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疫情後的商業鉅變和機會

數字化轉型,疫情後的商業鉅變和機會

什麼是“企業數字化”?


數字化企業的最大特徵就是線上可替代性,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去觀察一家企業的數字化程度。


第一點是具備和用戶在線互動的界面,並且能夠創造和用戶在線互動的場景。


用戶可以通過你的微信公眾號、服務號、App、在線網站等來訂購或使用產品。我經常把傳統企業比喻成獵人,銷售出門抓住了訂單,企業就有現金流運轉,如果不出工就沒有收入。


而數字化程度高的企業就像農夫,撒下一片種子等著收割,用戶能通過App、網站、小程序等聯繫你,企業就有了較高的機器替換度。這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躺贏”,即使你在家躺著,照樣源源不斷有現金進來。


第二點更深入一些,就是企業所有的行為都有數據化拷貝,並且可監控。


你的用戶體驗和價值是數字化的,比如做一場直播,有多少用戶觀看,評分如何;你的商業模式是數字化的,支付採用的是線上模式;甚至你的內部流程也是數字化的,比如大家近期使用的釘釘、企業微信等,都是企業內部數字化的工具。


但傳統企業該從哪裡入手做數字化呢?我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主要有三個方向:


第一,營銷轉型。新媒體的營銷戰略是“內容即營銷”。


第二,運營轉型。

把用戶發展成社群來運營。


第三,產品轉型。從做產品轉成做爆品。


數字化轉型,疫情後的商業鉅變和機會


數字化轉型,疫情後的商業鉅變和機會

內容即營銷


新媒體營銷戰略,企業該從哪裡開始做?


我的回答是,

用戶在哪裡,我們就出現在哪裡。


以2020年1月6日抖音發佈的《2019抖音數據報告》為例,截至2020年1月5日,抖音日活躍用戶數已突破4億。那裡顯然是用戶最常出現的地方。


而用戶在這些平臺上消費的就是內容,互聯網上,內容就是硬通貨,現在所有C端生意的本質都是內容賽道上的競爭。


企業應該如何做內容?


我要引入三個流量池的概念:第一是公域流量池,第二是私域流量池,第三是我們自己服務的用戶。


公域流量池是指微博、抖音等平臺,其特點是獲客成本低,但算法、分發邏輯導致粉絲無法有效沉澱。


私域流量池則指企業的微信號、App、官網等自營平臺。


我認為去中心化的微信生態是目前企業運營私域流量的最優選擇。


  • 微信功能強大,訂閱號具備媒體屬性,可以做品牌傳播和內容推廣;
  • 服務號可以做營銷轉化,承擔渠道的作用;
  • 微信群可以做用戶運營,增強企業和用戶之間的情感連接,促進活躍度;
  • 個人工作號和朋友圈可以做單點運營,經營最關鍵的用戶。


企業要把微信的這幾層功能打通。


對企業來說,首先要看公域流量池的紅利在哪裡,現在是哪個社交媒體平臺的流量紅利期,抓住流量機會。


然後企業再從公域流量池裡抓流量,沉澱到私域流量池。


有了私域流量池,就可以再向下做一層,通過銷售等一對一的服務,轉化成我們最終的用戶。


數字化轉型,疫情後的商業鉅變和機會


如何用做內容的方式從公域流量池裡篩選用戶,進入私域流量池?


這就需要營銷數據中臺幫助我們判斷營銷效率,比如一場直播的點擊量是多少,觀看後多少人下載了App、關注了微信公眾號;這也能檢驗內容的質量,提升內容方持續供給的能力。


同時基於這三層關係,我們應該將內容從輕到重分層,從短平快的內容到體系化的內容,刺激不同層級的用戶。


“流量池”的概念和傳統“營銷漏斗”的轉化模型有本質區別。以前廣告投放後獲得的流量存不下來,要反覆投放。但流量池是可以積累的,它是用戶聚集地,如果內容好,還可以不斷拉入新的流量。


所以,新營銷就是讓企業成為一家媒體公司。以前是我們去找媒體,現在是內容做得好,媒體來找你。


在疫情期間,有兩家餐飲企業的自媒體案例做得非常棒。


一家是海底撈,董事長張勇自稱張大哥,給海底撈的員工和家人做了個雞蛋麵,這個簡單的短視頻讓大家記住了這家企業是多麼平易近人,傳遞了海底撈的價值觀。


另一家是老鄉雞,它的董事長錄了段視頻,把員工發他的降薪申請給撕了,他說即使損失5個億,賣車賣房也要讓員工有飯吃。這個視頻影響力非常大,幾天之內就解決了企業銀行貸款的問題。


這就是好內容的價值。


數字化轉型,疫情後的商業鉅變和機會

從用戶到社群


企業以內容吸引到用戶後,如何把分散的消費者連接起來,形成網絡效應,這就要靠社群運營。


為什麼社群突然間火了?


我認為根本原因在於大眾時代消失了,面對碎片化的環境,意見領袖成為新的流量入口,因此小眾和社群崛起。


構建社群需要三個維度:


第一是在經濟維度上,做好參與者的利益分配。


第二是樹立價值觀,社群不只是拉一幫人聚在一起,而是要有組織的使命、目標,才能走得長遠。


第三是設計好組織結構,維護社群的穩定。


數字化轉型,疫情後的商業鉅變和機會


要強調的是,每個社群需要構建組織結構,一層層向下滲透。


以移動互聯網公司小米的社群體系為例,它的社群頂端是100位核心用戶,下面是版主、同城會會長,再向下又發展出職能不同的顧問團、資源組、達人和酷玩組,這些都是由用戶組成的。接下來,它又把用戶分成VIP用戶、認證用戶等層級。


小米用戶的回報很少,只是一些社交貨幣,沒有實質獎勵,但用戶卻很願意無償做貢獻。


社群關係的核心就是情感連接。用戶不是數字,你要把用戶當朋友看,示人以真。越是長久的關係,越要持續投資。社群就是承載用戶的容器,企業要做好用戶成長體系,使普通用戶更加認同你,變成核心用戶,甚至是你的員工。


數字化轉型,疫情後的商業鉅變和機會

從做產品到做爆品


對公司來講,產品第一。即便營銷、運營再好,產品不過關,其他都是0。但現在是一個信息過載的世界,你的產品如何讓大家知道,甚至愛上、依賴,這就要求我們從做產品的思維升級成做爆品的思維。


我們首先思考的是,什麼樣的產品能讓更多用戶參與進來?


我會把產品聚焦在相對高頻、剛需的品類上。只有讓用戶體驗到你的產品,他才能知道你的產品是什麼,和其他品牌的差異在哪裡,企業才有機會在用戶的腦中撕開一個裂縫,這是做爆品的核心。


我們接著要去思考,針對公域流量池、私域流量池、付費用戶,我們要用什麼樣的產品來提供給不同的用戶?


比如針對公域流量池的用戶,最適合的就是輕度、免費的產品,這些產品的目標不是獲利,而是讓更多人體驗到,比如免費的直播。再往下做,就是更深度的產品,比如付費課程、線下培訓等。


企業在做爆品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克制。一開始不要打廣告、做營銷,而是應該經營好最核心的種子用戶。把產品打磨好,提高用戶忠誠度,再通過口碑營銷不斷強化傳播,用戶做到了一定數量級後,再去做營銷推廣。


數字化轉型,疫情後的商業鉅變和機會


數字化轉型,疫情後的商業鉅變和機會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大挑戰


企業數字化轉型最大的挑戰,其實不是認知上的,而是傳統組織結構面臨的挑戰。


傳統的工業化時代,企業等級嚴格,最強的是老闆,下面是高管、中層,再到普通的員工,一般來說,基層員工是能力最弱的。


但在數字化時代,最強的那個人應該是去面對和服務用戶的人。互聯網轉型也好,數字化也好,其實就只有一個核心,即以用戶為核心。


我們的組織應該變得扁平化,圍繞客戶需求來構建,營銷、銷售、IT等部門都能積極地在一線服務客戶,被組織賦能。


而企業對前端賦能的力度越強,對中臺抽象能力的要求就越強。記載每個用戶的行為、將資源數據庫化、用數據做決策,都是對中臺提出的要求。只有每個面對用戶的個體足夠強,中臺系統足夠強,才能強強聯合。


數字化轉型,疫情後的商業鉅變和機會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我最後想送大家一句話:請賜予我一顆智慧的心,去區分哪些是可以改變的,哪些是不能改變的;請賜予我一顆平靜的心,去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事實;請賜予我一顆勇敢的心,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適應和擁抱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