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记忆(41):黑龙江双鸭山矿务局百年纪实——岭东煤矿

主编:于耀森

在双鸭山煤矿开发初期的日子(1)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张恩璞

我是山东文登人,1940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先后在区、县工作。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于1945年9月18日我奉命从莱阳城出发,乘船渡海到葫芦岛登陆,经沈阳,于1946年2月到达佳木斯,住在中国饭店。当时,有位孙靖宇,他是八路军,在那里成立了三江人民自治军,任司令员。大约过了半个月,李范五、李延禄等同志从延安来到佳木斯,李范五任中共合江省工委书记,李延禄任省政府主席。我被分到省政府工作,担任副秘书主任(当时的秘书主任是李庆华,国民党部书记长。在当时还有点国共合作的意思)。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刚投降,我们的政权才建立起来,还没有建立起自己完善独立的经济体系。当时东北的解放战争正在紧张进行,合江省成为解放战争的后方基地,担负着支援前线的任务。所以在剿匪建政的同时,第一位的重要工作,就是建立和发展经济。在合江,吃的没大问题,有大豆、小麦、玉米啦,但穿的奇缺,因为北满不能种棉花。为了解决穿的,记得是我在任省粮食局副局长的时候,李延禄、合江军区后勤部长张明远、卫生部长刘文春和我带了40车皮白面想到朝鲜换棉花、布匹。走到图们,听说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吉林军区司令周保中刚从朝鲜回来,赶紧去了解情况。周说:“不理想”。我们后来到平壤试一下,没搞到多少东西。最后到了大连,终于换来布匹、棉花。先后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从这件事,足以看到合江省当时经济是很困难的。

为了发展经济,就是办工业,可当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煤。鹤岗矿务局有煤,但根据条约,那里由苏联红军管辖,生产的原煤专供中长铁路使用,地方不能动。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难以相信,那时轮船、火车、室内取暖,都曾经烧过黄豆哩!东北的冬季这样冷,没有煤可不行。特别是工厂要开动起来,更需要煤。所以搞煤成了合江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合江有没有煤呢?有的,在日本统治的时候,双鸭山、达连河都曾经开过煤矿。我们应想办法自己开矿。省委、省政府领导开始考虑这件事。1947年春的一天,在裕华公司办公室,李范五、万鹏、王智信(裕华公司经理)和我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当年我24岁,我看他们对派谁去开矿还没有定,就毛遂自荐地说:“你们看,我去试试怎么样?”范五同志说:“你真想去还是说着玩?”我说:“真想去!”范五同志笑了:“那好,我和省委商量一下。”就这样把我和煤矿的命运联系到一块了。那时,定了的事马上就得办。当年4月,组织上让万鹏和我,记得还有段宝垫、刘尚林等一些技术人员,先后到达连河、双鸭山两个地区去考察,并对两个煤矿进行比较。达连河煤矿,煤质不好,地下水大,开采困难。运输条件夏天有船,沿松花江比较方便,冬季就不方便了。双鸭山煤矿,虽然日本投降后,矿山荒废了,但是煤质好,开采方便,日伪时期修建了铁路路基,还铺了一半铁轨,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都建好了,据说双鸭山煤矿储量相当丰富。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发双鸭山煤矿,并于5月任命万鹏兼任双鸭山矿务局局长(他当时是省企业局局长)我任副局长。我们两人大体有个分工:万鹏负责全面领导,侧重在合江省各方面筹集人员、物资、器材,并指挥修建佳木斯——富安间铁路专线等等;我则带领人员驻在双鸭山煤矿,负责开发双鸭山煤矿的具体领导和工作。

大约是在1947年6月(9日),我带领段宝堃

挥之不去的记忆(41):黑龙江双鸭山矿务局百年纪实——岭东煤矿

、袁世安、薛洪超、刘尚林、和警卫员李仲,由孔庆才赶马车,一行7人,从佳木斯出发,路上走了二、三天,到了双鸭山富安。当时矿山有我们的一个人,叫朱鸿恩。他带着十来个人,在那儿种大烟(部队作药材),他们驻岭西。我们去以后驻岭东。记得在老三号前边有两栋大筒屋子,非常简陋,是伪满时矿工们住的,里面很脏,臭虫结成团往下掉。我们简单收拾一下,住下了。这就是双鸭山矿务局的第一个办公室。当时吃的是苍米面、高梁米,白面也有些,蔬菜很少,主要吃咸盐豆。大家有时还喝上点酒,是从佳木斯三泰烧锅带去的白酒,下酒的菜就是咸盐豆啦、野菜啦,有时也能吃点野味,驱驱一天的疲劳,也算改善生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