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救助金,各国怎么花 美国,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

编者的话: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为缓解民众生活困难刺激消费,多国向民众派发现金或消费券。《环球时报》驻外记者调查发现,上述方式实施过程中获得了某种成效,但也出现各种问题。


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杨 俊
美国劳工部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蔓延导致经济大面积“停摆”影响,每6个美国工人中就有一人失业。为了保持美国经济的活力,特朗普政府采取了“直升机撒钱”的政策,即向民众直接发钱。
根据美国参众两院最新通过的纾困法案,政府承诺为企业和全美各州准备数额高达5000亿美元的贷款方案,为全美小型企业准备3670亿美元纾困基金。涉及个人的部分是任何年收入低于7.5万美元的成年人,只要有美国社保号码就可以得到1200美元直接补助。收入越高拿到的钱越少,年入9.9万美元被列为收入临界点,超过者则被排除在此次纾困金发放的范围内。
美国国税局4月11日通过社交媒体公众号表示,已经开始向个人账户发放纾困金。在随后的两周内,领到纾困金的晒单,刷爆了美国社交媒体的“朋友圈”。
由于美国社会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大量美国人是没有储蓄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有调查显示49%的美国人承认自己是“月光族”。为了避免这笔救急用的纾困金被历史债务“吞噬”,纽约州总检察长詹姆斯宣布,禁止纽约州内银行和债务机构冻结或没收联邦政府发放的纾困金。
对于近期已经失业的美国人,这笔不少于1200美元的收入要用来支付房租、水电费和食物等刚性需求。首先是房租,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显示,40%的纽约租客将无法支付下个月的房租。因此,纽约州和相邻的新泽西州都推出了90天的弹性房租政策,希望房东可以延后收取房租。房租之后是水电煤气费等,这些支出相对数额不大,纾困金完全可以覆盖。

紧接着的消费主要是食物。纽约市在新冠病毒流行前,为所有公立学校的学生提供免费的一日三餐。在学校因病毒流行而关闭后,免费学生餐改为在部分公立学校内集中发放。后来为了照顾大量失业者,食物发放点开始向所有人发放免费食物,而不需要提供任何身份证明。根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在纾困金发放后,原本需要排长队的免费食物领取处,排队人员明显减少。同时期,超市内购买食物的人明显增多。
硬币都有两面,此次纾困法案从筹划到发放,一直伴随着争议。如前所述,纾困法案其实分为企业和个人两部分。在企业部分,发放层面引起的争议最大,比较明显的是两个案例。一个是哈佛大学,通过申请从纾困法案企业部分获得860万美元。第二个是全美知名大型高档汉堡连锁企业Shake Shack从小企业专项救助金中领取1000万美元,引发众怒。
在个人方面,争议和抱怨则主要集中在金额不足上。由于疫情前景并不明朗,部分议员认为一次性的1200美元补贴无法真正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美国人,需要增加次数和金额。但如此大规模的补贴,必然导致政府赤字和债务的激增。目前美国鲜有反对纾困法案的声音,这既是因为新冠病毒仍在肆虐美国,更是因为今年是大选年,没人愿意在此时得罪选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