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大屠殺,歷史欠曹操一個解釋

世人眼裡曹操是一代梟雄,梟者,兇猛之禽;無君無父、無道無義。讓曹操打上梟雄烙印的是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和一場不亞於南京大屠殺規模的徐州大屠殺。而這場大屠殺背後究竟有幾分真相?恐怕是莫須有吧!那些所謂徐州大屠殺堅信者引經據典的無非就是《後漢書·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後漢書卷七十三)中記載的:

初,曹操父嵩避難琅邪,時謙別將守陰平,士卒利嵩財寶,遂襲殺之。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我們再來看看同書《後漢書·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後漢書卷四十八)的記載:興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從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謙素怨嵩子操數擊之,乃使輕騎追嵩、德,並殺之於郡界。劭畏操誅,棄郡奔冀州牧袁紹。同一本書兩個章節矛盾重重,且不說行兇地點不同,殺人的動機也不同:一個是別將見財其殺機,一個是陶謙本人怨恨曹操動殺念;再有時間也不對,陶謙傳記載曹操屠城是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而應劭傳記載曹嵩死於興平元年(公元194年)。《三國志·魏書_武帝紀》同樣記載曹嵩死於興平元年(公元194年):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復讎東伐。[一]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徵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莫非曹操早就預知陶謙會加害其父曹嵩,提前一年屠城以報殺父之仇?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爆發,陳琳作《為袁紹檄豫州文》,把曹操祖孫三代罵了個遍,罵曹操:卑侮王室,敗法亂紀;爵賞由心,弄戮在口;他喜歡的人就讓他五族都受到恩惠,他討厭的人就夷滅人家的三族,在公眾場合議論的都被公開殺害,私下發牢騷的就秘密殺害,人們在路上只敢用眼色打招呼,百官都不敢說話,尚書只是名義上主持朝會,公卿們只是名義上充當官職而已!檄文中提到曹操攻打徐州時焚燒房屋,挖掘墳墓,牽連了梁孝王的陵墓,曹操知道後也不過問;卻隻字不提徐州大屠殺這回事。這麼大的事情陳琳怎麼可能選擇性遺忘?

由此可見,所謂的徐州大屠殺根本是子虛烏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