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學三年級,最近經常說"媽媽你憑什麼管我!”,怎麼辦?

用戶3095576205899


針對孩子這種行為,家長需要先進行反思,自己平時與孩子相處時是不是讓孩子信服,答應孩子的事情是不是做到了,如果沒有做到,是不是和孩子說明了原因。有些家長可能要說了“我一個大人為什麼要和孩子解釋”,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成人的尊重與認同。如果家長基於自身權威,不去尊重孩子,不給與孩子平等的對待,那麼,孩子會覺得,你不會理解他,不會傾聽他的想法,只會強硬的用所謂“家長的權威”壓制他。時間久了,孩子不願意在和家長解釋,更不願意聽從家長的管教,因為他的心裡始終存在著“不服”的心態。他認為自己是不被理解的,即使有些時候會被家長強硬的壓制住,但這隻會讓孩子心中對家長的抗拒越來越大,也越來越不服管束,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叛逆”。所以,前面提到“家長一定要反思自己”,除此之外,家長也要慢慢加強對孩子的溝通,多個孩子交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聽取孩子的意見,這樣會讓孩子慢慢減少抗拒,對你說的話也會靜下心來思考,最後孩子對家長有了足夠的“信任度”,家長說的話就會管用了。

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更願意去採納同齡人或者年齡相近的人的意見,而不願意聽取家長的意見。就是因為同齡人之間能夠互相傾聽意見,不會存在所謂的“權威”一方。


愛笑的山楂


孩子小學三年級,就不服管了,一方面可能是作為家長管教有點多了,孩子產生反感叛逆心裡;一方面是本身這個孩子就是獨立意識強,不想讓大人管,想要自己做主。

出現這樣的狀況怎麼辦?

1.首先家長不能發火,會更激化孩子的叛逆,以至於以後的教育軌道偏離太遠。

2.想一想,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自己哪方面做的有些過了,讓孩子厭煩了。

3.對於不好管的孩子讓他做家務。不讓他覺得生活那麼輕鬆,什麼得來都很容易。

4.可以問孩子自己想怎麼樣,聽聽他的想法,哪方面不希望家長管,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再決定用不用家長管。

5.也可以和孩子當面說明白,讓他體驗不用家長管的日子,自己獨立一天還是兩天,自己做決定。吃喝拉撒學習都讓他自己管自己。孩子如果答應了,做事過程中有什麼困難都要自己想辦法,要堅持做到約定的日期,不允許放棄。

培養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養兒容易育兒難。三年級的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家長要反思,自己在孩子教育上出現了什麼問題,再去決定怎麼做。



小學數學晨雨課堂


我用心理學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孩子有三個叛逆期,1、兩到三歲嬰兒叛逆期2、七到十歲過度叛逆期3、十二到十五歲青少年叛逆期

不同的叛逆期用不同的應對方法。你孩子小學三年級,正好處在第二個叛逆期。先看一下第二個叛逆期的特點,然後我再說一下應對的方法。

這個時期孩子已是小學中年級的兒童,接觸外面的世界也比較寬廣了,孩子們之間相互學會了很多屬於他們的語言和思維,並且這時孩子已有一定的自我意識,不少小孩都會有叛逆家長的行為,具體表現為不聽家長的話,喜歡和家長唱反調等。

應對方法:

一、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比如遇見一件事情的時候,先問問孩子的想法是什麼,如果孩子的想法家長覺得對,那就著重表揚和大力支持;如果孩子的想法不對或者有欠缺,那就提示孩子還要多考慮一點。最後和孩子一起得出最後的正確觀點,並且和孩子共同解決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拉近與孩子距離,還能讓孩子知道你是他的“好助手”,以後再遇見什麼事他也會主動和你商量。

二、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即使失敗了也可以讓他自己在失敗中尋找經驗教訓,總結自己的不足和欠缺,制定更好的解決策略,這樣他們會更快的成長。適當放權給他們不僅可以讓他感覺被充分尊重與肯定,還可以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

三、告訴他們不論父母多麼尊重和理解他們,但是一定不能忘記學習,家長在學習方面是絕不會“退步”的。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要用耐心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在自己成長中慢慢體會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樣的的習慣最有利於自身學習和成長。

家長也要學習一些關於孩子的心理學,掌握心理學知識,採用正確的應對方法,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而自己就不會不知道“怎麼辦”而煩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