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富得流油,因何迅速滅亡,隋煬帝楊廣究竟是暴君還是明君?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特點,那就是結束長期分裂局面而建立的封建王朝,往往並不長久。如:秦朝、西晉、隋朝等等。隋朝在隋煬帝楊廣手裡不可謂不強盛,卻只存在了短短三十多年,強盛的隋朝因何迅速滅亡?

隋朝富得流油,因何迅速滅亡,隋煬帝楊廣究竟是暴君還是明君?

隋煬帝楊廣的功與過

大業年間創大業,千秋功罪後人評。隋煬帝楊廣,一直被視為封建帝王中暴君的典型,《隋書》曾稱其“自肇有書契以迄於茲,宇宙崩離,生靈塗炭,喪身滅國,未有若斯之甚也”。隋煬帝在位期間大肆發動戰爭,濫用民力,導致民不聊生,各地起義不斷,天下大亂。但其在位期間所作所為又不失為一位“想成事”的皇帝。

開創科舉。“君民建國,教學為先,移風易俗,必自茲始。”在他即位後,建立了科舉制度,始創進士科,為國家選拔人才提供了制度基礎,自此持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開始出現。

隋朝富得流油,因何迅速滅亡,隋煬帝楊廣究竟是暴君還是明君?

修建大運河。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史上一項偉大的工程,隋煬帝下令開鑿南北大運河,西抵長安,北通涿郡,南達杭州,全長2700多公里,溝通了海、河、淮、江、錢塘五大水系,流經今天八個省市,連接了華北、黃淮和長江下游三大平原,形成了以長安、洛陽為軸線,以黃河為基幹,以洛陽為起點,向東北(永濟渠)、東南(通濟渠)輻射的龐大水運河網。

隋朝富得流油,因何迅速滅亡,隋煬帝楊廣究竟是暴君還是明君?

大業之治。雖然他在位期間多次發動戰爭,但也開拓了疆土,形成了一個東起大海,西至西域,南抵雲南,北接大漠,東西四千多公里,南北七千多公里的大帝國。人口四千六百萬,要遠超“貞觀之治”的一千五百萬,經濟發展迅速,國庫充足,有著“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之說。

那麼當時這麼一個強國是怎麼迅速滅亡的呢?

隋朝的“國富”與“民窮”

隋朝有多富?這個它之後的唐朝最有發言權,貞觀二年,唐太宗讓有關部門去清點隋朝國庫留下來的物資,報上來的數字讓人咂舌,當時有一個洛口倉,方圓20餘里,洛口倉的糧食的總量是2640萬石。以當時人均每日二升計算,這兩個倉的糧食足夠四百萬人吃整整一年的時間。但是與之相對應的是百姓饑荒嚴重,常常吃不起飯,民不聊生,但是隋朝的官員呢?他們就是不肯開倉放糧,把糧食都“揣在自己口袋裡”,所以才有了那麼多的起義發生。

隋朝富得流油,因何迅速滅亡,隋煬帝楊廣究竟是暴君還是明君?

大工程的建設掏空了百姓

隋朝富,隋煬帝還愛炫富。他在位期間興建了許多大工程,例如:大運河的開挖、營建東都洛陽等等,雖然從歷史上看,的確是功在千秋的工程,但是,對於隋朝的百姓,確實掏空了他們的心血乃至生命,也加速了隋朝的滅亡。濫用民力是隋煬帝在這些工程中的最大弊病,營建東都洛陽時,每月使用的人力達到兩百萬人,條件艱苦,工期緊迫,加上官吏督促嚴酷,壯勞力活活累死的達到一半,“僵仆而斃者,十四五焉”,可以說在修建洛陽時,死傷的民眾就超過百萬之巨。

隋朝富得流油,因何迅速滅亡,隋煬帝楊廣究竟是暴君還是明君?

本身這項工程已經算得上是舉全國之力了,但是楊廣並沒有給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多次修建大運河,這條長達2700多公里的大運河,僅僅用了六年的時間就修成了。如此巨大的工程,用今日現代化機械來開鑿,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我們無法想象在這期間隋朝的百姓經歷了什麼?而這還不算完,大運河修建完畢後麼,本應該享受大運河風調雨順、交通便利紅利的隋朝百姓,又迎來了隋煬帝出征高句驪的“噩耗”,隋朝的百姓被隋煬帝一次又一次的壓迫掏空了。

窮兵黷武導致內部矛盾

在隋煬帝短暫的政治生涯中,出兵征討了三次高句驪。第一次征伐高麗以失敗而結束。第二次徵高麗,由於人民紛紛逃避兵役,民眾厭戰,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而放棄了。第二年,決定再次對高麗用兵,可是被徵兵士,或不應徵,或中途逃亡。此時高麗因隋朝屢次侵犯,也很困弊,所以遣使議和,隋場帝看到自己這時已無力進攻,只好藉此收兵。

隋煬帝三次征討高麗,都是浩浩蕩蕩帶著後宮上陣的,“從行宮掖,常十萬人”,征討兵馬更是幾十萬、上百萬,所有的軍需供用都由地方州縣承擔,這幾乎耗盡了地方政府的財力,士卒傷亡也很大。

隋朝富得流油,因何迅速滅亡,隋煬帝楊廣究竟是暴君還是明君?

隨著不斷的戰爭和勞役,百姓一次又一次的被驅趕到生死線上,忍無可忍無需再忍,隋煬帝還在享受他的富麗堂皇,但是百姓已經無可忍受了,加上內部矛盾的爆發,各路勢力紛紛起義,強盛的隋朝很快就被滅亡了。

結語

隋煬帝是一個暴君,但並不是一個昏君,他的確做了不少功在千秋的大事,但在很短時間內,密集上馬“大工程”、開展“大戰役”,過度消耗了財力、民力和國力,使隋朝末年出現了“吏在貪殘、官無攸次”的亂局,最終一個富得流油的隋朝,在隋煬帝手上迅速滅亡了,隋朝成了一個有命斂財卻沒命花錢短命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