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第一夫人”王光美

在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凯歌声中,1948年4月中旬,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在河北省平山县会合。中央直属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也陆续迁到西柏坡这个不到百户人家的山村。这里不仅成为了全国人民瞩目的焦点和光荣的圣地,还印证了一个爱情故事的开始。

与刘少奇简朴而热闹的婚礼

刘少奇与王光美相识于延安。随着与刘少奇接触的增多,王光美逐渐了解刘少奇兢兢业业,埋头实干的工作精神,以及庄重、严谨的作风。一天,王光美来到刘少奇的办公兼居住的地方时,刘少奇正在伏案写作。由于刘少奇说过请王光美有时间来他这里坐坐的话,所以他抬起头,站起来说:“你真来了!”

首位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第一夫人”王光美

王光美与刘少奇在西柏坡

两人的谈话再次从介绍各自的工作开始。刘少奇仔细询问了王光美的工作情况。后来,刘少奇也说起了自己的生活情况,并表示愿意和王光美“好”的意思。他详细介绍了自己:年龄较大,工作很忙,又有孩子……王光美回答说,年龄上我倒没考虑,只是我们政治水平上差得太远,我和你在一起不知道该怎么办……当王光美问道,我还不知道你过去的个人情况呢。刘少奇从容地回答说,你要了解我过去的历史,可以去问李克农同志,要了解我的生活,可以去问住在旁边院子里的邓颖超大姐。经过深入了解,王光美觉得刘少奇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1948年8月21日,27岁的王光美和50岁的刘少奇举行了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新房设在西柏坡刘少奇居住和办公的两间土房里。卧室里除了一张木床和两把木椅子外,就是从延安转战带出来的写着“奇字第3号”的小书箱。

这天,大家从上午等到中午,从中午等到下午,刘少奇仍然在伏案工作。直到傍晚,他才把身边工作人员找来说:“我今天要成家了,王光美同志不好意思,你们去把她接来吧。”

几位工作人员就算是迎亲队伍,“新娘子”王光美从柏里村被接到了西柏坡。外事组的姐妹们热情地为王光美张罗喜事,从集市上买来了鸡蛋、奶粉和糖,做了个大蛋糕。

晚饭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高高兴兴地来到刘少奇住处,向刘少奇和王光美祝贺。在大家的欢声笑语和嘻闹中,王光美给毛泽东、周恩来等每人切了一份蛋糕。临走时,毛泽东还给女儿李讷带回去了一块。

首位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第一夫人”王光美

1948年在西柏坡,刘少奇抱丁丁与王光美抱涛涛的合影。

半个世纪过后,王光美仍对结婚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她说,那天说没仪式也行,因为刘少奇和平常一样整天都在工作。说有仪式也成,因为当天晚上机关正好举行联欢晚会,很热闹,直到晚上10点多才结束。还有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登门祝贺了。

首次亮相国际舞台令人印象深刻

1963年王光美陪同刘少奇出访印尼等东南亚四国。王光美最早给多数中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以中国第一夫人的形象在国际上的第一次亮相。那时,绝大多数中国人获知“国内外大事”,除了通过报纸、广播,就是看电影时加映的《新闻简报》了。出访结束后,一部反映出访情况的新闻纪录片在全国各影院上映,人们从银幕上第一次看到了王光美典雅高贵的形象和气质。在那个一切以政治挂帅、以艰苦朴素为荣的年代里,一袭旗袍、一串项链的王光美的出现,无疑既给色彩单调的国人带来一缕充满人文情怀的温馨。“作为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第一夫人,王光美仪态优雅,充分显示了东方女性的神韵,为出访增色不少。”当年作为外交部亚洲司陪同出访的工作人员、后为中国驻缅甸和印度大使的程瑞声这样评价和回忆。

首位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第一夫人”王光美

1963年4月,身穿旗袍的王光美随同刘少奇出访印度尼西亚。

刘少奇这次出访,包括印尼、缅甸、柬埔寨、越南四国,其中访问前三国是我国家主席第一次出访非社会主义国家,国际上比较注目。当时西方大国对华采取扼制孤立政策,为了打破封锁,就有了这次出访。访问期间,王光美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中国妇女良好的精神风貌。

首位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第一夫人”王光美

1963年9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刘少奇、王光美夫妇和苏加诺夫人在一起的照片。

此前,王光美只是在1952年到过苏联,但那是为照顾出席苏共19大而中途生病的刘少奇去的。1949年建国前刘少奇秘密出访苏联、1956年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访苏、1960年11月刘少奇以中国党政代表团的名义率团赴苏出席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王光美都没有随行。据王光美回忆,建国后,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出访社会主义国家不带夫人,而出访非社会主义国家则要对等。她的说法得到一些老外交官和学者的证实,当时对于领导人出访是否带夫人并无明确规定。

作为第一夫人,王光美已在1962年以自己的名义邀请苏加诺夫人哈蒂尼访问中国。当时,毛主席会见了哈蒂尼,江青以主席夫人的身份陪同,这也是江青唯一的一次以主席夫人身份陪同主席会见外宾,并登了报。

对王光美而言,这次随刘少奇访问东南亚四国是其首次作为第一夫人的身份出国访问,挑战很大。当年全程陪同刘少奇出访的翻译、后为驻马耳他和葡萄牙大使的过家鼎说,“带夫人出访,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尚没有先例。但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多,考虑到与国际接轨,中央决定派王光美随刘少奇主席出访。”

在《王光美访谈录》中,王光美回忆说,由于这次出访意义重大,当时外事部门提了很多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准备服装。外交部礼宾司正式通知,要刘少奇和她做出国服装。他们本来都不打算做,可礼宾司不放心。后来周恩来总理安排,让外交部黄镇副部长的夫人朱霖和礼宾司俞沛文司长到刘少奇家里,看看现有的衣服到底行不行。王光美把她和刘少奇的衣服一件件拿出来,他们看过后说:“这些都不行。因为这四国是热带亚热带气候,天气很热,现有的衣服不适合那里的季节,那些丝绒旗袍根本不能穿。而且这些衣服都已穿过多年,太旧,要重新做。”他们说尤其是王光美的衣服不行,还不如大使夫人多。俞沛文强调:“王光美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夫人,出访更应该注意服饰。”他还专门去向刘少奇说明这方面的情况。刘少奇这才同意做一些薄的衣服。这样,就决定到上海去。当时上海做衣服的料子和手工都比较好。

过家鼎在后来回忆说:“最后选定的还是中国的国服——旗袍。当时王光美在第一代领导人的夫人当中年纪是最小的。一袭白色旗袍的王光美显得非常端庄华贵,光彩照人,一时轰动了海内外。”

首位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第一夫人”王光美

1966年3月,王光美随同刘少奇出访缅甸。

参与“幸福工程”直到最后一息

1995年2月,已是74岁高龄的王光美任职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起的扶贫计划“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一开始,家里人并没有当真,以为她只是挂挂名。没想到,老人家认真起来,每天工作八到十个小时,还经常深入到陕西等地访贫问苦。
此后,王光美的心就紧紧地与“贫困母亲”的心连在了一起。一次,王光美与“幸福工程”组委会人员一起开会。深秋的北京,狂风大作,王光美突然“呼”地站起来,望着窗外,一脸焦急地说:“陕北刮大风,会把哪家的房顶掀没了,应该去看看了。”

首位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第一夫人”王光美

1998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就扩大再就业、扶贫济困举行记者招待会。王光美答记者问。

年轻时有“数学女王”、“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女硕士”美誉的王光美,偏偏对钱的数字没有概念,称自己“一生不沾钱”。而她晚年从事“幸福工程”却与钱打起了交道。
“幸福工程”刚启动时,资金匮乏。王光美就把母亲留下的几件家藏古董拿出来拍卖,将拍得的56万余元全部捐献出来。有人问:“您不心疼吗?”王光美回答:“我更心疼那些无助的母亲!”


事实上,王光美并不是在担任“幸福工程”主任后,才开始奉献爱心的。有一度,家里人发现,一到冬天,被子就不够用,去年刚买的被子,今年该用时却不翼而飞了。最后,还是保姆悄悄透露说,又让王光美捐出去了。

首位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第一夫人”王光美

王光美探访需要帮助的贫困母亲

外孙5岁起,每年春节,都被奶奶领着到邮局把压岁的“红包”捐给西柏坡希望小学。那里是王光美与刘少奇结婚的地方。
多年来,王光美看电视、报纸,听说哪里出了灾情,她都要捐钱捐物。“但凡家里能拎出去的东西,都让她捐了。”家里的生活费因此也一度不够用,保姆把钱管起来,一个月只给她50元。有时,王光美把这50元也捐了。


在2006年7月初举办的一个“幸福工程”募捐慈善晚会上,王光美题写的“布德行善,奉献爱心”字画拍得20万元,位列第一。当时,王光美已几度病危。当刘亭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病床上的母亲,转身正要出门时,家里人喊了一声:“姥姥坐起来了!”刘亭回头一看,母亲支撑着病弱的身体,嘴里喃喃着“拿笔,拿笔”。刘亭心里知道,母亲还想为“幸福工程”再拼最后一丝气力!但因为身体极度衰弱,王光美那时候已经握不住笔了。

母亲再度病危时,刘亭走到母亲的床前,说:“妈妈放心,‘幸福工程’的事我来帮你做下去。”此时,已经不能说话的母亲,用充满希冀的眼神望着女儿,吃力地抱起瘦弱的双拳,作起揖来。拥抱着骨瘦如柴的母亲,刘亭泪水夺眶而出,连忙说:“您别作揖,我承受不起!”

王光美晚年罹患癌症,有关方面组织专家为她竭力医治,病情基本稳定。几年前还因肿瘤转移动过大手术,导致年事已高的她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每年都需住院治疗。

首位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第一夫人”王光美

晚年王光美

2006年,王光美入住北京解放军305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精心治疗,本来身体已恢复并准备出院,但就在出院前夕发生感染,导致心、肺、肾并发疾病,于10月13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本文系祖国网据相关历史资料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