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奮力打造 鄭開同城化發展“橋頭堡”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凌 通訊員 呂運奇 董晨輝

中牟奮力打造 鄭開同城化發展“橋頭堡”

2020年9月17日《河南日報》21版

2019年以來,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中牟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和鄭州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多個“首次”為標誌,踐行了高質量發展的“硬道理”,按下了跨越趕超的“快進鍵”。去年,中牟縣生產總值首次突破400億元,達到428.9億元;投資潛力首次挺進全國百強縣前10名,首次進入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營商環境百強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7.3億元,同比增長8.1%,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6%,均居鄭州各縣(市)第一位。

中牟奮力打造 鄭開同城化發展“橋頭堡”

加快提升城市品質,中牟城市形象煥然一新

今年以來,中牟縣準確把握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對中牟的目標定位,努力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鄭州“東強”戰略、鄭開同城化發展戰略,緊扣“六穩”“六保”,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以更加頑強的意志、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紮實的舉措,推動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東部新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強實體 促轉型 產業發展更加穩健有力

去年以來,中牟縣按照鄭州市委“東強”戰略部署,聚焦“打造成為全省對外開放窗口、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和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的要求,加快推動汽車、文化旅遊、都市生態農業三大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總部經濟、健康經濟等新興產業,加快構建支撐國家中心城市東部新城加快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助推縣域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製造業轉型升級持續發力。以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新興產業實現空間擴大、功能擴展、產業擴面。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佔工業比重已達78%,產業集聚度達到86%,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家。汽車產業集聚區完成擴容規劃,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建成項目20個,新開工項目14個,進一步完善了產業鏈條,提升了核心競爭力。官渡生物醫藥產業園概念性規劃、重點區域城市設計啟動編制,路網結構逐步完善,大健康產業穩步發展。“三大改造”加快推進,新增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家,工業投資增長89%,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83.4%。

文旅產業生態體系持續構建。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產業、城市、人居環境“三融合”態勢加快營造,重點區域城市設計和各類專項規劃加快編制,學校、醫院、高端酒店等配套和服務設施建設全面加快。建業電影小鎮一期開業運營,成為傳播黃河文化的新窗口,鄭州海昌海洋公園、只有河南·戲劇幻城、中華復興之路三個文旅標誌性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完工,中牟縣連續5年入選“最美中國榜”,創建成為省級旅遊標準化示範縣,全年累計接待遊客1480萬人次,一見“中”情、“牟”名而來的旅遊品牌更加響亮。

中牟奮力打造 鄭開同城化發展“橋頭堡”

大型文化旅遊項目——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效果圖

中牟奮力打造 鄭開同城化發展“橋頭堡”

建業電影小鎮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

農業發展水平持續提升。農業發展呈現生態化、產業化、品牌化、融合化新局面。農業結構更加合理,新發展環城都市生態農業2萬畝、溼地農業1000畝,9000畝的“菜籃子”生產示範基地基本建成。休閒農業提檔升級,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示範單位達到9家。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更有保障,“三品一標”總數達到36個,成功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河南萬邦榮獲全國“2019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第2名,獲評“一帶一路”踐行獎。

補短板 提品質 城鄉環境更加宜居宜業

“這塊廣告牌一揭,我家屋裡一下子亮堂了,再也不用大白天開燈了。”中牟縣大孟鎮社區居民孟凡政開心地告訴記者。立式招牌廣告、櫥窗廣告、牆體廣告、軟體條幅雜亂無章,不僅影響市容市貌而且存在安全隱患。大孟鎮充分發揮“三級路長制”工作職責,採取集中行動進行整治,為社區居民創造出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

去年以來,以“路長制”為抓手,紮實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中牟縣的城市形象得到大幅提升。謀劃相關項目635個,總投資13億元,20條道路綜合改造工程全部啟動,58個老舊小區改造穩步推進。“路長制”持續發力,打造市級卓越路段1條、市縣級優秀示範路段28條;建設6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帶動形成生活垃圾分類新時尚。生態功能不斷提升,謀劃推進重大生態項目20個,完成投資18.74億元;建成廊道63.7公里、1.4萬畝;建設、改造遊園、微公園11個,新增綠化面積750萬平方米。新購置新能源公交車220輛,新增加公交線路5條,群眾出行更加方便,城市更加“整潔、有序、舒適、愉悅”,一個靚麗之城、宜居之城、幸福之城、和諧之城正在人們期待的目光中成為現實。

中牟奮力打造 鄭開同城化發展“橋頭堡”

220臺新能源公交車上線運營,居民出行條件大大改善

中牟奮力打造 鄭開同城化發展“橋頭堡”

入夏後,鄭州方特水上樂園進入旺季

黃河在中牟境內長近32公里,流經3個鄉鎮24個行政村。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為此,中牟縣創新機制,強化聯合執法,深入推進“河湖長+警長”“河湖長+檢察長”工作機制,持續開展黃河中牟段“四亂”問題整治,集中整治上級交辦問題點位574個,高質量完成沿黃環保問題專項整治,並建立了沿黃生態保護的長效機制。實施沿黃鄉村生態水系治理,對縣城北部的萬灘、雁鳴湖、狼城崗鎮的“一河三溝四湖”進行水系連通和綜合治理,進一步改善提升生態環境。以鄭州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建設為契機,積極對接、主動參與重大課題研究、規劃方案編制,充分挖掘重點項目、特色工程文化底蘊,努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中牟亮點。

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富民強縣之要。官渡鎮孫莊村,通過走農業集約化經營路子,村民開展股份制合作經營,村集體經濟快速健康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增加;在雁鳴湖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成為真實寫照,立足生態資源優勢,該鎮加快構建旅遊產業立體格局,已成為周邊市民週末遊、近郊遊的首選目的地……去年以來,中牟縣通過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宅基地改革,全面完成集體經營性資產股改,集體經濟有收入的村莊已達87%,各鄉鎮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強勁,雁鳴湖鎮綜合實力邁入全國千強,大孟鎮、劉集鎮綜合競爭力進入中部鄉鎮百強。

惠民生 增福祉 群眾獲得感更加充實真切

9月15日,在狼城崗鎮南北韋社區,南韋灘村村民張丙志正在裝修新房。今年4月,作為鄭州市唯一承擔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的區域,該鎮克服疫情影響,圓滿完成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二期搬遷選房活動,南韋灘、北韋灘兩個村1722戶即將搬進新社區。

從南北韋社區驅車向南,站在狼城崗鎮剛剛打造完成的“彩虹廊道”上,只見周邊一派派壯美的豐收景象:稻鱉混養示範基地裡稻浪滾滾,錦鯉養殖池裡魚兒搶食分外好看。驅車再向西行,是百畝辣椒基地、蝸牛飼養大棚……“下一步,我們將推動土地集約化經營,重點把相關特色產業發展好,把搬遷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結合好,確保灘區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與全縣人民一道步入小康。”該鎮黨委書記白鋼林說。

中牟奮力打造 鄭開同城化發展“橋頭堡”

現代農業已成為中牟縣的主導產業之一,圖為狼城崗鎮稻鱉混養基地

去年以來,中牟縣紮實推進脫貧攻堅戰,各項任務圓滿完成,3246戶、12300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14個貧困村、13個低收入村全部退出,在全省開展的脫貧攻堅“回頭看”中,中牟縣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績,順利通過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

堅持“人民至上、民生為要”,在中牟,通過加大民生投入,優化公共服務,百姓的獲得感更加充實真切。2019年,中牟縣全年民生支出達到80.3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9.2%,47項省市縣重點民生實事全部完成。不斷擴大社會就業,新增城鎮就業3631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401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新建中小學5所,新增學位10440個。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至700元、490元。動遷群眾安置房加快建設,回遷35192人,獲評全市新型城鎮化工作先進縣。文化事業更加繁榮,“雙優”“雙帶”、送戲下鄉深入開展,老城區文化活動中心建成投用,4個“智慧書房”建成並免費開放;新編歷史劇《花縣令》榮獲黃河戲劇節精品劇目一等獎,中牟黃河文化名片越擦越亮。

中牟奮力打造 鄭開同城化發展“橋頭堡”

新建的便民自助服務區實現24小時政務服務不打烊

“作為沿黃縣(市)其中一員,中牟縣要努力踐行黃河戰略之責;作為鄭州的‘東大門’,中牟要勇擔推進鄭開同城之責;定位於國家中心城市東部新城,中牟要勇擔落實‘東強’戰略之責。”中牟縣委書記潘開名錶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更是應對疫情大考極不平凡的一年,中牟縣將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謀復興”精神要求,以富民強縣為目標,搶抓機遇,勇擔責任,交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出色答卷,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區域協調發展、黃河戰略實施作出積極貢獻。

編輯:陳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