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能者多勞,但多做多錯,不做不錯,這樣,你該選擇做還是不做呢?

一言一語一書箋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根據個人的經驗,談談關於“多做多錯,不做不錯”個人幾點工作中的看法:

“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個人經歷

2007年,本人從內地一個學校的教育崗位轉行到深圳的一家電子廠,擔任企業的“企業文化/培訓專員”一職,負責公司企業文化各類活動的組織開展和新員工入職的培訓工作。

初入職場,是個新手,一切熟悉而陌生,工作過程中,少不了被上級責罵和同事對自己能力的懷疑,試用期內的自己謙虛謹慎和不斷學習,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時間,三個月後對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完全沒有問題。

並且以前一天做的事情,現在半天就能幹完,上級領導看到我已經進入工作狀態,慢慢地往我身上加工作,身邊的同事都說我,做事要悠著點,不然你的工作會越加越多,並且還加量不加價,事情多了,難免出錯,還要捱罵,這是何苦呢,吃力不討好。

當時我的心中只有一個想法,自己是個新手,要學的東西很多,只要學到東西,不在乎捱罵和收入多少,給我這個學習機會就好。

誰知,2008年突如其來的一場經濟危機,公司面臨裁員和部分員工的放假,慶幸的是我不在裁員和放假的人員行列。關鍵還不是這一點,關鍵的是我一個人要頂替網絡管理員,人事專員、前臺文員、文控文員、行政採購員5個人的工作,加上自己本職工作,等於一個人要做之前六個人的工作。原因是,這幾個崗位的工作,之前都幫忙同事做過,流程都熟悉。

經濟危機的幾個月中,幾個月的工作頂替,使我更深入瞭解這幾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和流程及工作關鍵的把控點,但這個過程難免被上級領導的訓導和批評。但是,自己的收穫是掌握整個部門的工作流程,熟悉人事行政部的日常管理運作,最後從那家公司離職,重新找一份工作,直接應聘其他公司的人事行政部門的負責人,而不是專員,從職位上和薪資上都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提升。

十多年後,現在回想起來那段“多做多錯”的經歷,頗多感慨,收穫頗豐,受益良多,讓自己能在實實在在的工作實踐中快速成長起來。

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對”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幾點看法,總結如下:

一、聽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做到。

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三、錯總比不行動好,不行動連錯的機會都沒有。

四、失敗是成功之母,多做多錯也是一種經歷,對人生成長也是一筆寶貴財富。

五、工作中要走出一份付出一份回報的思維,付出除了金錢的回報之外,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回報,那就是自我的提升和成長。

六、難得糊塗,有時吃虧也是是福。

七、上級願意下更多的任務給你,無形之中對你也是一種信任,你做的事情他放心。

八、做好本職不難,所以也容易被別人取代,可有可無;但能獨擋一面,起初多做多錯,加量不加價,看似一種吃虧,其實是為自己以後升更高職位和更高工資的一個過程,更是一種資本。

我們知道我們知道的
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的
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的
因此,是我寧願”多做多錯,也不願少做少錯“,多做多錯增長見識,往往讓我們成長更快的就是那些做錯的事情和那些不知道的事情。把不知道變成知道,就是一種成長和收穫。

HR墨田農夫


如果領導給我額外的任務,在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我會欣然答應。領導讓你幹是對你的信任,是給你了一個鍛鍊提高的機會也是對你的考驗。有些人想多勞多得很想幹,說不定領導還不把這個任務交給他呢。

接受任務後如果做成功了,得到領導的肯定說明自已有這個實力,應該感到榮幸和高興。如果失敗了也不要氣餒,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利再戰。失敗是成功之母,在失敗中成長,在失敗中創新,在失敗中進步。

多做多錯,不做不錯,這種思想要不得。吃飯可能被噎著,難道你怕噎著就不吃飯了嗎?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年輕人要勇於創新。在創新過程中出現錯誤是難免的,決不能被困難嚇到,要越挫越勇越是困難越向前。戰勝自己膽小懦弱的缺點,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珍夕珍夕


職場上能者多勞,多勞固然很好,聽上去不錯。能者要多勞嗎?

個人愚見:能者不一定要多勞哦,依情況而定。

首先,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不出差錯,才是本質和第一齣發點。

其次,工作之餘,還有閒暇,承擔一些其它的工作,熟悉部門的其它業務,並且做好,固然是錦上添花。

最後,不可勉強。做多,錯的幾率也大,反而會適得其反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