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七十年代,在台湾国语流行音乐的传入和西方流行乐盛行的背景下,用粤语演绎的香港本土流行音乐在夹缝中并没有被击垮,相反,因为本土市场的青睐,香港本土流行音乐在70年代开始崭露头脚,即将拉开一个全新的辉煌时代

说香港流行音乐,就不能忽略中国流行乐的来源,在“新文化运动”以后,许多西方的意识形态涌入,其中也不乏以爵士乐、百老汇歌舞和好莱坞电影为主的流行文化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香港,旺角(上图)

在受西方流行文化的不断熏陶,上海,这个中国“十里洋场”之称的国际大都市,开始自觉地发展起中国本土的流行乐,在当时创造了一大批优秀而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

解放后,由于中国内地的政治土壤已不适于流行文化的生长,原来在黄浦江畔响彻的西方流行音乐转战租借地香港;国语流行音乐则东渡台湾,并在宝岛上生根发芽

七十年代以来,以邓丽君为首的台湾流行音乐逐渐进军香港,并迅速在香港流行乐界占下一片天地,同时,英国“披头士”乐队在香港演出,在香港掀起英语歌潮

但无论是西方流行文化抑或台湾流行音乐,都不能被本地香港市民所接受,出于地区认同心理下的本土文化需要,本地人急需能与台湾和西方抗衡的本土优秀流行乐手

在这种情况下,出生于1948年的歌手——许冠杰成为了揭开香港流行乐坛辉煌序幕的奠基人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年轻时代的许冠杰(上图)

出生在广州的许冠杰一岁时便随父亲移居香港,在中学时,许冠杰受西方流行歌曲和本地粤剧的影响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便先后以乐队和个人身份在乐坛发展

真正让许冠杰的音乐一炮走红的是其在喜剧电影《鬼马双星》中的同名主题曲,与该电影滑稽诙谐的作风一样,许冠杰的音乐也充满了搞笑和无厘头的味道,因此,许冠杰被称为“鬼马歌手”

“ 鬼马” 一词在广东话中有 “ 机灵古怪” 之意,其中暗含的意思既有少许责怪但也包含有些许赞许之意。许氏的这类歌曲中包含有大量的粤语俚语、 俗词,内容多是用调笑或轻松的口吻描绘出香港市民的普通生活和感受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七十岁高龄的许冠杰仍在演唱会上献唱(上图)

听许冠杰的歌曲仿似听香港市民在茶餐厅中的闲聊,这一类型是许冠杰歌曲里面数量最大的,可算得其歌曲的主流 。因为存在本文前述的社会背景,香港人在许冠杰的歌声中找到了自我的身份认同,因此,许冠杰代表香港本土流行文化在当时红极一时

在香港流行乐坛把许冠杰尊为“粤语流行曲开山祖师”之时, 香港电台在七十年代末首次举办了权威性的“十大中文金曲”评选,以鼓励本地中文歌曲的创作和演唱

在这次评选中,继许冠杰之后的又一位年轻人开始崭露头角——比许冠杰大一岁的林子祥

与出生广州,移居香港的许冠杰不同,林子祥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并且,出身于中产阶级的他在读书时代还有留英背景,这就意味着林子祥的唱法并不像许冠杰那种存粹接地气的鬼马

但在幽默诙谐的许氏风格红遍整个港岛情况下,林子祥在自己的歌曲中也不得不吸收许冠杰的风格,同时,也将自己偏向于抒情的声线和情歌类型的歌词一并揉合进歌曲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林子祥(上图)

于是,林子祥的成名作《分分钟需要你》在第三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获得金曲奖,从而使林子祥成为继许冠杰、罗文后又一代表香港本土的优秀歌手

后期的林子祥声线越发独特,唱功技巧越来越纯熟,他的高音让谭咏麟、张国荣、李克勤等后辈唱将们都为之震撼,因此,林子祥也获得了“全香港艺人最不想与之同台演唱”的称号

香港社会富裕市民自然注重消费流行音乐工业在全城消费的能力支持下,空前兴旺 (黄霑《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

香港进入八十年代,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娱乐业的发展。进入到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的香港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会使人们对精神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香港流行音乐正好在此时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流行乐表现得异常活跃,其商品性工业化特征越发明显,在乐坛则是包装时代的开始,直接的反应就是巨星云集的偶像带领新的潮流

于是,八十年代的香港流行乐坛进入了将“两王一后”相提并论的时代(两王为谭咏麟、张国荣;一后为梅艳芳)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张国荣与谭咏麟(上图)

谭咏麟,这个出生于香港的五十年代人,父亲是足球运动员,与七十年代的前辈们一样,谭咏麟在学生时代就有了乐队形式的音乐尝试,但他的音乐生涯并没有前辈们的那么顺利

在“looser”乐队和“温拿”(粤语中对“胜利者”(winner)音译)乐队先后解散后,尝过失败和温拿滋味的谭咏麟退出了当时被许冠杰、罗文、林子祥们占据的香港乐坛,转战台湾

可能是秉承“唱而优则演”的原则,立足台湾影视界的谭咏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谭咏麟凭借主演电影《假如我是真的》一举拿下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这是他演艺生涯的拐点

后来的谭咏麟重返香港乐坛,他的歌曲在前述“十大金曲”中年年获奖,这逐渐奠定了谭咏麟在香港乐坛的地位

谭咏麟事业的高峰是在1984年,这一年,他的专辑销量,势如破竹,他的火爆也创造了香港乐坛历史上灿烂的一年:唱片销量和出版量都创当时历史最高纪录

他的成功,除了与香港经济发展消费主义盛行相适应外,还与他为人和善的性格以及唱片公司力捧包装有关,此外,谭咏麟演唱风格也暗合了香港乐坛前辈们所形成的“平民情歌”演唱风气

在谭咏麟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一位歌舞兼备的青年走进了香港大众的视线

张国荣,这位家境出身优越,受过英国高等教育的男孩,走向音乐领域完全是出于偶然。爱好时装的他考入英国利兹大学攻读纺织,准备在毕业后接替他父亲的生意

但生活的戏剧性重重的打击了他,在张国荣大一时,父亲的中风使他不得不被迫返港照料老人,这在后来对他郁郁寡欢、内向沉稳的性格形成有着不小的联系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年轻张国荣(上图)

为了不花家里的钱,不耽误父亲治病,张国荣以卖鞋卖牛仔裤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朋友拉着参加亚洲电视歌唱大赛, 也正是此次比赛,让张国荣开始了另一种人生

初入演艺圈的张国荣,事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知名度也在很长的时间内没有打开。从个性上来分析,张国荣与当时巨星谭咏麟的开朗性格相反,其是情绪忧郁,内向的乖乖仔形象

而张国荣后来的成功是流行音乐发展的必然结果,无论是从他那张俊俏温暖的脸来看,还是他那融合进英伦绅士的“雅皮士”风格来说。发展到八十年代中的香港流行音乐,正需要一个张国荣式的人物将其过于平民化的风格重新拉回半空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张国荣的“雅皮士”形象(上图)

清纯干净的声线,忧郁伤感的曲调,让张国荣的音乐在一代唱将中脱颖而出,霎时间让许冠杰的鬼马曲风成为过去,香港流行音乐进入了以伤感情歌为主的发展基调

在谭咏麟、张国荣的“两王”之后,“一后”梅艳芳的火爆则要归功于存粹的商业包装

脱胎于“香港无线”的歌唱选秀大赛,梅艳芳凭借着“无线”的推捧快速进入了香港流行乐坛。当时的香港受日本文化的影响甚大,20世纪80年代,日本漫画或动画绝对是香港最普遍的潮流文化

效仿日本的偶像包装模式,早期的梅艳芳在各种电视剧电影的主题曲插曲中献声,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幕后制作人的设计所为,每一次的公开活动也都是“无线”秀场的计划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梅艳芳,《似水流年》

但这并不妨碍梅艳芳个人风格的形成,其唱法忽而冷艳低沉忽而高亢激情,时不时有掺合些许调皮青春,百变的演绎风格不仅让香港消费者们耳目一新,还迎合了此时香港快去快来、性新厌旧的娱乐圈风格

来到八十年代后期的香港乐坛,两大天王级巨星:谭咏麟和张国荣基本上垄断了香港乐坛大大小小的音乐奖项,但风格迥异的两人谁也不能说是香港乐坛第一人,这导致了两人以及两人背后的经纪公司、唱片公司、粉丝的直接间接的竞争和对抗

虽然谭张争霸推动了香港乐坛的蓬勃发展,但两派歌迷经常发生口水大战,非吵即骂,甚至肢体冲突,以至于达到白热化的阶段,这样的竞争局面给两大巨星的名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谭张两人在许冠杰退隐典礼上的合影(上图)

于是,谭咏麟在1987年宣布不再领取竞争性奖项,两年后,张国荣也宣布退出乐坛,专注于影视领域。就这样,风靡整个八十年代的两大天王纷纷退隐,随后的1992年,香港流行乐祖师许冠杰也步两大巨星的后尘宣布退隐

乐坛大佬们的下野,使香港流行乐坛一时群龙无首,但这种局面仅仅维持了不久,九十年代后,一批新兴的优秀人才进入乐坛并崭露头角,这批人才中尤以四人为重,于是,“四大天王”乘着乐坛领袖的真空期从而接过领导香港流行音乐的大旗

1990年,黎明作为偶像派火速走红,同时,香港乐坛的乐队势力开始被偶像派取代。当时新星刘德华因为和黎明同属偶像派,两人被封为双子星。而实力唱将派的张学友和前两者被合称乐坛“三剑客”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黎明(上图)

1991年,原本就爆红的郭富城从台湾回港(因为谭咏麟的经历,许多港星都效仿其从台湾到香港的发展轨迹),香港“演唱会之父”张耀荣(另一说法为方逸华)将四位当时最受欢迎的男流行歌手统称为“四大天王”并得到市民广 泛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张学友,这个被誉为“歌神”的唱将是“四大天王”中唯一的实力派,成熟稳重的唱功在其余三人之上,因其唱片不断打破销售记录从而获得“神”的殊荣

张学友(上图)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刘德华,这个在“四大天王”中成名最早的一个,与上代前辈梅艳芳师出同门,同样是“无线”一手培养起来的偶像派歌手,即使有部分人认为刘德华的声线并不是很占优势,但刘德华式的颤音唱法的确将许多情歌演绎得相当深情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刘德华(上图)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黎明,这个在四大天王中最具文艺气息,外表温文尔雅,具有贵族王子气质,因其儒雅的形象得到乐坛青睐。而郭富城,作为四人中资历最年轻的一个,一开始并不是因唱功出名,而是他的舞蹈,被誉为“亚洲舞王”的他擅长驾驭各种舞蹈动作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舞蹈偶像派出身的郭富城(上图)

不难发现,“四大天王”的身上,依旧存在着谭咏麟和张国荣的性格特点和人设,不严谨地说,这是因为谭张的成就实在过于太耀眼,而两人又如昙花一现般在成名后迅速退隐,远远没有让香港的歌迷们尽兴,于是也就只能找共同具有谭张特性的“四大天王”聊以慰藉了

香港流行音乐在整个90年代中,在以“四大天王” 为主的格局下,香港歌坛实质上变得非常无聊,即使是女歌手在他们的阴影下也难得发展,有个性、有特色的男歌手更难冲破高墙

这时,一个热血澎湃的积极乐队在“四大天王”以外的领域收获着许多人的赞赏。直至如今,无论是在厦门还是在丽江,只要是号称文艺范的酒吧,都多少会响起他们的歌

这支由黄家驹、黄贯中、黄家强、叶世荣组成的“BEYOND”,是当时香港的摇滚代表

“BEYOND”成立10年的纪念专辑——那张注定在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杰作——《乐与怒》。专辑中唱尽乐队10年摇滚路心声的歌曲《海阔天空》中无处不在的悲怆表达了“BEYOND”内心深处对香港歌坛的反抗与失望

也许是天妒英才的宿命,“BEYOND”的主唱乐手王家驹没能想到,命运没能给他挑战“四大天王的机会——1993年6月30日下午4时15分,黄家驹在日本电视娱乐节目现场跌下游戏台 ,昏迷6天后逝世,终年31岁

而那首悲怆的《海阔天空》成为一个巨大的充满宿命感的预言和一次让人难以置信的绝唱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BEYOND”对内地的影响相当大(上图)

进入新世纪后,张学友和黎明宣布退出香港音乐颁奖礼,不再领取任何奖项,与宣告谭张时代结束一样,这也宣告着“四大天王”音乐时代的结束

后“四大天王”时代的人们本以为会存在下一个接班人,但无论是李克勤、陈奕迅、古巨基还是如今新兴的周柏豪、侧田、邓紫棋们,在影响力上都远远不及他们的前辈们

可以说,进入新世纪以来,香港流行乐坛似乎一直被迫做着减法运算,唱片销量在降低,歌手专辑在减少,创作人青黄不接,新星歌手越来越少,歌曲质量在降低,受众对象越来越针对十几岁的年轻人市场

而曲风也一改当年那种独特的“港味”而变得不伦不类,香港乐坛在“后四大天王”时期似乎自甘堕落,好像已经接受了重振无望的观点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陈奕迅,香港新生代歌手

“香港流行音乐能在海峡两岸畅销,最大原因拜香港的自由之赐。 80年代之前,香港是最开放的,台湾不及,中国大陆更不及。然后随着台湾开放,大陆开放,三地差距越来越少,香港歌曲的吃香程度便相应减少” ——黄霑

虽然现在的香港流行乐坛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在未来其重整旗鼓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我们不要忘记,从七十年代起到九十年代末,香港流行音乐曾创下的辉煌成果

这些成为历史的经典歌曲是未来的流行乐难以到达的高度,希望诸位在跟着火箭少女的《卡路里》摇头晃脑之余,也不要忘记了,十几年前,在深圳河对岸的那片灯火灿烂之下,曾经诞生过多么灿烂的流行音乐文化。

喧嚣过后,辉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乐简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