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我國古代一部文言小說總集,全書五百卷,系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李昉等人奉詔取各種野史、傳記、故事、小說等編集而成,與《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冊府元龜》合稱“宋四大書”。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那麼,宋太宗為什麼要編《太平廣記》這部書呢?對此,古往今來的不少學者都做了探討。據我們的歸納,大體有三種說法:

  • 其一是“牢籠文人”說,
  • 其二是“文藝娛樂”說,
  • 其三是“神道設教”說。

說起“牢籠文人”說,那真是小豬死了娘,說來話長啊。話說,long long ago,也就是南宋的時候,有個叫王明清的人,在《揮麈後錄》中說:

“太平興國中,諸降王死,其舊臣或宣怨言,太宗盡收用之,置之館閣,使修群書,如《冊府元龜》《文苑英華》《太平廣記》之類,廣其卷帙,厚其廩祿,贍給以役其心,多卒老於文字之間雲。”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宋初收拾了一批國家,那些舊主死了,他們的臣子有些怨言,所以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就下令搞了一些編書的大項目,把書的篇幅搞得大大的,劃撥的經費多多的,讓那些文人們安安心心編書,免得造反。

這一說法,對後世影響極大,現存最早的《太平廣記》刻本的主持者——明代學者談愷就持類似看法。

直到現代,這種說法也得到不少學者的贊同。比如魯迅先生在其《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宋既平一宇內,收諸國圖籍,而降王臣佐多海內名士,或宣怨言,遂盡招之館閣,厚其廩餼,使修書,成《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各一千卷,《太平廣記》五百卷,目錄十卷。”在其《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的講義中,更直白地指出:“此在政府的目的,不過利用這事業,收養名人,以圖減其對於政治上之反動而已。”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不過,王明清的這個說法也不是沒有問題,早在南宋的時候,史學家李心傳就在《舊聞證誤》中站出來闢謠,指出王明清這個說法存在多處史實錯誤:

首先,《冊府元龜》不是太宗時修的,是宋真宗修的;

其次,修《太平御覽》《太平廣記》,降王也沒死絕,比如著名的南唐後主李煜就還活著;

再次,參與修書的很多是當時的名臣,只有少數幾個是降臣,而且這些降臣也沒有都“卒老於文字之間”,後來有人官至參知政事,有人直學士院,有人是知制誥。

看了李心傳的闢謠文,我們不禁想,人家皇帝出人出錢編書,你偏要懷疑他居心不良,他冤不冤呢?看來“牢籠文人”說不太靠譜。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文藝娛樂”說。

不少現代學者認為,“牢籠文人”這種說法看問題太過於政治化,我們還是要從文藝的角度看問題。比如著名宋史學者聶崇岐在《太平御覽引得序》說:

“愚意以為太宗之敕修群書,不過為點綴昇平,欲獲右文令主之名,其用南唐遺臣,亦僅以其文學優贍,初不必有若何深意。”

意思是說,宋太宗修書,只是為了點綴昇平,博個“文藝中年”的美名,用南唐的降臣,也是因為他們有文學才華,並非別有用心。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也有道理。

首先,據史料記載,宋太宗確實是個“文藝中年”,宋人葉夢得在《石林燕語》中說“太宗當天下無事,留意文藝,而琴棋亦皆造極品”,可見一斑。尤其重要的是,宋太宗特別喜歡讀書。《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太平興國八年冬,《太平御覽》修成之後,宋太宗要求每天送三卷給他看。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現在日短夜長,每天看三卷,別把官家您的身子累壞了!

沒事,朕最喜歡讀書了,開卷有益嘛。這部書一千卷,我準備用一年的時間讀完。那些學者們經常是讀萬卷書,朕讀一千卷哪裡會累呢?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而且,據史料記載,當時社會上頗有閱讀小說的風氣。歐陽修《歸田錄》記載北宋文學家錢惟演說:“生平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意思是說,哎呀,我一生就好讀個書,坐著就讀經史,躺著就讀小說,上個廁所還要讀小詞,可見當時人也喜歡讀八卦段子。我們猜想,宋太宗批閱奏章之餘,恐怕也會想讀點八卦段子調劑一下,所以就下令編了個八卦段子集成的《太平廣記》。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不過,做皇帝也真不容易,你愛讀書吧,也是毛病。比如《朱子語類》就記載,朱熹批評說,宋太宗每天讀三卷《太平廣記》,有那閒工夫,為啥不好好講講修身治國的學問呢?就只知道寫字作詩,打發日子。

看到朱熹的批評,不禁想為宋太宗辯護幾句:

首先,太宗每天讀三卷的是《太平御覽》,不是《太平廣記》,朱夫子,你批評時要不要調查清楚呢?

其次,太宗讀書也不全是為了娛樂,太宗曾經說過:“夫教化之本,治亂之源,苟無書籍,何以取法?”(《續資治通鑑長編》)不讀書,怎麼了解教化的根本,怎麼知道治亂的根源,又向誰去學習治國之道呢?

再次,就是《太平廣記》,聖人不也說過,“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看看咋就不行了呢?

怪我咯?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由此看來,“文藝娛樂”說也不完全靠譜,人家太宗說了,我修書讀書是為了求“教化之本,治亂之源”,可不僅僅是為了博個“文藝中年”的美名。

不過,《太平廣記》裡頭盡是些談神說鬼的故事,這真的跟“教化之本,治亂之源”有關係嗎?宋代不是流行“半部《論語》治天下”嗎?孔子不是“不語怪力亂神”嗎?怎麼編了這麼一部神神鬼鬼的書呢?

這就要說到第三種說法,“神道設教”說。這種觀點認為,說宋太宗編《太平廣記》,講那些神神鬼鬼的故事,是為了藉助佛教、道教的思想,教化民眾。

這種看法也有一定道理。首先,《太平廣記》一書確實有大量的神仙僧道、精靈鬼怪的故事。據學者統計,《太平廣記》所有宗教(包括佛教、道教、民間信仰等)類目的卷數達二百八十卷,超過全書的一半。典型的比如《太平廣記》裡專門有三十三卷講“報應”的故事,很明顯是為了宣揚佛教“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思想,勸導民眾去惡向善。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其次,宋初的皇帝也確實都非常重視佛教、道教。比如我國第一部官刻的漢文大藏經就是宋太祖開寶四年(971)開刻的《開寶大藏經》,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還設立譯經院,延請梵僧翻譯新經。而且,皇帝們這樣做,顯然不是出於宗教熱情,因為他們並非真正信佛信道。

比如有一次,宋太宗設道場為百姓祈福消災,但又對人說:“朕怕百姓們會有災殃,所以讓人辦這個,其實未必就能獲得保佑,只是為了表示我勤於為百姓祈禱罷了”。《宋朝事實》還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是有位真君顯靈,預言時為晉王的太宗是“宋朝第二主”,結果第二天太祖就死了,太宗繼位。這個故事很可能是太宗利用道教為自己在“燭影斧聲”後繼位造的神聖化輿論。所以,皇帝編《太平廣記》這樣精靈鬼怪的書,也可能是為了“神道設教”。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不過,“神道設教”的看法也有問題,因為畢竟《太平廣記》裡頭還有很多跟精靈鬼怪沒有關係的內容。比如《太平廣記》裡有八卷笑話故事,基本就沒有鬼神的事。像唐德宗的大臣馬燧生了個孫子,德宗給孩子賜名“繼祖”,下朝後笑著對人說:“這個名字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字面意思,另一個意思是用繩子系(馬)。”記這個故事,大概純是為了好玩。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哎呀,這“牢籠文人”說,“文藝娛樂”說,“神道設教”說,都各有道理,但又都不能完全解釋《太平廣記》的編修目的。聰明的讀者,您說說,那趙官家他究竟為啥要編《太平廣記》呢?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嘿嘿,你猜猜,朕為啥要編《太平廣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