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这场知识产权签约式吹响了号角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蛰伏科研多年,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院科技金融团队最终迎来了收获时刻。

4月24日,在山东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代表的见证下,这支团队与山东华亿信息科技公司负责人赵海滨握手、签约。赵海滨说,“这支团队将区块链技术引入金融领域,锻造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我们觉得很值。”

在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这场以“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为主题的活动既很“应景”,也是一场“及时雨”——对现场的企业、政府、大学院所代表来说,疫情耽误了时间,必须抢回来,而这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签约式吹响了号角。

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这场知识产权签约式吹响了号角

作为当下的技术风口,区块链以其诸多特性,为供应链金融中的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推动“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科技与金融融合,既是趋势,也是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院的优势。早在五年前,这个学院就开始跟踪区块链与金融融合的技术,并屡有斩获。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院培养了一批银行行长,比如恒丰银行行长王锡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西分行行长刘文平,中国平安银行副行长赵继臣等十几位行长,被业内誉为“行长孵化器”。

“这是一场多方共赢的合作。”在现场,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处处长高兆阳的这句话有深意。

三十多位会议参与者,有来自政府部门的代表,希望更多产权变现案例的出现;有来自大学院所的代表,手持成果,急待转化;有来自区域政府的代表,求贤求技,寻找项目;有知识产权“红娘”的代表,乐于发现,善于“撮合”;有来自企业的代表,期待成果,渴求合作。

以科技金融项目为代表,现场签约的还有新材料、乳制品等众多项目,不到一小时时间,大家都拿到了让人满意的合约。可以说,春天里的这一场成果签约式,把一粒粒用知识产权包装的种子植入到市场的沃土中,然后,辛苦耕耘,期待收获。

知识产权制度是“为天才之火添上利益之油”,大家都期待着,经过时间的淬炼之后,“真金”终能现身。

知识产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也是一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要素。去年11月,第一次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下发,表明了国家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

如果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那么知识产权制度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副校(院)长崔雷看来,一项知识产权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容易,需要个体努力,更需要阳光、水分、土壤的呵护。这也意味着主管部门更需跟上趋势,不断更新制度,创造好的环境。

记者了解到,该校(院)推出了一系列新政,孕育出大量的“知识产权变现”案例。比如近三年来,他们培育出近20家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企业,科技成果作价金额约2.1亿元、融资额2.5亿元。每年其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总额约3.5亿元。

但他们还不满足,而是有了更高追求。

面对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知识产权的新要求,他们聘任知识产权领航导师,培养知识产权专员,以更大作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