跑。

徐汇中学 范时浩:

我的参赛课题是《血液中糖分子量的胰腺癌识别统计模型》。目前已知血液中糖分子量是识别胰腺癌的重要指标,因此该课题收集胰腺癌患者血液中糖的分子量数据建立统计数学模型,构造出均值方差胰腺癌识别法,对胰腺癌的识别率达到86.3%。

在半年左右的课题研究中,我感受到科学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及论文撰写的辛勤和严谨,参加比赛是为自己增添阅历、积累经验、丰富生活提供机会。今后我会再接再厉,勇往直前。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面向全市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较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从每年7-8月开始进行次年备赛工作:

专家见面会

暑期夏令营

科技论坛

综合素质

测评

线上答辩

徐汇区在备赛过程中始终坚持在普及中提高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利用多种科技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大赛中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徐汇区将继续利用创新大赛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展示徐汇师生的科技风采。

来源:徐汇教育

编辑:张康宁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