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德田野上的“最美逆行人”

青春之年,他们放弃城市机遇,返乡创业,用与时俱进的互联网思维和新鲜创意,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转机;疫情之下,他们抱团取暖、集思广益,为滞销农产品在逆境中寻得新销路,一解农户之忧。

图片

他们,是活跃在建德田野上的“最美逆行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建德大同青年农创客。资源共享逆境自救谋出新商机四月的阳光虽不比夏日热烈,却也让农户甘有文的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他正在自己承包的110余亩玉米地里灌水、施肥。

虽受疫情影响,延迟了春耕期,但他对今年的收成仍十分有底,因为他有一位“军师”,不仅能预判市场需求,还能帮自己拿到价格较低的种子。“军师”正是最早加入青年农创客队伍的95后小伙饶日辉。从2017年正式走上农产品电商创业之路以来,他已实现年销售额千万元以上,今年的目标是实现破亿。“我做的事情,就是整合产地资源,通过我所熟悉的网络电商帮助家乡农户打开销路。”图片

虽然面孔年轻,但在两年的创业经历中,他始终坚持一个道理:“只有把自己和农户、供货商绑在一根绳上,才能让他们安心生产。”对此,农户甘有文感触颇深。“以前我们种了玉米,经常会担心卖不出去或者价格卖不高。小饶来了以后就不一样了,他路子多,会在网上帮我们卖,不仅保证玉米的价格,还引导我们选择有市场的品种。像牛奶玉米在本地市场卖不出去,可特别受大城市市场的喜欢,最重要的是利润空间比普通玉米大很多。”甘有文简单算了算,普通玉米每亩产1000公斤,批发价约4元每公斤,而牛奶玉米每亩产800公斤,批发价可达10元每公斤,甚至更高。不只是帮助自己的供货商,疫情期间,饶日辉和其他农创客也给其他农户送上了“定心丸”。今年2月,大同镇21家养殖场面临320余吨鸡蛋滞销的难题。情急之下,青年农创客在大同镇党建办、农办、团委组织的视频会议中建言献策,“我认为可以加强本地消化能力,线上通过联系建德的果蔬乐园公司、邮乐购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青年农创客代表叶元挺说,“我是做电商的,主要卖教学用具蚕宝宝套装,我可以提供教育平台的销售资源。”在大家分享的资源作用下,320余吨鸡蛋在3天内全部售完。适时而变做地区产业的谋变人售完滞销的农产品只是解了燃眉之急,对于受疫情冲击下的全年市场,农户们都表示不敢做出太大动作。

图片

而就在这时,跟随父亲学习茶叶种植和经营不过1年的90后叶佳雯,大胆预判疫情后的茶叶市场,提出更替主打茶品。不出她所料,主打早熟品种的方式冲破了春茶市场,实现3月销售量同比逆增长30%。同时,她还组织自家茶园收购周边零散茶农的新茶,帮助他们赢得先机。同样看准市场的,还有青年农创客里的“前辈”饶成芳,“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开始翻田了,养了一个冬天,准备新的耕种。今年我们主要以籼米为主,一来是建德的土壤、阳光都很适合种植籼米。二来籼米与粳米相比淀粉含量更低,可以精准针对减肥人群、高血糖人群等的需求。此外,我们还准备收购一些新鲜时蔬、油、鸡、鸭等农产品,与我们的大米一起包装成一组,一天一组的配套形式销售,也是疫情下居民团购形成的新尝试。”

图片

青年农创客的持续发力,为打通农业新销路“尝鲜”,而建德大同稻香小镇也为他们架起保护伞。“建德好山好水,近年来又通过‘美丽城镇’建设,让乡村焕然一新,加大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建德大同镇党委委员傅佳介绍说,“我们也为欢迎他们的归来,做好了政策保障。目前,已经能够为农创客们马上解决的就是办公场地的问题,并且可以享受前两年免收租金。接下来,我们会在入驻初期、创业项目、创业产收、科技研发等方面进行资金补助。比如说,针对电商农创客,单个网上店铺实现本地农副产品上行销售100单以上便可享受物流补贴,最高可补贴3万元。”

图片

除了稻香小镇的帮助,杭州市委宣传部驻建德市大同镇服务小分队发挥自身宣传优势,通过组织市级主流平台联合推介,以“短视频+直播”的新颖形式,帮助大同镇推广“建德稻香小镇·农创梦工场”区域品牌,和有机大米、建德苞茶、特色茶油等特色农副产品。有着政策福利的天然保护,服务小分队的“添水施肥”,更有着青年农创客们的茁壮成长,建德稻香小镇内四季飘起稻花香。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