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志祥周揚青事件,看輿論怎樣傳播的?迴應輿論怎樣才是高手?

首先梳理一下這件事的時間線:9點整,周揚青發布一條長微博,含淚痛陳往事。接著各大V、媒體迅速跟進,真的很迅速,熱搜是瞬間形成的,又瞬間燃爆全網,好久沒看過這麼多媒體、大V吃瓜了,然後12:12分羅志祥發微博回應此瓜,至此互聯網流量完全被該事件吸引。

整體上看這件事有些媒體及大V早就已經提前知道了,此種緣由大家細想一下就知道了,利益放在那裡,不僅能捶負心漢,還能賺個盆滿缽滿的。(聲明一下不是洗,羅某確實渣,這個是最沒疑問的,只不過為了讓大家能把輿論看清楚一點,這麼細講一下)

從羅志祥周揚青事件,看輿論怎樣傳播的?回應輿論怎樣才是高手?


從媒體引爆流量,以及各APP刷新的速度看,這件事的輿論是籌劃過的,應該毋庸置疑。具體過程按小說情節,可以猜測一下:經紀人拍賣信息,媒體競標,各大流量APP相關負責人約好一起爆,然後引發吃瓜饕餮盛宴,以上純屬猜測。

總之,這樣的大熱點,品牌省的打廣告,媒體省的做推廣。能夠賺很多的流量和錢,能讓眾網友享受2020年,第一個開年大輿論。

說個搞笑的事,眾網友被一個大瓜給吃的飽飽的,互聯網在3個多月的平靜之後,終於等來了久違的大瓜,於是乎有部分網友說:這樣能感覺到的熱鬧真的讓人感動,終於感覺到疫情要結束了。 就連圍脖來總都出來說了

從羅志祥周揚青事件,看輿論怎樣傳播的?回應輿論怎樣才是高手?

社會的脈搏


好了,知道前情提要的小夥伴準備好,就要開始本文的重點了,

  1. 就是分析像周揚青、羅志祥這樣的輿論是怎樣傳播?
  2. 什麼樣的輿論才更有力量?
  3. 分析周揚青與羅志祥各自的聲明優缺點在哪?
  4. 羅志祥怎樣回應這樣的輿論是最有效的?

一、羅志祥周揚青分手事件,這樣的輿論是怎樣傳播的?

當然咱們的這段話:“經紀人拍賣信息,媒體競標,各大流量APP相關負責人約好一起爆,然後引發吃瓜饕餮盛宴,以上純屬猜測。”雖在這裡屬於猜測性的,但是也有那麼點意思啊。這是輿論傳播人為的影響。我接下來就按照教科書級別的分析來講解一下

1. 輿論是什麼?

中美聯合編審委員會編輯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對輿論的定義是:“輿論是社會上值得注意的相當數量的人對一個特定問題表示的個人意見、態度和信念的彙集。可見輿論的重點,第一是有影響的,換句話說就是一種無形的大手,能影響相關人。

第二是表達的,輿論是眾人先關注,然後一起發表意見。

第三輿論是關注點聚焦的,也就是公眾在聚集吃瓜。

這樣就扯到幾件事,也就是最難定義輿論的原因。1.輿論等同於公眾嗎?或者說公眾就一定是輿論的主體嗎?那麼刻意引導的輿論,主體為什麼不會是媒體?

“公眾”是與“輿論”聯繫最緊密的字眼,也最經常出現在輿論的定義和解釋上。在英語中,輿論的詞源英文就是由public opinion構成的,public最通常的中文譯法就是“公眾的”。因此,輿論的概念本身就含有“公眾”的含義。那麼我們就能把public跟公眾等同了嗎?但問題是public本身字面意思除了“公眾”之外,還有“人民的”“大眾的”“公開的”“公有的”等含義。因此最好定義輿論的主體就是相當數量的人,不管是刻意引導還是自發性的,能達到相當數量的人關注就跟輿論有關係了。

還有一個問題難以定義輿論就是,它本身是正面的影響還是負面的?說正面有道理,因為不道德觸犯法律的人受到了影響,說負面的也有道理,因為人肉搜索就是輿論過激的行文,而且有些輿論發展到後面是難以控制的。

2. 輿論的特徵?

大家看這次周揚青跟羅志祥事件的輿論,有什麼特徵?首先是道歉聲明,毫不忌諱的說羅志祥是在向周揚青道歉嗎?不是,是在像所有的吃瓜群眾道歉。其次,大家在上班時間瞬間聚集在這個熱點身上,然後討論各自跟自己相關的東西,有討論“黑眼圈問題”有討論“男生變渣的前兆”有討論“談戀愛該不該看手機”有討論“一群人的運動的”有討論這件事發酵過程的,有討論“羅志祥參加的節目的”。

因此輿論的三大特徵根據鄒振東老師的理論總結為:(1)能量性。輿論是十分具有能量的,關注就是一種力量。人們在眾目睽睽下,會產生心理壓力,而且如今流量當道,流量是上帝,群眾最不可得罪。這不,羅志祥頻繁上線是怕什麼?

關注,可以量化的。我們常見的閱讀量、點擊數,這就是關注度,關注度可以再細化為支持度、參與度,那就是點贊數、轉發量。不斷地轉發,每個人都是媒體。

關注不僅有強度、熱度的區分,還有深度、廣度與長度的區別。每個人都可以在輿論中找到自己要討論的東西,討論愛情,討論渣男,討論群體運動,討論娛樂圈亂,這都是延伸的關注。

咱們吃瓜時感受不太深輿論的可怕,只有涉及到自己或許能感受到,對輿論的恐懼來源於兩種困境:一是人們生活在輿論當中,對它很熟悉,但對它的運作卻很陌生;二是人們知道輿論會影響他們,它貌似偶然,但感覺又有規律,可是人們摸不透它的規律。

(2)輿論具有公開性。表面的公開能達到快速的傳播。等等我們看一下週揚青的公開為什麼會達到如此大的效果?還有為什麼效果持續性不強,以至於現在吃瓜群眾都有些寂寞。輿論不是簡單的公開,而是要達到表面的公開。輿論不是能量的儲存,而是能量的爆發,輿論也是“漣漪效應”,如果沒人繼續往裡面扔石頭的話,它的能量是趨向於衰減的,就像羅志祥的回應一樣,如果他否認了,那麼周揚青就可以繼續爆出手機截屏或者視頻等實錘證據,這樣的瓜才叫吃不完了。

(3)輿論具有集合性,就是上面提到的關注的聚集。在這要問一下大家吃瓜時是怎樣的態度呢?是氣憤的要錘死羅志祥,還是抱著看好戲的姿態,還是心疼周揚青,亦或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看。其實關注的態度,可能多種多樣。如果聚集的是正義的聲音,並且形成絕對的輿論優勢,這就是高於法律的力量,可以促使事件的影響發生實質性的改變。但大多數情況下,關注的聚集不過是各種聲音的大雜燴,極端、偏激。


二、什麼樣的輿論才最有力量?

輿論也是自成一個世界的,它是有別於我們的現實世界,在輿論世界很多東西都不同,因此抓住這些不同,就可以知道最有力量的輿論是如何誕生的?

輿論世界首先是強調要爭奪關注的。輿論世界表面上混亂無序,不斷的熱點誕生都感覺像是漣漪一般,觸碰到即產生的。但其實輿論背後也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存在的。首先要學會爭奪輿論,也就是爭奪關注,在關注的爭奪中,現實世界的強者在輿論世界同樣具備優勢,一方面,現實世界的強者更容易獲得輿論的關注;另一方面,他們更容易獲得甚至控制傳播的資源。但強者在輿論世界一定是少數的,弱者的最大優勢就是人多。一旦弱者認同了你的觀點,弱者會把強者吃的骨頭都不剩。

爭取輿論的認同,要讓關注聚集最大化,一定是朝著弱者的方向前進,就是往底層擴大。輿論的力量最終比的是認同者的多少,於是,在輿論的世界裡,弱者天然佔據優勢。要想在輿論世界獲得優勢,就必須以弱者的身份做事,想方設法與弱者相連接。千萬不要站起來把自己抬高,然後講一通道理。羅志祥回應成功的一點就是,沒有以強者的姿態去指責、去講道理,只是很籠統的解釋了。但他並沒有贏得弱者的關注,這個我們下個問題再講。

因此這就是擴大輿論力量的第一點:向著弱者前進,儘可能爭取更多的人認同。

增強輿論力量第二點就是,專注擴大表面聚集。輿論關注的力量聚集,是在表面上的聚集。輿論世界比的不是整體的力量,不是深層的力量,而是表面的力量,是深層可以抵達表面的力量。就像周揚青的聲明一樣是把所有的關注都在表面公開,不說深層的證據,也不說羅某還做過什麼事?就是抓住實錘的、有跡象的、便於聯繫的事情來公開。簡單一句話就是比誰能公開的事情多。

還有要注意的是,在爭奪關注時,強者在媒體資源、經濟等上佔據優勢,很容易獲得關注,其地位容易成為輿論的焦點,但其弱點是在爭取認同時,強者永遠是少數派,弱者在認同上有著巨大的人口優勢。“一切不能滿足弱者(包括迎合、欺騙弱者)的輿論,一定不能得到比較多數的認同。特別是在輿論衝突中,強者的身份、姿態、價值觀甚至表達方式都會成為爭取認同的障礙。”


三、周揚青與羅志祥各自的聲明優缺點在哪?

周揚青跟羅志祥都喜歡用佔用公共資源來說,其實大可沒必要,這麼說是讓人容易抱著損失的心態看,不易於吸引關注。娛樂圈太亂自己在裡面玩的時候,就要想到後果,既然選擇了愛情,那就老老實實,不老實了那公共資源就是武器,這是大家默認的。


從羅志祥周揚青事件,看輿論怎樣傳播的?回應輿論怎樣才是高手?

周揚青開端就寫的很好,從小事說起直接在情感上贏得多數人的同情,而且還透露了羅志祥早有自知之明。在輿論世界裡,情感佔據著主導地位,情感是輿論世界裡最容易傳染的病毒,輿論是講情感不講道理的。

接著說“以前都是幫你編輯微博文案”,這就是獲得關注,直接誕生了一個熱點,有更多的人會討論明星的文化能力、作弊等。還有“九年都不看手機、不看手機是彼此的信任”,這也誕生了熱點,這不,熱搜裡就有,這也是獲得關注的,爭取認同的,是你說的信任,現在呢?但是我們也要清楚一點,九年都不看一下手機,我是不信的。


從羅志祥周揚青事件,看輿論怎樣傳播的?回應輿論怎樣才是高手?


從羅志祥周揚青事件,看輿論怎樣傳播的?回應輿論怎樣才是高手?


從羅志祥周揚青事件,看輿論怎樣傳播的?回應輿論怎樣才是高手?


從羅志祥周揚青事件,看輿論怎樣傳播的?回應輿論怎樣才是高手?

這一段信息就比較多了,前面的爆料信息直接刷新了大家的三觀吧。這些直接誕生的熱點與關注就數不勝數了,重點是周揚青在最後說的愛與“顛覆三觀”,估計會獲得很多弱者的認同吧。而且這些敢於公開的是,說明都有證據在手,就等你回應了。


從羅志祥周揚青事件,看輿論怎樣傳播的?回應輿論怎樣才是高手?

這一段就是把深層的東西拉到表面,卻是羅某也有好,但這樣的好卻顯得更殘忍,周揚青也樹立了一個弱者的形象,並再一次用情感來博得了認同,意思就是即使你如此醜惡,但我也記得你很多的好。


從羅志祥周揚青事件,看輿論怎樣傳播的?回應輿論怎樣才是高手?

後面這一段就是輿論傳播的輕者為重了,輿論世界是避重就輕的傳播世界。在現實世界中重要的東西,在輿論世界未必重要;現實世界不重要的東西,在輿論世界可能很重要。所以塑造輿論要避重就輕,給足了想象力。

四、羅志祥怎樣回應這樣的輿論是最有效的?


從羅志祥周揚青事件,看輿論怎樣傳播的?回應輿論怎樣才是高手?

羅志祥的回應成功的一點就是避免了輿論的不斷髮酵,不把自己當做強者,也沒有去講道理,只是像一個旁觀者一樣的回答。還有回應不錯的就是,把針對面積不斷縮小,引導輿論的關注點到了兩人愛情關係上,而不是上面提到的出軌無數、多人運動等,這直接讓輿論對此回應的下手點,變得很少,破綻很少。雖然羅志祥不得不說出自己的破綻,但是這種破綻並沒有拉近與弱者的關係。因此在回應輿論時要學會主動漏出破綻,要學會自嘲與幽默,這是強者的專利,也是強者的智慧,它拉近了與弱者的關係。

羅志祥的回應缺點在於沒有直面問題,企圖想通過時間來化解這次輿論。而且他的回應是默認了這些事的,他知道否認會帶來更大的實錘,但是這種默認是很搞笑的。在輿論裡,人們往往來不及看完整的事實,就想直接知道誰對誰錯;人們往往不在意誰對誰錯,而被恩恩怨怨吸引。因此,人們想知道的就是一個鐵板釘釘的是非對錯。既然事實已經有了,承認一下是非不是更好嗎?直接道個歉不好嗎?既然將回應變成了兩個人的恩怨,那就要講好這個故,也就是用兩個人的恩怨,去吸引公眾對你其他破事的吸引力。

再這順便提一下,面對輿論的幾種應對方法:

第一、當然就是找個更大的熱點,去掩蓋輿論,來轉移公眾的注意力,不過羅周這件事現在找個大熱點很難。

第二、也是轉移公眾的注意力,但是這是基於自己的事情,比如上面提到的找個周揚青提到的劈腿,回應一下第一次劈腿,轉移一下注意力多好。

第三、就是羅志祥採用的時間換空間,換自己在互聯網生存的空間,不解釋,一切等下一個熱點的到來。

第四、就是直面輿論,不過這個一般太難做到了,直面輿論不是為了攻擊對方,而是為了化解對方的攻擊力,爭取更多的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