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通信之變期待萬物互聯

見證通信之變期待萬物互聯

從驛寄梅花、魚傳尺素,到網絡聊天、視頻通話,縱觀人類發展史,通信始終不可或缺且不斷變遷。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七十年時間,通信業發展突飛猛進,通信方式推陳出新,繼郵政、電報、固定電話之後,傳呼機、“大哥大”、互聯網、智能手機等“新玩意兒”層出不窮。通信之變,在給百姓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也在不斷催生新業態,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活力。

見證通信之變期待萬物互聯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通信業基礎設施相對落後,老百姓主要通過寄信、電報等方式遠程聯絡。人們喜歡說“見字如面”,經常會在閒暇之餘伏案疾書,一寫就是好幾頁信紙。除了與親朋好友聯繫之外,有人也會交幾個“筆友”,長期保持著書信來往。很多時候,書信承載的是牽掛,人們會把一封封書信珍藏起來。

隨著固定電話、傳呼機的流行,寫信的人慢慢變少了。與書信相比,電話顯得更加高效,只需撥一串號碼,就能聽到對方的聲音,不用再長時間等待。20世紀80年代末,在廣州創業的徐峰買到一部早期的移動電話“大哥大”,並順利入網,號碼為901088,成為內地第一個移動電話用戶,引起不小轟動。當時,看上去像“磚頭”一樣的“大哥大”價格昂貴,充滿電只能維持約30分鐘通話,打電話時甚至需要拉出天線來接收信號,但依然受到人們熱捧,供不應求。

互聯網興起後,電子郵件和QQ等交流溝通方式迅速流行,“有空上網找我聊天”成了很多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和智能手機普及,通信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人們不僅可以在茶餘飯後進行語音聊天、視頻通話,還可以隨時隨地刷微博、發微信。

在經濟領域,移動通信技術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結合,使得網上購物、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線上線下加快融合,物聯網加速發展,電子商務規模持續擴大,有力促進了我國經濟新動能發展壯大,推動了製造業等傳統產業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壯麗七十年,曾經見證通信鉅變的舊信紙、老式電話正漸漸淡出人們視野,而嶄新的5G智能手機則剛剛開始書寫嶄新篇章。試看未來,隨著5G商用步伐不斷加快,“萬物互聯”時代的通信必將更加精彩。

來源:光明日報

網信廣西 (ID:gxwlxc)

還網絡空間一片朗朗晴空

見證通信之變期待萬物互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