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涼皮和川北涼粉,哪一種美食的起源故事更真實?

頭條號簽約作者:蒲鐵牛

說來慚愧,第一次吃陝西涼皮和川北涼粉,並不是在它們的原產地陝西和四川,而是在廣州。剛開始,還以為陝西涼皮和川北涼粉是同樣的東西,後來才知道這兩種食物僅僅只是外觀造型相似,食材以及製作工藝都截然不同。

陝西涼皮的品類較多,比如麻醬麵皮、秦鎮米皮、漢中麵皮、歧山擀麵皮、關中麵筋涼皮等等,而我們在陝西之外吃到的基本都是關中麵筋涼皮,所以,於我個人而言,麵筋涼皮等同於陝西涼皮。

製作陝西涼皮首先是洗面筋,先和好面,餳上一段時間,大約有半個小時就差不多了,然後將麵糰放在水裡洗,洗面筋時要輕拍麵糰,切不可去搓揉,當面團洗到再無澱粉流出時,就算洗好了。洗好的麵筋可以在籠上蒸,也可以在鍋裡煮,蒸煮之前可以往麵筋里加少許小蘇打粉,使麵筋虛一些,比較好吃,蒸煮熟後放在一邊待用。洗好的澱粉水要靜置一段時間,也有人將澱粉水放上一夜的,是為了讓其沉澱得更充分。澱粉水沉澱好後,把上面的清水倒掉,剩下的就是已經凝結的澱粉漿,這時再給裡面加水,攪拌成稀稠適度的麵糊,就可以開始蒸制涼皮。


陝西涼皮和川北涼粉,哪一種美食的起源故事更真實?

古公亶父


水燒開後,把麵糊倒入涼皮鑼內,將鑼轉圈搖晃,使麵糊均勻的平鋪在鑼裡,然後放入開水鍋裡,也有的人鍋裡架一箅子,把鑼放在箅子上蒸,大約五分鐘左右,就可以出鍋了。吃的時候,將麵皮按自己的嗜好切成可寬可細的條,再把待用的熟麵筋也撕(或切)成條狀,在碗裡放入麵皮和麵筋,加上辣椒油、醋、黃瓜絲等輔料和調料,一碗涼皮就大功告成。

川北涼粉主要產於四川南充等川北地區,主要原料選取川北地區高山無汙染、光照長、顆粒飽滿、澱粉含量高的麻皮豌豆。製作川北涼粉,先用清水將豌豆浸泡6—8小時左右,直到泡漲為止。然後將泡漲的豌豆加水磨成豆漿,再用濾布過濾。第一遍過濾出的是原汁漿,濃度大,用容器裝好單獨放在一邊。第二遍、第三遍再加清水過濾,目的是將大部分的澱粉濾出,經3小時左右,去掉上面的清水,取出沉澱在下面的油粉和澱粉。


陝西涼皮和川北涼粉,哪一種美食的起源故事更真實?

太姜夫人


  接著將第一遍濾出的原汁漿倒入鍋內,一邊加溫一邊用木質小擀麵杖不斷的進行攪動,待燒沸後,再將第二、第三遍過濾出的油粉和澱粉(濃度約60%)緩緩加入鍋內,一邊加一邊不停地朝一個方向攪動,使之和先下鍋的原汁混為一體,並繼續用小火煮10分鐘即可起鍋,倒入陶瓷器皿中進行冷卻。最後將冷卻後的涼粉,切成自我視覺上有舒適感的條狀,裝入碗內,加入精鹽、蔥花和紅辣椒油即可食用。根據各自的愛好,也可加適量的香油、大蒜和醬油。

關於陝西涼皮的起源,要上溯到古老的夏朝。中華民族的農耕始祖后稷的第十一世孫公劉,繼任了周人部落的首領,為避桀暴政,剛健忠厚的公劉果斷組織族人地進行了部落大遷徙。《詩經•大雅•篤公劉》一文就是記載公劉率族人遷徙、選地、築房建國的全過程。 “篤公劉,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積乃倉;乃裹餱糧,於橐於囊。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說的就是忠實的公劉不敢在原封地安居,備足乾糧,攜帶各種武器,有目的地啟身離開封地邰,沿涇河北上向豳地轉移。


陝西涼皮和川北涼粉,哪一種美食的起源故事更真實?

御面


來到豳地(今陝西省彬州市),公劉見這裡背風向陽、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又能容眾多人口。他“陟則在巘,復降在原、逝彼百泉、乃陟南岡、瞻彼溥原”,看到一望無際的塬面,是以後發展京師的好地方,就向族人宣佈在這裡定居下來。定居下來後,公劉帶領族人利用日影看山岡、定南北、觀水相、測量低地和高原,劃田界、開荒種田,修復光大后稷開創的農耕事業,自此中華民族遊牧農業轉入定居農業,後人將公劉稱為人祖,又稱為中華民族定居農業鼻祖,他的功德和影響僅次於其始祖后稷。他還帶領族人渡渭水、撿滑石和捶石,運回豳地,夯實地基,建造窯洞,供眾多人民居住。

周人部落定居豳地後,族人問公劉,我國應命什麼名,正在種地的公劉望著對面群山中,鳥語花香、豬叫羊咩、林中穿梭、五彩斑斕的景色,把山上有豬,豬在山中的景色畫在地上,成為豳字。從此豳字遍佈古典經書。同時,公劉被人民公推為君主,這個城邑被命名為豳國。周道之興自此始,“行者有資,居者有蓄,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後經叔望、堃、慶節、皇僕、太素、差弗、紹穆、承啟、殷仲、懷德、毀隃、公非、至詳、尚貞、高圉、侯弁、亞圉、雩都、叔祖、叔英、古公亶父二十一位君主居豳300年,周人部落日益強大。


陝西涼皮和川北涼粉,哪一種美食的起源故事更真實?

麵筋涼皮


扯了這麼久,該說說重點了。豳國發展到古公亶父居豳時,小麥連年豐收,頓頓麥子煮飯,吃膩了口。心想這麼好的麥子為什麼總是煮來吃呢?就問他的夫人太姜能否做出更為精美一點的食物,以祭先祖,以饗世人?這個太姜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家庭婦女,她可是周朝開國君主周文王的奶奶,素以“善於烹調”著稱,後來還發明棗木擀麵杖。太姜聽了古公亶父的問話,沉思片刻,便回答說:“待臣妾試上一試。”。於是,她斷木為杵,掘地為臼,做了一個現在看起來非常粗糙的大擂砵。不要小瞧了這個粗糙的大擂砵,那可是碓的原型,碓和石磨一樣,從古代到今天的糧食加工,作出了卓絕的貢獻。

太姜夫人將小麥放進臼中,用木杵舂成粉末。可由於石臼製作粗糙,舂小麥時,石臼裡的石渣也被舂進麥粉中,這可難壞了太姜夫人。麥粉裡這麼多石渣還怎麼吃呢?那時候食物來之不易,是絕對不能浪費的。想來想去,便決定用水淘去石渣,於是,在不知不覺中,賢美聰慧的太姜夫人發明了“洗面”、“煉面”、“蒸麵”、“切面”四道工序。工序結束,太姜夫人將成品盛入陶碗,加入鹽、醋等調料,端與古公亶父品嚐,古公亶父吃後,深以為這種麵食是為天下最美味的食物,只應該為王宮擁有。古公亶父被周人部落擁立為天子,天子帝王的所作所為以及所用之物都敬稱為“御”,所以這種麵食就被人們稱為“御面”,因其外觀色亮如玉,故又被稱之為“玉面”。


陝西涼皮和川北涼粉,哪一種美食的起源故事更真實?

洗面筋


從夏周直到唐代唐玄宗時期,御面一直是帝王宮廷食品。御面比較厚實,有些像現在我們湖南的米豆腐。唐玄宗時期,御面越攤越薄,演變成麵皮,因為常用吃法為涼拌,所以被人稱為涼拌麵皮,簡稱“涼皮”。 楊貴妃特別喜歡吃涼皮,受楊貴妃影響,九重禁宮的皇后、妃嬪、公主、才人、侍女,甚至親王駙馬及三品以上的官員都以食涼皮為快事。到了天寶年間,玄宗沉迷於酒色之中,國相弄權、安祿山作亂,國勢日衰,他把一切煩惱推給了他兒子肅宗皇帝。又在他七十多歲時遣散了後宮三千佳麗,這樣,涼皮就流傳到了民間。至今,在陝西彬州市,御面作為傳統風味特色麵食,僅在陝西渭北地區長武、彬縣、旬邑及周邊地區流行,而涼皮卻早已在中華大地遍地開花。


陝西涼皮和川北涼粉,哪一種美食的起源故事更真實?

蒸涼皮的涼皮鑼


川北涼粉的起源,也很久遠,但比之涼皮出之於御面卻要年輕一千多年。相傳在蜀漢時期,安漢縣(今南充市)嘉陵江中渡口碼頭,在漁舟貨船之間,沙丘卵石之上,有兩個涼粉棚,大棚姓薜,人稱薜涼粉。小棚姓謝,名叫謝涼粉。大棚經營冷吃旋子涼粉,小棚經營熱食片子涼粉。兩家涼粉冷熱有別開頭各異。一樣的綿軟細嫩,爽口宜人,一樣的麻辣鮮香,其味無窮。薜家姑娘與謝家兒子兩情相悅,喜結良緣,兩家合流一處,統稱謝涼粉,因安漢地處川北,所以人們更喜歡將這種美食稱之為川北涼粉。

  時任巴西郡(今閬中)太守的張飛,巡視安漢,對川北涼粉喜愛有加,備受封賞,成為蜀國劉備禦前貢品,川北涼粉才得以擠身鬧市,集能工巧匠,取西充山南辣椒,採南部江北豆夾,改制砣粉,再調紅油,配上鬆脆酥香小鍋魁,風味獨特,鮮美異常。剎時間,老饕光顧,饞蟲畢至,車水馬龍,食客盈門。


陝西涼皮和川北涼粉,哪一種美食的起源故事更真實?

川北涼粉


  風雨飄搖數百載,歲月磋砣幾十代。川北涼粉幾經周折,延續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恰逢朱德回故鄉,把川北涼粉帶到北京,一時名聲大噪。

兩種美食,來源兩處,歷史典故,各自精彩。到底哪一個故事更有可信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個人認為,涼皮的來源典故更接近真實。首先,那時候我國已經有小麥可用,食材沒有問題。1955年在安徽亳(bo)縣釣魚臺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炭化小麥顆粒,證明了我國在5000年前的遠古時代就已栽培小麥。其次,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語出《周易•繫辭下》:“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證明西周時期已經開始用杵臼加工糧食。其三涼皮興盛於唐朝,是因為在唐朝石磨已經在民間普及,石磨比杵臼更高效,更實用,因此涼皮興盛於唐朝確有幾分道理。

而川北涼粉的典故,明顯存在不真實之處,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描述的:“取西充山南辣椒,採南部江北豆夾,改制砣粉,再調紅油”。以我所知,豌豆自西漢傳入中國,主要食材市面沒有問題的,但辣椒在我國卻是到明代末年才開始流行,上面的這段話,恰好證明川北涼粉的起源應該發生在明代以後。

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片面地猜想,喜愛這兩種重美食的人切勿當真。


陝西涼皮和川北涼粉,哪一種美食的起源故事更真實?

川北涼粉


本文所有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

《陝西涼皮的種類》

來源:陝西省地情網

《豳國傳說》

來源:關中刀客的博客

《四川非遺美食盤點:川北涼粉》

來源:四川文明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