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个职场陷阱!被误解的木桶原理

大家好,这里是不甜姐姐。

我们在规划或调整自己的职业道路时,很容易犯下的一个错误是:喜欢依据“木桶原理”,选择补足自己的短板,以期得到较大的提升。

(“木桶原理”:即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小心这个职场陷阱!被误解的木桶原理

哪怕是专业人士,也很容易把目光投向自己相对(同事)比较弱或者相对(职位需求)比较不足的地方,认为现在的职业瓶颈就在于没有把自己的“短板”补足,所以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每当一个职场人鼓起勇气想要突破、想要再进一步的时候,最常见的做法是:

· 觉得没晋升机会是因为英语不好,先去报个上万块的英语培训班。

· 觉得不被老板重视是因为表达能力差,去参加各种培训班和演讲训练。

· 觉得存在感低是因为不会“来事”,于是拼命想话题找机会请客吃饭跟同事“联络感情”。

最后,钱花了,时间也投入了,却放佛几颗石子投湖,除了泛起一点涟漪,一切照旧。

于是你再次进入自怨自艾:一定是我的短板太短,没救了。

小心这个职场陷阱!被误解的木桶原理

其实,所谓的“短板”限制个人发展,从来都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观念误区。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第一步,你的优势才是你的命门,找到它。

别急着反省你的缺点,先仔细想想,你真正的优势在哪里?

判断你的优势有几个简单的标准:

· 做什么事情,能让你感觉到真正的快乐和充实?

· 做什么事情,能让你做起来不费力也不痛苦?

· 做什么事情,最容易得到别人对你的夸奖或肯定?

写下来,然后跟关系好的家人和同事再次确认,他们是否也认可你的判断。

第二步,你的优势将是你突破的关键,培养它,并发挥它。

如果你的优势是认真严谨,那么你的认真严谨和现在的工作最大的结合点在哪里?当别人谈起这份工作做得最细致的人时,第一个想到的是你吗?

如果你的优势是创造力或者创意能力,那你是否有为现在的工作努力发掘新的方向或构思有吸引力的创意?当老板做年终总结的时候,提到今年的部门工作成就,里面是否有你的创意成果?

这两个例子,是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如何找到你的优势和现有工作的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成为这个方向或者领域的“专家”。

如果在你最喜欢、最擅长或者最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上,你都没有发挥全力,或者没有达到一定范围(公司或部门)内最好的水平,就过多地关注自己的短板,是个本末倒置的行为。

事实上,那些在自己领域做到极致成功的人,也从来不是个“完美”或者“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做得最“对”的事情,是专心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成为让别人记住你、关注你并信任你的“个人标签”。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最出色的能力是战略眼光和表达能力,是一位出色的战略家和演说家,他也是靠这两点撑过了阿里最困难的时期,并吸引到“阿里二号人物”蔡崇信的加入,以及说服软银总裁孙正义投资阿里。

那马云有没有缺点?

当然有。演说家人格的反面,就是话多。所谓言多必失,马云这些年在公开演讲中翻过的车也不少:2014年说“微信是一手好牌,但被腾讯打烂了”,现在微信占腾讯市值半壁江山;2019年说“能够996是修来的福报”,引来负面评论,最终亲自出来辟谣。

而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最突出的特点是程序员天生的沉着冷静和对工作亲历亲为的态度,腾讯一直流传着他创业时期编程能力的传说,直到现在,他也还在参与腾讯主要产品的规划,并亲自做测试和反馈。

马化腾也有自己的缺点。典型的IT男谨小慎微的性格特点,让腾讯当初做电商“拍拍”对标淘宝时,没有像淘宝那样高举高打,最终因为步子太慢太小而失败。

可那又如何?

当你的基石足够稳固的时候,你的事业会给你足够的容错空间。不是不要关注你的弱势,而是当你的优势足够强大的时候,你的弱点带来的部分劣势是可以被允许的。

最后,让我们回过头看看“木桶原理”到底讲了什么。

木桶原理的原型是德国化学家Liebig的“最小因子定律”,讲的是植物的成长取决于最缺乏的那种营养元素。也就是木桶原理的“成长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但实际上,这个原理后面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补充:当某种营养元素不足时,会限制植物的成长。但当这种营养元素过量时,例如过高的温度、过强的光或过多的水,同样会限制植物的成长。

发现没有?

话听一半的结果可能是弄巧成拙。

如果马云学会谨言慎行,马化腾学会大刀阔斧,阿里和腾讯的故事,也许根本就不会发生。

优势和缺点,有时候本就是相互依附的一对特点。

如果你大胆,就不太能仔细;如果你富有创意,就不太能过目不忘;如果你内向,就学不会享受社交的乐趣。

但是没关系,你从来都不该是个木桶,我们比的也从来不是谁更能装水这一个标准。

试试把目光投入到你的长处上来,做你更擅长的事情,努力做到更好。

然后,你来订立你自己的职场比较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