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年間,太平軍起義,曾國藩奉命組織軍隊鎮壓太平軍。
由於財政緊張,朝廷只允許曾國藩組織軍隊,卻不給糧餉。曾國藩只好想辦法到處籌錢。他輾轉各地,找鄉紳勸捐,費了很多口舌效果卻不大。幾經周折,軍隊的開支實在難以為繼,最後他想到了收取“厘金”的辦法:即收買路錢,在交通要道設關卡,商人每過一道關卡,須根據貨物總價繳納一釐的稅。一釐雖然看上去不多,但是如果關卡很多,收取的“厘金”也可觀。
曾國藩上書朝廷,請求給予收取“厘金”的政策。清廷知道這樣做並非長久之計,但確實沒錢撥款,只能同意。有了“厘金”做保障,曾國藩的湘軍打起仗來底氣十足。他們憑藉著經濟上的優勢,最終戰勝了太平軍。在一定程度上說是“厘金”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清朝。
但是,“厘金”為後來各地軍閥割據埋下了隱患,直接影響了清朝的國運。各地軍閥靠“厘金”積累了大量財富用於軍隊武裝,漸漸形成割據勢力,不僅破壞了清廷財政收入的統一性,還對清廷產生了威脅。
因此,太平軍被鎮壓後,清廷就著手收回“厘金”政策。只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以清廷當時的弱勢局面,早已無力再讓各地軍閥放棄這筆不菲的收入了。各地軍閥實力越來越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清朝財力,使之無法與外國勢力和國內地方勢力抗爭,最終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