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国:把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线

“监区长为人憨厚,平时话不多,但各项工作都是抢着干。”

“他的那句‘只要敢冲锋,就没有拿不下的山头’仿佛就在耳边。”

4月24日上午,是已故长泰监狱警察张治国火化的时间。由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监狱实行封闭管理、落实隔离要求,心情沉重的战友们不能去殡仪馆送他最后一程,只能用回忆的方式与他告别。

“治国,一路走好。”你怎么走得那么急,那么快,那么突然!并肩战斗的干警们至今不愿相信这个事实,领导们惋惜不已……

张治国:把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线

4月16日,张治国已连续封闭执勤25天,上午1000,他一如既往地与同事们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组织服刑人员开展劳动改造、排查安全生产隐患。11点20分,在从监管区指挥部汇报工作后返回的路上,突然感到心脏不适,扑倒在路边,后经多方抢救无效去世,他带着对妻子、儿子和母亲的不舍,带着对监狱事业的无限热爱,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3岁。

此时,离他完成这次封闭任务仅还有短短的三天。

由于与同为监狱干警的妻子交替封闭执勤,他还没有来得及与妻子见上最后一面,也没能与儿子和老母亲说上最后一句话……

张治国:把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线

他,是监狱系统第一批“逆行者”

“监区里24小时不能出现断岗的情况,张治国将‘午休’的时间主动揽了下来,总是由他顶岗,尽量让大家多休息。”说到张治国生前关心同事的点点滴滴,仍沉浸在悲痛中,与他同批参与监狱封闭执勤的六监区警察王奇,努力回忆着。

时间回溯到1月26日(大年初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监狱局迅速启动战时机制。当天张治国刚值完班,拖着疲惫的身躯正准备回家过年,接到监狱集结命令后,他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向监狱党委主动请战。他说:“我是党员,又是监区长,还参加过监狱2003年非典疫情防控工作,这个时候我必须上。”

张治国只是在行政区用电话向66岁老母亲和同为监狱警察的妻子报了声平安,嘱咐了一下年仅13岁的儿子,就义无反顾的返回监管区,成为全系统第一批“逆行者”,全身心投入到抗疫战斗中。

监狱职业属性特殊,既要抓疫情防控,又要抓服刑人员教育管理,可谓“两线作战”,任何一点疏漏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按照上级指令,全系统执行战时机制勤务模式,干警实行三班次轮战。

六监区一线值班干警数量少了很多,却依然要承担着200多名服刑人员的监管、防疫、教育等任务。

全新的任务、全新的标准、全新的挑战,张治国积极应战,关注每个环节与细节。

面对社会上来势汹汹的疫情,“新闻联播”中每天激增的确诊和死亡人数,给服刑人员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监管安全压力骤增。张治国始终绷紧安全弦儿,在坚持对全监区服刑人员进行普遍谈话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犯情排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1月27日,全系统进入战时机制的第二天,张治国通过谈话,了解到一名服刑人员近期情绪消沉,不愿与人交流。

捕捉到这一丝线索后,张治国马上带领监区值班干警研究处置方案:安排互帮互监小组,组织干警反复甄别,坚持每天通过视频监控对其日常各个节点的状态进行跟踪,尤其是对其进食、睡眠、行为举止等情况进行反复观察,先后4次与对方进行深入谈话,通过心理疏导、讲解政策、缓解压力等方法,及时稳定情绪,消除了安全隐患。

张治国:把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线

张治国:把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线

他,用脚步“丈量”出监区安全

按照防疫工作规定,干警每轮次的勤务轮换,都要在行政区先进行14天隔离备勤,然后再进入监管区进行14天封闭执勤,3月22日,张治国开始进行第二次勤务轮换。

“张治国于2019年12月20日调来六监区,虽然共事时间不长,但是这次疫情防控期间,他的尽职工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来交接班的六监区教导员孙书山至今还记得,接过的三个厚厚档案袋子里,装满了一本本包含心血的记录。

“除了六监区服刑人员的体温记录,日常管理记录,消杀记录等,甚至还细化到每一名服刑人员每天的思想动态……”这些详实的资料,也为后面的监狱干警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最近一次的数据显示,抗疫战斗打响以来,张治国带领监区干警对服刑人员进行谈心谈话400余人次、监测体温6万多人次、对涉黑恶、危险、重点等服刑人员进行教育转化30余人次,确保了监管秩序安全。

3月22日,进入行政区封闭后,张治国看见这里的警力紧张,各项防疫保障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便找到监狱领导主动承担起监狱大门的防疫管理工作。

此后的日子里,每天6:00,张治国都会准时到岗且最后一班离开,严格落实消杀制度,安排专职司机进行换驾,加强人员管理,监督运送物品静置必须达到标准,筑牢了“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

“对每一个防疫环节都非常重视,翻开当时的登记簿,他共参与对进入监狱的垃圾车、生产车辆、配送物资车辆严格消杀共200余辆次。”在此期间,曾与他有过工作接触的长泰监狱警卫大队高级警长高爱臣用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记忆中的张治国进行了高度评价。

4月5日,张治国再一次转战监管封闭区。当时,监狱开始适度组织恢复生产,监区又面临着防疫、监管和习艺三线作战的艰巨考验。为了疫情封闭期间劳动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他重新设置劳动岗位,对服刑人员进行了55人次的调动;组织服刑人员进行生产培训和安全教育400余人次,与合作厂家就原料供应、规格质量、技术指导等方面进行沟通120余次,为确保防疫防控状态下的生产安全奠定了基础。

六监区分为上下两层楼,张治国作为监区长,却很少在办公室指挥,每天都是在服刑人员监管现场与大家一起工作,像“陀螺”一样各处旋转,手持对讲机和笔记本是他随身携带的“必备品”。

从清晨到深夜,他平均每天在监区内走30多趟,一遍遍地叮嘱、一遍遍地检查、一遍遍地确认,不知疲倦,从不懈怠。大家都说:“六监区的安全是张治国用脚步“丈量”出来的。”

多年的监狱工作,使他养成了记工作笔记的习惯。2020年4月15日,距离换防日还仅剩3天。

当晚22时,他在工作日志上一丝不苟地写下当天开展的工作:“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服刑人员教育活动效果、第32个爱国卫生月部署情况、生产原材料周转情况、重点服刑人员包夹管控情况、严管服刑人员某某思想转变情况、服刑人员某某慢性病用药情况、小刑期犯某某出现改造投机取巧苗头……”但谁也没想到,他这一天的工作日志竟再也无法更新。

张治国:把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线

张治国:把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线

他,曾为监狱事业付出自己青春

从穿上警服的第一天,张治国就始终秉承“教育人改造人”的理念,用真诚真心唤醒服刑人员的良知,使一双双迷茫的眼神里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

参加工作初期,他负责的一名服刑人员参加了监狱组织的函授学习,见对方文化基础弱,思想压力大。张治国经常给予鼓励,并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辅导,最终使其顺利取得学历。

1998年10月,组织安排张治国担任钢管衬塑项目研发组的技术验证员。从头开始、从零起步,他与同事经过两年的攻关,最终钢管衬塑项目研发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为天津监狱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治国经常告诫自己“干什么,就要吆喝什么。”2011年,监狱系统布局调整全面启动。张治国被抽调到全局“12.8工程”办公室,负责新监狱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他迅速进入角色,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项目中的每一个建筑参数、每一条线缆管件规格、每一个混凝土预制件尺寸,他都如数家珍,了如指掌。与同志们一起守护着新监狱工程质量,保证如期完工交付使用,为监狱布局调整顺利推进贡献了力量。

2019年,张治国在担任劳动改造科科长期间,正值全局服刑人员计分考核规定修改。他主持修订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13大类112项,完善应急预案十余项;他充分运用PDCA方法,深入排查人、机、物环节中不安全因素,坚持以检查促整改,以整改促提高,确保生产安全,为监狱企业发展壮大营造出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

……

如今,张治国走了,离开了深爱他的家人,离开了敬重他的同事,也离开了他热爱的监狱事业。待我们走进他的生活时空,进而走进他的精神世界时,才发现,这是一位平凡但不平庸,普通却志向高洁的警察;是一个没有过轰轰烈烈,却从未放弃过理想与信念之人。

记者 高锴

编辑 朱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