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的画像》:当最幽默、最朦胧的思想和感觉撞上张爱玲

《一位女士的画像》:当最幽默、最朦胧的思想和感觉撞上张爱玲

在还没有超越生命之前,还没有从痛苦中得到解脱之前,没有一个凡人敢说自己是幸福的。

——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小说家,写过很多文学评论、游记、传记和剧本。小说常写美国与欧洲的文化差异,以及人文的孤独、作家和艺术家的生活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美国人》、《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专使》和《金碗》等。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亨利·詹姆斯早期创作中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小说叙述的是自强、自信、富于幻象、但涉世不深的美国姑娘伊莎贝尔,被虚伪、贪财、好色的猥琐小人骗取了爱情,以至醒悟时已晚的故事。

亨利·詹姆斯在英国时,听说心爱的表妹密尼·坦普尔去世,悲痛欲绝,竟终身不娶。《一位女士的画像》主人公伊莎贝尔就是以其表妹为原型,从“一个特定、引人入胜的少女性格和形象”展开故事,因此讲述的也是一段不幸的婚姻。

伊莎贝尔在三姐妹中最有学问,被称为“史诗中的女神”,漂亮有钱却嫁给一个贫穷、自私自利的“半吊子艺术家”奥斯蒙德。

而这种不幸的婚姻也是很多女性的现实写照,漂亮的男人往往不娶美丽的太太,就好像美丽的女人往往不嫁一个漂亮的丈夫一样。

这不禁让人想起民国才女张爱玲的一生:一生才华、一生不幸、可怜可悲可痛可惨。其实,这痛苦的婚姻也是一场女性觉醒,女性不再依附于婚姻,敢于追求独立与自由,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位女士的画像》:当最幽默、最朦胧的思想和感觉撞上张爱玲

更有趣的是,亨利·詹姆斯的文章思想以及那种感觉,竟然与中国的张爱玲不谋而合,从《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便可窥出。

01、一场最幽默、最朦胧的爱情故事

伊莎贝尔天生漂亮又有才华,父母双亡后,被姨母带出美国一个小城,到她梦魂牵绕的古老欧洲去见识大世界。她跟随姨母来到伦敦郊外的“花园山庄”暂时居住,见到了姨夫丹尼尔·杜歇,表哥拉尔夫·杜歇,和表哥的朋友沃伯顿勋爵。

拉尔夫·杜歇,既有美国人的思想、道德意识、责任感与活力,又有英国人的理性、处事方式与审美。但不幸的是,他身患无法治愈的肺病,病病歪歪,不能工作,只能过无可奈何的闲散生活。

沃伯顿是一个有钱有才的英国贵族。他不仅拥有五万五千亩土地,六七幢房子,有着一年10万英镑的收入,还有高雅的修养,爱好文学、艺术、科学。

而伊莎贝尔天真浪漫,追求独立与自由,总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体验生活,观赏世界,正是这种性格,让拉尔夫感受到生命充满了活力。伊莎贝尔也沉醉于欧洲的文化魅力,对高贵、优雅的异国风情充满着向往。

因为沃伯顿经常来花园山庄,见过几次伊莎贝尔后,便心生爱意。沃伯顿对她说,“在我的印象中从我们见面的第一分钟开始,我那时就爱上了你。”他的声音亲切、柔和、兴奋,这是伊莎贝尔从没听到过的。他望着她,眼睛里射出热情的光芒,那是除了狂热、欲念和一切非理性杂质的感情,它像点在背风地方的灯光一样平稳。

也许在世人的眼中,沃伯顿和伊莎贝尔郎才女貌,最终会走进婚姻的殿堂。但伊莎贝尔却拒绝了沃伯顿的求婚。她想去看看世界,想按照自己的理想,自由的生活,不想早早地被婚姻所束缚。

《一位女士的画像》:当最幽默、最朦胧的思想和感觉撞上张爱玲

同时,伊莎贝尔还拒绝了美国富商戈德伍德的求婚,因为他似乎把自己跟她的命运放在一起,似乎使她感觉失去了自由感。

张爱玲的祖父是晚清重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从小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知识氛围成长,有着惊人的文学天赋,以"上海滩最红的女作家"名声一时响誉文坛。张爱玲这么一个天资灵慧的女子,但她的爱情故事却充满着劳累和心酸。

①伊莎贝尔的爱情

伊莎贝尔结识了梅尔夫人,她风度优雅,精通音乐、绘画、文学等多种艺术。她成了伊莎贝尔最信任、最崇拜的好朋友。梅尔夫人把自己的旧情人奥斯蒙德介绍给伊莎贝尔,称是自己多年的好朋友。

奥斯蒙德表面上看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无名小卒,一个真正的好人,有着优雅的风度,非凡的修养,清秀的脸庞、安详的神态,还有那“优美地向上卷起”的两撇小胡子。他每次与伊莎贝尔见面,都要给她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伊莎贝尔跟奥斯蒙德谈起自己的理想,奥斯蒙德轻轻地说:“到各地去吧,别把我们只当做一个插曲,应该把我们作为专门的一章。我不想在你旅途中看到你,我希望在你对旅行感到厌倦和满足之后看到你。”

他很懂她的心,让她觉得他站在那里都那么美好,那么崇高,像一道金色光线照亮了她。她的心灵深处蕴藏着一种具有鼓舞力量、信任的感情。他说,“我深深地爱上你,对于我,你永远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女人。”而她也觉得自己完全能够胜任这种角色。

天真的伊莎贝尔,认为找到了浪漫自由的爱情,在她眼里奥斯蒙德是一个沉静、聪明、独特的人,最终选择嫁给了他。正如亨利·詹姆斯所说:“感情不可能有静止状态,它不是向这个方向发展,就是向那个方向发展。”这种朦胧的“美好”爱情却是痛苦的婚姻的开始。

②张爱玲的爱情

张爱玲可谓民国才女,她自称:“从9岁时就开始向编辑先生进攻”,在十二三岁时就写了一篇为《理想中的理想村》的小说,中学时代写了《摩登红楼梦》,中学时发表了两个短篇小说《牛》和《霸王别姬》,到中学毕业一举成名,发表了一篇《天才梦》获得杂文征文比赛第三名。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恋,大概是张爱玲一生中最浪漫的一次。胡兰成一介布衣,家境贫寒,属于寒门子弟。胡兰成因舞文弄墨论天下事,又和日本政界军界的少壮派人物接触频繁,文章与汪精卫政府口径不一致而导致入狱。

胡兰成出狱后,经常来看张爱玲,还给张爱玲写了封似“五四”时期的情书,在信中称其“谦逊”,正中她意。张爱玲回胡兰成信中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对他已经萌生恋情。

此后,胡兰成天天去看她,不久张爱玲送给胡兰成的照片刊登在《天地》上,并在反面题辞:“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看出花来。”

张爱玲为爱痴迷,为他守望。张爱玲说,人生最大幸福的就是你爱着的人,他同样也爱着你。笙离在《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中写道:“我希望我嫁的人,我爱他,她也爱我,不为金钱,不为权势,只因我是我,他是他。”

《一位女士的画像》:当最幽默、最朦胧的思想和感觉撞上张爱玲

这便是张爱玲和伊莎贝尔不为金钱所嫁的爱情,然而这朦胧的“美好”爱情却是痛苦的婚姻的开始。

02、伊莎贝尔和张爱玲痛苦的婚姻,也是一种觉醒

伊莎贝尔婚后,渐渐发现自己受骗,还发现梅尔夫人早就是奥斯蒙德的情妇,帕茜便是他们的私生女。在万分痛苦之时,她强作欢颜,对外人隐瞒了婚姻不幸的实情。

她虽然没有与丈夫大吵大闹,但已经不再对丈夫言听计从,精神上已经开始争取独立和自由。

①伊莎贝尔没替丈夫出力,把女儿帕茜嫁给沃伯顿

帕茜从16岁就在修道院长大,没有心机又单纯,没有自己的个性,最大的特征就是服从。帕茜和罗齐尔先生相爱,遭到父亲的反对,却不敢反抗父亲。

奥斯蒙德想把女儿嫁给沃伯顿,因此想让伊莎贝尔出面,希望沃伯顿向女儿提出求婚。伊莎贝尔会见沃伯顿后,发现沃伯顿仍然爱着她,她没有替丈夫出力,这场精心安排的求婚计划泡汤了。奥斯蒙德对妻子极为不满,把女儿关进修道院。

②伊莎贝尔不顾丈夫的反对,回去看表兄

伊莎贝尔收到姨母的电报,表兄拉尔夫病危。她想回花园山庄见表兄最后一面,但丈夫却说:

“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他来这里看过你,我不喜欢他来,我认为他到罗马来是最大的一个错误。但我忍耐着,因为这是你最后一次见他面,现在你告诉我那不是最后一次,看来你没领会我的好意!”伊莎贝尔与丈夫争吵起来,心情不能平静。

这时,她发丈夫与梅尔夫人的私生女儿。她没有愤怒,也没有暴跳如雷,哽咽着说,“我必须去见拉尔夫!”,她的语调中流露的只是无限深沉的忧郁。

正如张爱玲所说,“没有哪份感情不是千疮百孔。婚姻这袭袍,从来都爬满虱子。它不只是男女间的博弈,更是智慧的角逐。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的其实是人生的态度和格局。”

《一位女士的画像》:当最幽默、最朦胧的思想和感觉撞上张爱玲

③张爱玲斩断情缘,爱既消失

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后,生活上并没有多大改变,而且张爱玲的书也很畅销,稿费比别人高,用不着胡兰成来养她。

由于时局变动,胡兰成办了一段时间文艺杂志,而又转向政治。在报社上班时,和同僚同住汉阳医院,因此跟病房里的护士说笑厮混,很快对一位周小姐做起桃色梦。

日本天皇颁布诏书,胡兰成见势不妙,逃离武汉来到温州。而张爱玲千里寻夫,没想到丈夫身边又多了一个女人范秀美。

1947年6月,当张爱玲知道胡兰成已脱离危险,忠于给他写了一封信: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信里还附了30万元,那是她新近写电影据本的稿费。胡兰成亡命两年,她仍然是寄钱过去。张爱玲斩断情缘,爱虽消失,则义务还在。

伊莎贝尔和张爱玲,在婚姻中经受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觉醒。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生命的苦难都是为了唤醒你的爱和责任。

《一位女士的画像》:当最幽默、最朦胧的思想和感觉撞上张爱玲

03、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伊莎贝尔在离开罗马的途中,她的心灵深处始终存在一种意识:在未来的漫长时期里,生活还是她无从捐弃的任务。这信念让她受到鼓舞,让她感到振奋,她相信有一天会重获幸福。

伊莎贝尔跟表哥说了自己的婚姻实情,拉尔夫临终前对她说,“我相信,你的慷慨使你做了傻事,但你很快会摆脱它。”表哥去世,伊莎贝尔虽然很悲伤,但她生命充满活力,小住一段时间又回到丈夫身边。

当人们在面对“痛苦与无聊的生命时”,作家想到的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去逃避或者去抗争”,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多数人也会这样做,但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这部小说,描写的主人公伊莎贝尔又选择回到丈夫身边,表面上看是一种软弱,实际上是敢于面对痛苦。

张爱玲说:“人生最大的勇敢,不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而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提升一个Level。”在婚姻中,流过的泪,要成为一条渡你的河。受过的苦,要成为照亮你未来前行的路。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这段婚姻,是她人生中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但同年,张爱玲又创作了《花凋》、《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很多作品。痛苦的婚姻并不是她生命中的全部,她没有放弃创作,也没有放弃对未来婚姻的渴望。

《一位女士的画像》:当最幽默、最朦胧的思想和感觉撞上张爱玲

《一位女士的画像》这部小说中伊莎贝尔是美国的代表,也是美国“新女性”的画像。她充满着魅力与力量,正是这种朝气让身边的人都爱上她,选错了爱情经历痛苦的婚姻,最后敢于面对并承担责任。

痛苦的婚姻是一种觉醒,也是一次自我疗愈、自我觉知、自我成长的过程。痛苦无法逃离,但可以转化。从痛苦中解脱并不是逃避,而是转化一种心境,用全新的智慧看待生命、超越生命,便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幸福的人生。

看来,爱情是相通的,不论身份和地方的,中国外国,本质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