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摧毀非法倒賣防疫物資網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人明知沒有醫療器械銷售資質,卻打起非法倒賣防疫物資的主意,囤積居奇、哄抬物價,非法銷售KN95口罩1.5萬餘隻,每隻KN95口罩售價高於市場價格近4倍,涉案金額15萬餘元。

  4月17日,湖北省荊州市開發區警方通報,摧毀一個非法倒賣防疫物資網絡。梅某、代某等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被荊州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口罩稀缺有人動起歪腦筋

  2月26日,荊州市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當日11時許,開發區分局聯合派出所接群眾報警,稱有人在微信群非法售賣KN95口罩。

  自1月30日起,荊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對企業生產的防疫物資進行統一調配,無相關手續一律不得外調、銷售。這些在網上售賣的口罩從何而來?民警根據掌握的線索,很快將售賣口罩的代某傳喚到派出所。代某交代,當時口罩是緊俏物資,其找到親戚梅某,想通過倒賣口罩賺取差價。梅某給代某弄到了3箱共計2400個KN95口罩,每個口罩5元。拿到口罩後,代某開始在微信群裡高價售賣。2月25日,一名買家找代某購買1000個口罩,此時代某手上的貨已所剩無幾。於是他又向梅某要貨,梅某向他推薦了中間人王某。代某通過王某找到在藥店上班的魏某,拿到1000個KN95口罩。至此,代某通過兩次拿貨,累計倒賣KN95口罩3000餘隻,獲利1.7萬元。

  誘導他人串供企圖逃避調查

  根據代某的供述,王某、魏某浮出水面。證據顯示,梅某的非法經營網絡絕非如此簡單。

  辦案民警介紹,第一次傳喚梅某時,除了給親戚代某供貨外,其他的梅某一律矢口否認。梅某辯稱,從未給中間人王某供應過KN95口罩,與其資金往來主要是買賣化妝品。

  看似合理的辯解讓辦案民警懷疑。民警不動聲色,放棄與梅某正面交鋒,把偵查重點放在口罩生產企業的進出貨單上。

  代某售賣的KN95口罩為本地一家企業所生產,民警通過查詢得知,這家企業出貨有兩種方式,一是各地單位機構出具採購函,另一種是市防疫指揮部統一調配。

  從海量的採購函中,民警發現涉及荊州本地幾家政府機關、醫療機構的貨單有不尋常之處。調出採購函後,民警逐一前往上述單位調查核實。相關部門負責人均表示,疫情防控期間,從未向梅某所在企業發過採購函,公章、公函均為偽造。

  外圍的調查結果與民警的偵查思路完全吻合,正是有了偽造的單位採購函,梅某才能成功編造物品出庫單,低價購買口罩後,轉手高價賣給其他人,從中牟利。對此,公安機關決定再次傳喚關鍵的中間人王某。

  在警方強大攻勢之下,王某向民警如實交代了與梅某的交易過程。2月7日、10日,梅某以每隻5元、6元的單價,兩次向其出售KN95口罩6400餘隻,獲利1.6萬餘元。同時,王某把收貨人的信息通過微信轉給梅某,快遞員收貨後直接發往各地。

  王某還交代,梅某怕事情敗露,把銷售KN95口罩的資金往來編造成用於購買化妝品,以為這樣就能夠瞞天過海。

  民警經過調查進一步查明,1月30日以來,梅某以編造出庫單的方式,低價購買KN95口罩19箱1.52萬餘隻,以高於市場價格分銷給王某、萬某、陳某、代某等,這些中間人再以更高的價格出售。

  在大量證據面前,犯罪嫌疑人梅某最終如實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實。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