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大屠杀,历史欠曹操一个解释

世人眼里曹操是一代枭雄,枭者,凶猛之禽;无君无父、无道无义。让曹操打上枭雄烙印的是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和一场不亚于南京大屠杀规模的徐州大屠杀。而这场大屠杀背后究竟有几分真相?恐怕是莫须有吧!那些所谓徐州大屠杀坚信者引经据典的无非就是《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后汉书卷七十三)中记载的:

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我们再来看看同书《后汉书·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后汉书卷四十八)的记载: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劭畏操诛,弃郡奔冀州牧袁绍。同一本书两个章节矛盾重重,且不说行凶地点不同,杀人的动机也不同:一个是别将见财其杀机,一个是陶谦本人怨恨曹操动杀念;再有时间也不对,陶谦传记载曹操屠城是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而应劭传记载曹嵩死于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三国志·魏书_武帝纪》同样记载曹嵩死于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一]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莫非曹操早就预知陶谦会加害其父曹嵩,提前一年屠城以报杀父之仇?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把曹操祖孙三代骂了个遍,骂曹操:卑侮王室,败法乱纪;爵赏由心,弄戮在口;他喜欢的人就让他五族都受到恩惠,他讨厌的人就夷灭人家的三族,在公众场合议论的都被公开杀害,私下发牢骚的就秘密杀害,人们在路上只敢用眼色打招呼,百官都不敢说话,尚书只是名义上主持朝会,公卿们只是名义上充当官职而已!檄文中提到曹操攻打徐州时焚烧房屋,挖掘坟墓,牵连了梁孝王的陵墓,曹操知道后也不过问;却只字不提徐州大屠杀这回事。这么大的事情陈琳怎么可能选择性遗忘?

由此可见,所谓的徐州大屠杀根本是子虚乌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