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削麵也是匠心之作

每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飢腸轆轆,四周轉悠卻沒有買飯的地方,不免心灰意冷。這時候如果恰逢能遇到一家刀削麵小店,頓時喜出望外。

幾分鐘後,端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刀削麵,再加點老陳醋,就心滿意足了。


刀削麵也是匠心之作


對於不喜歡吃麵的人來說,炒菜米飯外加一碗湯才是正餐。但往往很多時候因匆忙和條件所限,會選擇吃上一碗不那麼豐盛的滷湯刀削麵。久而久之,你也許會喜歡上濃湯和熱面的味道,和入口有嚼勁的削麵條。

正因為常見和低價,許多人並未把刀削麵當作大雅之作,更多的是一種滿足基礎食慾的食物而已。其實,刀削麵也是有自己的文化和淵源。


刀削麵也是匠心之作


偶爾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看到牆上的介紹:蒙古入侵山西,山西人民紛紛反抗。後來元朝建立後,為了鎮壓山西百姓反抗,將百姓家中刀收繳,刀由蒙古人看管,誰做飯用才可以借,用完還需歸還,而且每十戶才分配一個刀,大家輪流使用,十分不便。那時候,山西人做飯是用菜刀切面,還沒有刀削麵一說。傳說有人要做飯卻沒有借到刀,也是無奈,只能用鐵片削麵。本來只是無刀可用的權宜之作,沒想到還挺好吃。之後鐵片削麵傳開了,大家紛紛學習。又經過不斷改良和進化,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刀削麵。

刀削麵大同最為有名,也跟大同地處邊塞,人民反抗激烈,武器管控嚴厲的土壤有密切關係。

如今歷史紛爭煙雲散去,我們已經成為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刀削麵這一美食卻像蒙古騎兵洪流一樣傳遍大江南北和海外各地。


刀削麵也是匠心之作


有時候在等待中透過玻璃窗看到削麵師傅嫻熟的動作和刀削麵入鍋的畫面,也是一種感官享受。一碗普普通通的面,也可以經過精緻的手藝得到,也會感到物有所值,這不僅僅是一種食物,也是一種藝術。在我們越來越欣賞日式匠心美食的同時,回過頭來看,我們自己的美食其實也是獨具匠心。


刀削麵也是匠心之作


時代在發展,大拆大建分散人口確實讓我們喪失了一些獨特實惠的街頭小店。留存的店家也因監管要求的提升和消費者的需求變得愈加精美。現在他們也會用帶有青花瓷般的花碗盛面,滷汁和麵分開,再用一個大托盤承上。隨手掃桌上二維碼就可以點餐,不到一會服務員便會送到你面前。


刀削麵也是匠心之作


柳葉型的刀削麵、再沾點肉汁滷,入口津津有味,再就著煮的五香炸豆腐,彷彿感覺在吃一道大餐。

當經濟發展放緩,不再有過去高歌猛進般的可能,人們便會停留駐足腳步享受慢生活,精緻生活也就順勢而生。 其實我們身邊的這些常見的食物,也可以做的非常好。

好吃的刀削麵,一定是手工製作的。雖然機器製作可以滿足人們在忙碌的都市生活對食物批量快速製作的需求,但千篇一律的工業化產品缺乏溫飽之外的價值。對精湛技藝的追求、細緻工序的打磨,正是我們對生活的感悟。也正因此如此,我們往往會崇尚細小生活中的匠心精神。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


瀏覽傳統文化,感悟古往今來

尋找真實、有趣的傳統文化,盡在古事今生


你的關注看一看是我持續的動力

刀削麵也是匠心之作

刀削麵也是匠心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