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一部名為《海上福建》的8集系列紀錄片將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這部紀錄片由央視團隊主創,以海洋文明的視角,用25個發生在福建沿海的故事,帶觀眾走進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福建。其中,有三個故事是在泉州拍攝的。紀錄片總導演黃康源是個90後泉州小夥,在節目開播之前,他也給大家先來了一波劇透。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請
刷新
試試
洛陽江畔的紅樹林挺出名,但這片海上森林裡還能出產蜂蜜,即便是泉州人,也不一定知道。而這,就是《海上福建》主創人員特地挖掘出來的泉州與海洋的故事。
紀錄片《海上福建》總導演 黃康源:
福建省是中國比較大的 人工種植紅樹林的省市,以及最早最大種植紅樹林的省份。泉州在這其中,又是福建最大人工種植紅樹林的區域。其實很多沿海居民是從紅樹林獲得生計來源的,我們就找到了一個蜂農。他採蜜要等海水退去之後,趁空隙當中,蜜蜂去把蜜採上來,不然海水上來,蜜蜂就沒有蜜採了。我們就拍了這樣一個帶有戲劇化和故事性的故事。
包括總導演黃康源在內,《海上福建》的導演組成員都是90後、95後。年輕人如何解構《海上福建》這一宏大主題?導演組給出的答案就是:從海洋出發,講述一個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福建。比如在講述惠安女故事的時候,導演組就另闢蹊徑。
紀錄片《海上福建》總導演 黃康源:
在大家傳統印象裡,惠安女傳統肯幹,這是大家的刻板印象。在惠安女的故事裡,我們找到了一支惠安女模特隊,這就是非常新奇的視角。我們想回歸到 女性最本真的對美的追求上去。所以在這個故事當中,我們就結合了女性本身對美的追求 以及時代賦予她們的精神,讓惠女的形象更加豐富和立體。
立足當下的福建,連接歷史與未來。在講述泉州海絲故事的部分,導演組著眼於德化,從古代海絲商船上的“中國白”產地,到中國最大的西洋工藝瓷生產出口基地,“瓷都”德化充分體現了海洋文明對福建發展的重要性。《海上福建》紀錄片從2016年開始籌拍,2018年製作完成,導演組除了走遍福建省沿海七市,還前往中國臺灣、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毛里塔尼亞等地取材拍攝,總共呈現了25個小故事。
紀錄片《海上福建》總導演 黃康源:
我們實際上是想做成 關於福建海洋的百科全書,那麼其實選擇故事的話,我們調研涉獵的範圍也非常廣,包括海洋經濟,海洋文化,海洋科技,還有海洋生態這方面,從很多元的角度 講述海上福建,讓福建的海洋故事更加立體。
當導演組的鏡頭從福建搖向世界,又從世界搖回福建時,觀眾可以看到,海洋從來不是阻隔,而是連接陸地與陸地間的橋樑。《海上福建》希望通過這片海,展現向海而生的福建人奔騰不止、愛拼敢贏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