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馬志丹工作室攝製組第一次走進處於風暴眼中心的廣州抗疫主戰場——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並非想象中的草木皆兵,風暴眼中心風平浪靜,一切從容有序。這所華南地區最大的傳染病專科醫院,收治了廣州絕大多數的新冠肺炎患者。
馬志丹工作室攝製組進入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3號樓隔離病房拍攝
2020年2月18日,馬志丹工作室編導朱磊(左)、攝像周冠龍(右)穿著防護服進入定點醫院南方醫院隔離區拍攝。
攝像師原話:我穿這個防護服才不到3個多小時,全身都溼透了,汗水順著褲腳往下滴,真的非常難受!醫生護士們天天都要泡在防護服裡面,他們真是太偉大了。
廣東與疫情“交手”,從2019年12月底就開始了
對“非典”有著深刻記憶的廣東醫療界,敏銳關注到武漢不明肺炎疫情的風聲。
2019年12月31日,武漢首次通報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當晚,廣州市衛健委的一份緊急通知迅速派送到廣州全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求加強病例排查監測,加強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和院感防控工作,組織人員培訓,召開專家會議,評估風險。
這是一場有預判有準備的戰“疫”
預判會有疫情,12月20日,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馬上聯繫氧氣供應公司,對15噸氧氣塔進行集中灌氧。1月14日,市八醫院的15噸的氧塔啟用。15噸的氧塔大概是什麼概念呢?可以供1000個床位15天不間斷地24小時供氧。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三個5噸氧氣塔
即使在住院患者數最高峰的時期,市八醫院的醫生護士也不用操心搬氧氣、氧壓不夠、缺乏防護物資等問題,可以全身心搶救病人。
正壓頭罩,在臨床救治中屬最高級別、即三級防護最佳用具之一,在氣管插管、呼吸機操作、核酸檢測等危險性環節可以極大地降低醫護人員感染風險,市場價格,每套兩萬多元,市八醫院大手筆購入了100多個。
廣州未雨綢繆,先後指定13家定點醫院,規劃床位超過5000張。截至4月21日24時,廣州累計報告確診病例500例(包括境內和境外輸入)。500和5000,兩個數字一對比,便可體會“做最壞的打算、最周全的準備”、“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
南方醫院副主任醫師林立採集咽拭子
離病毒最近的一批人
1月20日,廣州首例確診病例來了。市八醫院派出了王牌專家鄧西龍迎戰。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ICU主任鄧西龍
提到鄧西龍帶領的ICU團隊,醫務科副科長陳鳳娟讚不絕口,“大家真的是‘非典’精神,無論晚上還是凌晨,隨叫隨到。醫務科從來不用做思想工作,打個電話說要籌備病區,馬上到位。”
鄧西龍,已經在傳染病防控一線奮戰27年, 一手創建市八醫院的ICU。2003年榮獲廣東省抗擊非典一等功,2014年收治重症登革熱患者零死亡,同年帶領團隊累計排查埃博拉出血熱35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鄧西龍帶領團隊參與救治的危重症患者,好轉率高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同時,確保醫護團隊零感染。
對於危重症患者的治療,需要靠“盯”發現危重患者病情變化”,有時甚至頻繁到每十分鐘就要調整治療方案。好幾次凌晨搶救,鄧西龍和主治醫生一整晚守在ICU,緊盯著各項指標,一點一點調整用藥。
“好久沒見父母了”,談及家人,這位鋼鐵女俠不禁落淚。鄧西龍的春節大多在ICU的工作中度過,每次回家兩三天就得趕回醫院。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ICU病區辦公室,醫護人員早上交班
馬志丹工作室編導鄭耀豪將手機包紮好,交由護士拿進隔離區拍攝。
市八醫院有1100多名醫護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80、90後成為了主力軍。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護士江永琪、馮靜
95後護士馮靜說:“非典的時候,大家保護我們,現在,輪到我們來保護他們。”
38歲的蔡水江是市八醫院重症醫學科(ICU)主治醫生,他完成了該院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例氣管插管、第一例深靜脈穿刺與第一例ECMO。為了不影響妻子和肚子裡的寶寶,安心投入前線工作,蔡醫生提前把妻子送回老家,至今已在一線奮戰了三個月有餘。
出院回家
2020年3月18日,廣東年齡最大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張日光(90歲)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痊癒出院。
張日光爺爺說:抗美援朝都打我不死,難道我會打不贏新冠肺炎?”張爺爺經常逗護士們開心,講戰場上的故事。他的樂觀給醫護人員帶來很多歡樂。
在廣東中山,為拯救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小閔,八十多位醫生護士與死神艱難博弈43天。醫護人員經歷了迷茫、近乎失望,尋找一個又一個的突破口,始終不放棄任何一線希望,靠人工肺支撐了21天的小閔,成為廣東第一例撤機成功的危重症患者。
小閔出院回家,與家人一起吃火鍋
《2020,不可忘卻的春季》
第三集《廣東戰“疫”記》
今晚 21:15
廣東衛視全國首播!
五集系列紀錄片
《2020,不可忘卻的春季》
逢週五21:10,廣東衛視全國首播
第一集《火神山 雷神山》
【來源:廣東衛視】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