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皇叔講作文
遺產一:民族的確定。
我們的名字來源於一條江。當西楚霸王項羽將首先進入到關中的劉邦分在漢中時,有一個被稱為漢中王名字出現了。後劉邦建立了漢帝國,漢帝國的發展過程當中逐漸走向強大,影響力超出了亞洲,衝向了世界,因此後人稱我們為漢族。
遺產二:是中國人的驕傲。
漢帝國的歷史延續了400多年,這400多年中我們走向了世界。向世界展示了大漢帝國的威力以及文化的輻射力。是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前期大一統局面最強大的時期,是漢民族的驕傲。
遺產三:使中華文化的走向世界。
如果說夏商周時代是中華文化的一個萌芽期的話,春秋戰國時代是中華文化發展並慢慢走向成熟的階段。走向成熟的中華文化在漢以前,只是在中原這一範圍內不斷傳播。漢帝國的400年時間裡,尤其是漢武帝時期,戰爭將漢文化帶到了北方草原,帶到了西域,帶到了朝鮮半島,帶到了日本帶到了東南亞等區域,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大漢帝國功不可沒。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贅述了!
大語文走四方
1、漢朝 (公元前202年 —公元 220年)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史學家亦稱兩漢。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學者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分,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史中。
兩漢時期是當時世界上一個偉大的一段歷史,漢高祖至漢文景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直線上升,成為東方第一帝國,與西羅馬並稱兩大帝國。中亞和西域各大國也都聞而懼之。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帝國已經成為世界上 大漢帝國行政區域最強大的帝國,匈奴帝國戰敗而向北狼狽逃遁。張騫出西域首次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開通了東西方貿易的通道,中國從此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後蒙古人的叛亂。正是因為漢朝的聲威遠播,外族開始稱呼中國人為“漢人”,而漢朝人也樂於這樣稱呼自己,“漢”從此成為了偉大的中國華夏民族的永遠的名字。
漢代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根據五德始終說,定正朔為水德,到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
漢代為漢高祖劉邦建立的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前期定都長安,又稱西漢、前漢;後期定都洛陽 漢長安城復原圖,又稱東漢、後漢。 西漢是我國封建社會初期的一個強盛、富饒的王朝,它繼承和鞏固了秦朝開始的統一國家,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西漢共傳十四帝,前後經歷210年。
西漢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華各民族的核心漢族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原戰國時各國的文化便相互滲透融合,到西漢時中華地區在典章制度、語言文字、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多方面都逐漸趨於統一,構成了共同的漢文化。從此中華地區的各族就出現了統一的漢族。漢族和周邊各少數族都是漢代中國多民族國家的成員。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清羽陽QYY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多年來一脈相承。每個歷史朝代都給我們留下了寶貴而又豐富史學遺產,值得我們很好的去學習。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統一王朝,可與當時歷史上的羅馬帝國相媲美。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漢族在這一時期得名,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今天就來說說漢朝給我們帶來了那些寶貴遺產:
一,獨尊儒術,創辦太學,為加強統治思想奠定和提供理論基礎。(1)儒學主張的大一統思想和完備的王制理論以及嚴格尊卑等級觀念,符合漢王朝加強中央集權 維護統一 建立和鞏固社會秩序的需要。自漢文帝以來儒學的影響不斷增加。(2)為提高儒學在官學中的地位,漢武帝建元五年,將不治儒經五經太常博士一律罷黜,優禮延攬儒生數百人。並接受董仲舒建議,建立太學,設置博土50人,培養儒生官僚,為統冶階級提供人力資源保證。
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君主專制的統治地位。西漢建立後,實行郡國並行制,導致了王國問題的出現,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面臨嚴峻的挑戰。為解決王國問題,漢景帝在削藩的基礎上,平定西漢七國之亂,收回王國官吏任免權。漢武帝時,又頒佈了推恩令及其他舉措,解除了王國的威脅。從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體基本定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制度得以鞏固。當前中國實行中央集權的行政管理體制,但不是君主專制體制。
三,建立陸地和海上的兩個絲綢之路,對外貿易逐漸開放和發達。(1)西漢中期以後,建立了自河西走廊通往中亞 西亞以及歐洲的絲綢之路,主要出口絲織品,進口毛織物香料珠寶等等(2)當時的番禺成為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海上絲路開始形成。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
四,漢朝史學取得輝煌成就。出現了司馬遷《史記》和班固《漢書》兩部史學名鉅著。還有《東觀漢記》為撰寫《後漢書》提供重要依據,《吳越春秋》和《越絕書》開創了後代寫地方史志的先河。
五,漢賦 散文 樂府詩歌對文學史的貢獻。(1)賦從騷體演變而來,介於韻文和散文之間,漢朝開始流行,代表作有:賈誼的《吊屈原賦》《鵩鳥賦》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2)漢朝散文以書策最為知名。賈誼的《過秦論》《治安策》,對後代散文產生了深遠影響。司馬遷的《史記》成為漢代散文的典範。(3)漢代朝廷掌管音樂的機構稱樂府,其職責之一就是從民間採集民歌,加工配樂後,稱作樂府詩。《孔雀東南飛》是樂府詩的代表作。受樂府詩的影響,漢朝又出現了五言詩,《古詩十九首》大部分是五言詩,可於樂府詩相媲美。
六,佛教的傳入與道教的興起,形成了兩大宗教教派。(1)佛教產生於古印度,在西漢末年經由中亞傳入中國。因漢明帝感夢,初傳其道 的說法最為有名,證據更充分。公元68年,修建了中國第一座佛寺白馬寺,是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2)東漢後期民間巫術與黃老學說神仙方術結合,形成早期的道教,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曆史。
七,科學技術的成就,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1)天文學,漢代天文學較為發達,《史記.天官書》祥細記載了二十八星宿的名子和位置,並能再過星辰運行準確推行出二十四節氣。還保留了對日食和太陽黑子的記錄。張衡改進渾天儀,發明地動儀,力主渾天說。(2)曆法,天文學的發展推動曆法的改進。漢初沿用的“顓頊歷”以十月為歲首,已與漢朝時令不合,漢武帝太初元年,改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太初曆是中國第一步記載完整的歷法,東漢章帝元和二年,又改為更加精密的“四分曆”。(3)數學,呂后時期的《算數書》奠定了《九章算術》的基礎。細分為方田,慄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包含246個算題,在代數和幾何學方面尤為突出。它的成書標誌著中國古代數學的形成,在世界數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4)醫學,漢代是中醫學的奠基時期,《黃帝內經》是最早的醫書,《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專著,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成為醫學名著,張仲景也被後世譽為“醫聖”。(5)造紙朮,中國古代的書寫材料主要為竹簡木牘和縑帛。竹牘重,縑帛貴,都不適合量產製造和使用。西漢時己經出現植物纖維紙,但技術不成熟不利書寫,東漢宧官蔡倫改進造紙術,利用麻頭樹皮破布等廉價材料,造出高質量的紙,方便書寫,宜於推廣。此後技術日益完善,到東晉末年,已完全取代簡帛。再後來傳入日本朝鮮,又經阿拉伯傳入歐洲,為世界的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西漢(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由劉邦創立,定都西安。是中國歷史上的大統一王朝,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東漢(25年—220年)由劉秀創立,定都洛陽。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自漢朝起,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宣佈創立,為華夏文明能夠持續繁榮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