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老师:愿为孤独者,不做寂寞人

陈果老师:愿为孤独者,不做寂寞人

(作者:陈果)

孤独和寂寞不是一回事,就像alone和lonely不是一回事是一样的。

孤独是自沉世界的一种独处,它是自沉体系的一种完整状态。

所以,你看孤独的人他往往是自沉世界自沉体系,所以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圆融”的高贵。

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很高贵的词,你看真正的禅者一定是圆融的;印度教恒河边上的那个冥想者,他就是圆融的;道教里的能够达到冥想以至于羽化(什么叫羽化呢?自我已经消失了,自我消失在弥漫的空气当中。自我如羽毛一般飘起来,有一种无我两忘皆忘的一种境界。)的那些人他们也是圆融的。

同时,他们都是孤独的。

所以,孤独是一种完整的状态,他没有那种缺失的遗憾。

陈果老师:愿为孤独者,不做寂寞人

但是,什么是寂寞呢?寂寞是迫于无奈的这种虚无啊!

然后百万聊赖之后,像困兽一样在自己的斗室当中踱来踱去,踱来踱去,想看书看不进去,想看电影看不进去,想打游戏没心情。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这种焦灼的状态,好像要逃离凡笼一样。这个时候,有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这样的状态称作是寂寞。

他跟孤独不是一码事,同时,孤独它是由思想带来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气质。

我相信很多人有的时候能够在人群中能够一眼就识别出一个真正的圆满的圆融的孤独者。

因为他周围笼罩着慈祥。

他给人的感觉是娴静的,是淡定的。但是寂寞不一样,寂寞是有虚无引起的一种恐惧啊!

他往往是自己找不到伴,但是一个人有没法好好的自处,所以他表现的得非常的焦灼,百无聊赖。

同时孤独它是对环境是没有必然的要求的,孤独者可以身处闹市,孤独者可以被人群包围着,甚至很多时候孤独者是跟朋友在一起。

孤独者对于坏境没有刻意的要求,因为他是自己的一份心境,所以,即便是深处闹市,即便被人群包围,孤独者依然能够做到“和敬清寂”。

无论何种坏境,他可以与坏境像和谐;无论周围是怎样的人群,他可以保持一份恰到好处的尊敬,但同时这绝对不影响他个人的清寂。

陈果老师:愿为孤独者,不做寂寞人

“清”是清静,“寂”是冷寂。

这四个字“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

你要知道真正的茶道,如果你把它以为只不过是一道仪式,只不过是一套服饰,或者只不过是一种人们表现对于茶的敬爱的一种形式的话。

那么你实在是太低估茶道了。

茶道,茶道,是茶的道啊!道是什么?是真理。

道是什么?真理是什么?是精神。

所以“和敬清寂”是茶道的精神。

它也是一个真正的孤独者的精神,日本人之所以如此的崇尚茶道的原因就是日本人的人口密度很高,这个整个国家极其繁荣。

但是在这样一种繁荣的状态中,他依然想再“和静”当中保持一份“清寂”,依然希望自己在繁华当中当一个孤独者,体验孤独独处之快感。

所以,这才是孤独者。

但是寂寞不一样,寂寞是一种病,当你感觉自己是一个寂寞者的时候,你生病了,你这个时候需要的是药方啊!

这个药方是什么?是人群,是喧闹 ,是有人陪着你,或者说是社交。

对于一个寂寞的人来说,社交是他最需要的。但是,在这里我也要非常冷酷的提醒大家;社交其实是非常廉价的。

虽然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社交是很吸引的;它以为着酒会,以为着精英,以为着优雅的微笑,以为着法式的问候。

社交其实是很廉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廉价并不代表它没有价值,只是它的价值不高。

陈果老师:愿为孤独者,不做寂寞人

你仔细盘问一下自己你为什么要社交,而社交的动机是什么?社交的动机无非就是两种。

第一种是出于利益关系和将来的使用关系。

我要在这样的场合当中搭建我的人脉,所以它是一个功力的目的。

使用的目的,每个人在其中都只不过是一个结点,每个人在当中都只不过是一个被别人利用的工具和利用他人的一个工具。

第二个目的那就是一群寂寞者相互取暖。

为什么?

因为人跟人之间,你在社交的环境当中,你接触的时间是如此的短促,你们的交谈如此肤浅。

怎么可能在彼此之间达到深刻的了解,又怎么可能认识到你之为你的价值之重大?

陈果老师:愿为孤独者,不做寂寞人

怎么我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呢?

所以,我要在这里提醒大家,寂寞者的累加,再多的寂寞者集体它也逃不出寂寞的。

就好像一件无意义的事,你把它重复一千遍也还是无意义的一样。

一句没有价值的话你把它重复一千遍它也成不了真理啊。

寂寞者的群体是逃不出寂寞本身的。

所以人是需要孤独的,以为在孤独的时候,在独处和自处的时候,你的这种精神的自由去还你一个真实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