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制度东方化:恢复祖制,米兰替代罗马的国都地位

从奥古斯都以来,皇帝都称元首。元首在人们的心目中,和元老或行政长官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在礼仪上也没有多少区别。元首的唯一特殊标志是身穿御用的紫袍,元老则佩戴些色绶带,一般市民可与元首随便交谈。元首的权力也是集执政官、保民官、最高统帅、祭司长等多种职务而成的,而这些职务形式上还要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授予或批准。

一、皇帝制度东方化

戴克里先用一个新的称呼"多米努斯"取代元首,"多米努斯"的意思是主子,原来只表示对自己家养奴隶握有绝对权力的主人。戴克里先选用这一称号,表示他是对帝国的所有臣民都拥有绝对权力的一国之主,也就是一国之君主。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号的变换,而是表明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元首制转变成了毫不掩饰的君主制了。

戴克里先以"多米努斯"这一头衔握有帝国的最高权力。他和马克西米安都戴上了王冠,这本是罗马人十分厌恶的代表皇权的装饰品,戴克里先不考虑群众的厌恶而戴上它就是要显示自己的权力,他还穿上了用真丝和金线织成的豪华袍子,甚至鞋上也嵌满了最贵重的宝石。礼仪也愈来愈繁琐,要一睹圣颜变得十分困难了。皇帝的寝宫也和东方君主的宫廷一样,由阉人(中国称太说监)看守。中国皇宫用太监,是为了防止宫中的后妃失贞,不知罗马宫廷用阉人是何意。臣民现在要见皇帝,不论地位如何,都必须俯伏在地,按东方的礼仪,向皇帝行跪拜吻袍之礼。把戴克里先和奥古斯都比较一下是十分有趣的,他们两人都富有表演才能,奥古斯都是尽力装出谦卑的样子以赢得人们的赞誉和爱戴。戴克里先则尽力摆出豪华高贵的气派,来使人们畏惧,不敢生非分之想。

皇帝制度东方化:恢复祖制,米兰替代罗马的国都地位

应当说,奥古斯都的表演更精彩更成功。 戴克里先不只是在穿着上、礼仪上尽量显示皇帝的高贵,而且进一步把自己神化。戴克里先自称是朱庇特,神王;马克西米安自称是赫尔枯勒乌斯,希腊神话里的无敌于天下的英雄。按照他们御用宣传家的说法,世界是在智慧的无所不见的朱庇特的监视下运行,赫尔枯勒乌斯的无敌于天下的铁臂则从地球上消灭掉一切妖魔和暴君。戴克里先的地位要高于马克西米安,前者是智慧的化身,后者是武力的象征。官方还称皇帝为"万能之日",这是把皇帝作为太阳神来崇拜,是东方式的。

戴克里先的君主制无疑是学自东方的,但也有罗马传统的因素,自比朱庇特就是传统的,奥古斯都也曾自认是阿波罗神的化身。四帝共治和其继承规则都是传统的。东方的君主制决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说明传统犹太人的遗传因子,无论今天如何发展变化,完全去掉是不可能的。 四帝共治在平定人民起义和防止侵略方面取得了成功,从而得到了贵族和大地主们的支持。

皇帝制度东方化:恢复祖制,米兰替代罗马的国都地位

二、击退外敌,平定叛乱

君士坦提乌斯平定了不列颠(公元257—296年)和埃及(公元293—294年和公元297—298年)的人民起义。与日耳曼人的战争也取得了胜利,并成功地渡过多瑙河与莱茵河深入日耳曼人地区作战。和波斯人的战争,虽长期处于胶着状态,但最终伽列里乌斯还是赢得了罗马历史上少有的、结果圆满的胜利。 军事上、行政管理上的成功是和戴克里先的军事行政改革分不开的。他把军队分为边防军和巡防军。巡防军用于镇压各地人民起义和进行远征。巡防军有一支主要由日耳曼人组成的骑兵卫队。这支部队被称为"帕拉丁门徒"。

帕拉丁是他们集中等待皇帝命令时所在地的门廊的名称。这是支野战部队,分成4个编队,四帝一人统率一个编队。边防军驻守在边境,用于对付入侵。边防军后来被称为边境或河岸士兵。戴克里先把军团的数目增多,而把每个军团的人数减少,以便更方便地调度和控制。整个帝国的兵力增加到50万。这样一支庞大的常备军,适应了皇帝统治的需要,却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行省的数目由50个增加为100个,每个行省的区域缩小了,同时,在行省实行军政分治,这样一来,行省总督反叛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

皇帝制度东方化:恢复祖制,米兰替代罗马的国都地位

行省军政分治是罗马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一个很大的进步。每10个或12个行省再组成一个大管区。管区的长官由近卫军副指挥兼任,近卫军副指挥的上司是四个分别隶属于四个皇帝的近卫军长官。近卫军长官成了行政的最重要的角色。 戴克里先的君主制是靠军队支撑的,而庞大的军队和增大的政府机构又需要更多的钱来维持,因此,对人民的压榨也相对加重了。

繁重的赋税,特别是土地税和人头税成为人民难以忍受的灾难。这种灾难一直延续到帝国灭亡。公民拥有的家什都很少有不要交税的。由于不堪重负,先是农民,然后是商人和手工业者都失去了生产的积极性,经济面临崩溃。 为了复兴经济,戴克里先颁布法令,禁止任何人荒废土地,放弃职业。过去各行各业自行组织的社团、行会,逐渐成了强制性的,不加入某个团体,就不能从事某些职业,一旦成为某团体中的一员,就不能再离开这个团体,就得干这行业一辈子。

皇帝制度东方化:恢复祖制,米兰替代罗马的国都地位

曾经享有一定自由的罗马公民处在这种东方式的统治下,已没独立生活可言了,最下层的公民都处于政府官员的监视下。粮食交易商、屠夫和面包师等在政府官员的控制和监视下,为公众提供服务。他们永远都不准放弃自己的职业,有时,国家甚至强迫子承父业。 公元304年,戴克里先在他统治的第20年,来到罗马,在这里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祝捷大会——凯旋式,来庆祝他和马克西米安在军事上所取得的胜利。

戴克里先这次凯旋式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所展示的来自非洲、不列颠、莱茵河和尼罗河的战利品,也不在于显示战胜波斯,征服了一些重要地区的赫赫战果,而在于它是在罗马城举行的最后一次这样的盛典。在这之后,罗马的皇帝再也不曾攻城略地,罗马城也不再是罗马的首都了,尽管名义上它仍是首都。

三、罗马失掉国都地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戴克里先统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后果就是罗马城失去了其作为首都的特殊地位。虽然罗马的特殊地位早已随着征服地区的日益扩大,随着行省的经济文化发展和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都获得罗马公民权逐渐消失了,但由于古代制度的残余和习俗,罗马皇帝全都对罗马城表示一种特殊的尊重,把它看成是他们的权力依据和帝国中心,只有戴克里先统治时,才完全毁掉了罗马城作为帝国中心、帝国首都的地位。他和马克西米安不仅战时不在罗马,和平时期也不在罗马。马克西米安在米兰,而且米兰很快就成了并不比罗马逊色的帝国都城。这里也修建了马戏场、戏院、铸币厂、公共浴池、柱廊、王宫的双层围墙。

皇帝制度东方化:恢复祖制,米兰替代罗马的国都地位

戴克里先也尽力修建和美化他的王宫所在地——位于欧亚交界处的尼科墨迪亚,使这里在人口数量上仅次于罗马、亚历山大里亚和安蒂奥克。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除忙于军务或外出巡视外,都待在各自的王宫里。戴克里先几乎从不去罗马,他统治满20年在罗马举行凯旋式可能是他第一次去罗马,而且只在罗马待了13天便由于对罗马的厌恶而离开了,原计划在元老院发表讲话和接受勋章的活动也放弃了。

皇帝制度东方化:恢复祖制,米兰替代罗马的国都地位

结语:

戴克里先疏远罗马是为了建立君主制,不削弱罗马的崇高地位,就无法毫无阻碍地实行毫不掩饰的君主制。它与奥古斯都的元首制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就是它没有一个像罗马这样被公认的传统的政治中心。

参考文献:

《世界史》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兴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