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這個有著洋名的著名零食,竟然被誤解了多年,你知道麼?

爆米花,popcorn,零食俱樂部永久明星會員,看電影好搭檔。


冷門!這個有著洋名的著名零食,竟然被誤解了多年,你知道麼?


​不知道有多少人至今仍然喜歡在電影院捧著爆米花,享受美妙的“爆米花”娛樂時間(話說電影院的爆米花真是貴啊)。也有忠實擁躉喜歡買超市的爆米花,回來微波爐“爆一下”,在家也能“可樂+爆米花+電影”。看上去很洋派作風的爆米花,其實並不是洋人發明的,先賣個關子。

冷門!這個有著洋名的著名零食,竟然被誤解了多年,你知道麼?

最近《清平樂》火的不行,一遍跪舔王凱大大的絕世容顏、曼妙的手指和迷人的低音炮,一遍看著劇中的美食擦拉哈子。大家都知道,宋代出美食,而且在蘇東坡這個KOL的帶領下,妙筆生花地記錄了不少美食的“段子”流傳至今。一度懷疑,當年的內容創作人,並不是靠喝酒尋找靈感的,更可能是靠一碗東坡肉。

冷門!這個有著洋名的著名零食,竟然被誤解了多年,你知道麼?

其實1000年前的宋代,除了發明了火鍋、火腿、果子(蜜餞)、宋嫂魚羹

等知名菜餚外,有一些當今常見的小吃也源自於宋朝,今兒給大家介紹幾個。

冰雪

冰雪,即為用冰製成的冷飲。在宋朝的地位,類似於現在的冷飲。

冷門!這個有著洋名的著名零食,竟然被誤解了多年,你知道麼?

話說,宋仁宗在設宴賞賜群臣時,也會從這些市井小店“批發”冷飲。可見,當時美食並未嚴格區分階級。市井文化在宮廷文化中的普及率相當之高。

冷門!這個有著洋名的著名零食,竟然被誤解了多年,你知道麼?

當時的市民並未把冰雪作為稀罕之物,而是家家都會在巷子口,橋腳底下能買到的冷飲。有記載“蓋六月中別無時節,往往風亭水榭,峻宇高樓,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鮓新荷,遠邇笙歌,通夕而罷。”當時的人們靠著這樣的冰品解暑,是不是相當時髦。

包子

​據記載,“包子”一詞,從宋朝開始出現在了史書上。現在,包子的地位更是不可替代。

冷門!這個有著洋名的著名零食,竟然被誤解了多年,你知道麼?

宋代人愛吃包子,就像愛茶坊,愛酒樓。更神奇的是,“灌湯包子”早在當年就已經誕生!當年的灌湯包子叫做“開封灌湯包”,來自開封第一樓的作品。灌湯包子皮薄,肉多,一口下去滿嘴都是湯汁,鮮嫩無比。一般用手工製作,每個包子需要20個褶子,每籠蒸上八個、十個或者十五個。

冷門!這個有著洋名的著名零食,竟然被誤解了多年,你知道麼?

品嚐灌湯包子有個口訣: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再喝湯、一口吃、滿嘴香。你要慢慢提起包子,就像提起一個燈籠,放下又如同放下菊花,不能掉肉,不能脫底,更不能灑了一桌子湯。

當時,就連皇帝也喜歡吃包子。宋仁宗過生日的時候,還給大夥發包子,以示慶祝。(額,難道這就是“壽星需要宴請”這個文化的來源?)

糖炒栗子

秋冬不可或缺的零食!小編的最愛!


冷門!這個有著洋名的著名零食,竟然被誤解了多年,你知道麼?

自從得知糖炒栗子來源於宋朝後,每次吃,品的都不知識味道,還有歷史。我細品~歷史的沉澱,古韻,文化都盡收眼底……

冷門!這個有著洋名的著名零食,竟然被誤解了多年,你知道麼?

據悉,糖炒栗子源於北宋東京。名產之一叫做“旋炒栗子”“煼(即炒)慄”,其中又以“李和煼慄”名氣最大。清朝時代,北京的炒慄就源於東京名家李和,依然是全國最好的炒栗子。(嗯,加入北京美食list)。糖炒栗子咬下去外皮香脆,舔一下甚至還有甜味,開殼的瞬間,一股熱氣隨著栗子香味噴湧而出。咬一口栗子肉,香糯酥軟。冬天充滿了甜蜜和溫暖。

冷門!這個有著洋名的著名零食,竟然被誤解了多年,你知道麼?

說了這麼多,到了解謎時間!大家可能也猜到了吧。爆米花,根據歷史記載,追隨至宋朝的上元節,每家每戶都會吃爆米花。“上元節”就是我們現在的元宵節,腦子快的你一定知道了:爆米花=湯圓(元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