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我为什么要爱你?凭什么爱你?

《傲慢与偏见》:我为什么要爱你?凭什么爱你?

文/吕馥旬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个异性向你告白,你拒绝了。这个被你拒绝的异性满脸不可思议的问你:“我这么好,你为什么不爱我?”

这个时候,想必你心里会想:你人好我就要爱你吗?我为什么要爱你?凭什么爱你?

爱情是至今恒古不变的话题,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总会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因素。每个人从小到大的经历、见识和想法参差不齐,择偶观自然也就各有不同。如果一个人不符合你的择偶观,或者你心里对他/她一点感觉都没有,自然就不可能爱上他/她。

《傲慢与偏见》:我为什么要爱你?凭什么爱你?

电影《傲慢与偏见》里,班纳特太太有五个女儿,她认为,只要为女儿们找到有钱的丈夫,她们就一定会幸福,班纳特家族也能因为有钱的女婿而获得相应的钱财和地位。班纳特太太为女儿们操碎了心,好在经历了一番误会与阻难后,终于班纳特太太的4个女儿顺利出嫁,其中,大女儿珍和二女儿伊丽莎白都嫁给了爱情、三女儿嫁给了“房子和有保障的生活”,而最小的女儿则嫁给了负债累累的“假君子”。

4个姐妹,因为不同的择偶观、各自独特的爱与信仰,所以最终选择了各自的“梦中情人”,收获了不一样的婚姻。这篇文章,我想谈谈四个姐妹的不同择偶观、所谓的“门当户对”以及现代女性独立和成长的重要性。

《傲慢与偏见》:我为什么要爱你?凭什么爱你?

01

四个姐妹,四段婚姻,四种择偶观


早在2000多年前,记载着孔子言行集子《论语》的《学而篇》里,就有谈到过择偶观:“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一句中的“贤贤易色”讲的就是以前的“五伦”里,所强调的“夫妇”这一伦,也就是择偶观。它的意思是娶太太要把美色看得轻一些,要把贤德看得重一些。为什么要这么看重择偶观?因为它决定了未来的伴侣的模样,更决定了婚姻生活品质。

电影《傲慢与偏见》揭示了现代女性择偶标准的基本模型,这里讲述的是这种婚姻贯穿着四种不一样的择偶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基本上可以在很多人身上看到雷同之处。

这四个姐妹、四段婚姻、四种择偶观,譬如四季,有着不一样的风花雪月:

①二姐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如春冰雪初融笃定的爱情

《傲慢与偏见》:我为什么要爱你?凭什么爱你?

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两人的初相遇,就如影片的名字一样,从傲慢于偏见开始,伊丽莎白因为达西先生的傲慢而对他没有半点的好印象,他严肃的臭脸、生人勿近的傲慢模样,令伊丽莎白觉得都不想再见到他,只想离他远点。后来,再加上韦翰先生的诽谤、达西先生拆散她的大姐简和宾利,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的印象更是差到极点。

电影里说的这句话,讲的就是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

可是,达西先生并不是真的傲慢,他冷峻高傲的外表之下,实则藏着一颗善良柔软热情的心。因为不善于与人相处,使得伊丽莎白对他傲慢的外表只剩下偏见,所以在他向伊丽莎白告白时,伊丽莎白毫不留情的拒绝了。达西先生爱伊丽莎白,想她想得几乎要发疯,她的拒绝令他很伤心,她对他顽固的偏见让他的心更如刀割一般。

为了爱,达西先生向伊丽莎白解释,让她看清韦翰先生真正的品性, 帮她的小妹丽迪雅保住声誉,更帮助她的大姐简和宾利解除误会……达西先生将自己那颗炙热的真心,赤裸裸的暴露在伊丽莎白面前,两人紧张的矛盾就此化解。

影片中“爱是摈弃傲慢与偏见之后的曙光。”这句台词,映射两人爱情的走向。当伊丽莎白发现达西先生是那般的好,发现他跟自己是那么像,仿佛就是另一个自己,因此,在伊丽莎白的父亲问她是否真的想要嫁给达西先生时,她回答的那份笃定,足以证明两人的爱情已如春回大地,冰雪初融,万物复苏,充满生机。

伊丽莎白对另一半的要求,是真诚,是善良,是知性,是精神纯洁,是极致的喜欢,还有,必须是一个好人。所以,她的择偶观影响着她这一路,她拒绝了格林斯的求婚、“错过”了韦翰先生,终于,与命中注定的那个人——达西先生相遇、相知、相爱。

②大姐简和宾利如夏骄阳似火狂热的爱情

《傲慢与偏见》:我为什么要爱你?凭什么爱你?

大姐简和宾利在相遇的那一刻,就仿佛已注定他们的未来。爱情就是这么的奇妙,他们对彼此一见钟情,他们对彼此的疯狂和火热,是爱情的肥料,爱情的萌芽迅速破土而出,生长出枝干、嫩叶。

即使后来因为宾利缺乏主见,被他的妹妹带回了家,可是简为了爱,自己只身一人去到了宾利所在的城市。

即使简因为过度的矜持,差点错过了这段热情真挚的爱,但最后在宾利知道了简对他的心意之后,他欢喜的回来向简求婚。

虽然他们在爱情路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但是在他们知道了彼此对自己的感情之后,对对方的爱更加强烈。大姐简和宾利一见倾心的爱情如夏天骄阳,热情似火,欣喜若狂,是一种只想就这样相爱一生的狂热。

大姐简对另一半的要求,是命中注定,是一见钟情,是狂热,是温柔,是绅士,她喜欢就这么一眼就爱上了的爱情。她和宾利的爱情,就是这般,毫无征兆,说来就来,一眼定终生。

③三妹夏绿蒂和格林斯似秋五谷丰登物质的爱情

《傲慢与偏见》:我为什么要爱你?凭什么爱你?

三妹夏绿蒂和格林斯他们两个人其实根本就不算是爱情,只是一个刚好需要有保障、安稳的婚后生活,一个刚好要为自己的房子寻找一位女主人。

他们的婚姻根本就没有爱情作为基础,只是在物质和要求上合适,让两个人走进了婚姻。就如现实生活中很多婚姻,只不过是因为物质和条件上的合适,就让两个没有任何感情的人走到了一起,过着“凑合”的婚姻生活。

夏绿蒂和格林斯的婚姻,好似秋天的丰收季一般,因为五谷丰登,因为有物质保障,夏绿蒂在选择嫁给特格林斯,嫁给“房子和有保障的生活”。

夏绿蒂自认为自己没有大姐的美貌,没有伊丽莎白的聪慧知性,更没有小妹年轻,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对婚姻生活不敢有太大的奢望。她对另一半的要求,只要能够给她带来衣食无忧的安稳生活就可以了。因此当她遇到了格林斯,觉得他正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而格林斯同样是不追求真爱的人,于是就嫁给他了。

④四妹丽迪雅和韦翰先生似冬雪上加霜假意的爱情

《傲慢与偏见》:我为什么要爱你?凭什么爱你?

四妹丽迪雅是最年幼、最没理智、爱慕虚荣的女孩儿。她没有任何的理智和辨别能力,只看表面上的风光,自认为自己跟着韦翰先生私奔是正确的选择,以为就是因为她这样做了,才能嫁给了帅气又“多金”的韦翰先生。

可实际上,她能够嫁给韦翰先生,是因为达西先生给了韦翰先生足够的钱,韦翰先生只不过是在利用她去赚取钱财而已。

丽迪雅真的爱韦翰先生吗?

这个很难界定,但能肯定的是,她嫁给了“爱慕虚荣”。而韦翰先生对丽迪雅,本就没有真正的爱情。一个爱慕虚荣,一个挥霍无度,他们的婚姻,是一种病态的,就如冬天一般,大雪纷飞,雪上加霜,冰冻之力把两个人的假意冻在了一起。

丽迪雅的择偶观是病态的,爱慕虚荣使她没有嫁给好的伴侣,更没有嫁给爱情,她的婚姻也都是病态的。

四个姐妹,四个婚姻,四种择偶观,其实可以代表着这世间的百态婚姻,影片告诉我们,只有拥有正确的择偶观,才有可能嫁给/娶到对的人。

《傲慢与偏见》:我为什么要爱你?凭什么爱你?

02

你有多优秀,一般你的伴侣也就有多优秀:所谓的“门当户对”,只不过是吸引力法则

《赶路人》这本书中有一句话,我觉得很适合用来解释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我相信能量学,每个生命都是来自宇宙中的能量,汲取、释放,我们和世间万物能量守恒。”我们和世间万物的能量守恒,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择偶这个过程。

为了使等式两边的能量守恒,你有多优秀,决定着等式的另一边,大都也是那般相似的人儿,否则一旦能量不守恒,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失衡。

因此,爱情一定要“门当户对”,这样才能使等式能量守恒,也才能遇到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这里讲的“门当户对”,不是物质条件、身份,而是三观、精神、追求和性格等方面的门当户对。

那些所谓的遇到命中注定的爱情,是因为吸引力法则,才使人们遇到了“门当户对”的那个人。影片中的四个姐妹就是如此,无论是好婚姻还是坏婚姻,他们各自的择偶观,为他们吸引来了与自己有相似追求的人,因此才能在伴侣身上看到一些与自己一样的影子。

《傲慢与偏见》:我为什么要爱你?凭什么爱你?

《围城》里的方鸿渐和唐小姐在爱情里可以说是同类人。

方鸿渐不爱苏文纨,可他却因缺现成的女友就又去找她,不爱她却还是要去招惹她,让苏文纨误会方鸿渐是爱她的。当他看到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时又转移了方向,“喜欢上”唐晓芙,而对苏文纨呢,就把自己的“渣”当作是怜悯她,怪苏她脆弱,自己才要顾及她、讨好她。

这一点,唐晓芙倒是有点像方鸿渐了。明明不喜欢方鸿渐,却还要给方鸿渐机会,不是因为寂寞,而是因为占有。因为她知道苏文纨喜欢方鸿渐,所以占有心作祟,她越喜欢,就越偏要去招惹方鸿渐。

吸引力法则果然为方鸿渐吸引来了跟自己“一样”的人。方鸿渐和唐晓芙都是明知道自己不喜欢那个人,却一个因为寂寞,一个因为占有,故意招惹喜欢自己的人。

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婚姻都是“门当户对”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吸引力法则为他们引来了与自己相似的人。

《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也说到:“婚姻确实需要门当户对,但它说的绝不仅仅是学历、户口、经济这些物质条件的匹配,而更重要的是双方性格、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契合。”

所以,吸引力法则带来的“门当户对”是:你有多优秀,你的伴侣就有多优秀,或者在某个方面能与你百分百契合,这样的“门当户对”才容易成为幸福的模范婚姻,大姐简和伊丽莎白就是如此。而如果你的择偶观本就存在不正确的因素,吸引力法则也会为你吸引来所谓“合适”的人,这就像三妹夏绿蒂和四妹丽迪雅的婚姻。

《傲慢与偏见》:我为什么要爱你?凭什么爱你?

03

现代女性独立和成长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人对优秀的追求,是为了遇到更好的那个人,让自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遇到相同高度的优秀的另一半。

这个观点没错,但是很多人的择偶观是带着功利性的,所以他们的成长带着一种功利的性质,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对人生和信仰的追求给带偏了。

吸引力法则也容易给他们吸引来与他们相似的人,功利性的成长、功利性的优秀、功利性的爱情、功利性的婚姻,所有的东西都带上了功利性,就变了味儿。这种功利性之下,更是藏着一颗依赖心,把自己未来的幸福,交给未来那个优秀的伴侣。

因此,千万不要功利性的成长,而是要像一颗在天上想要的美丽明亮的星,要真心的渴望自己独立、优秀,命中注定的那个人自然会来到你身边,伴你同行。

择偶观跟爱情一样都是,几乎是所有人都离不开,并要讨论的话题,各有各的疑惑,追求和评判。

就连知名作家王蒙也是一样,他的《奇葩奇葩处处哀》这部作品,表面上虽是写当代老年人的情感困境,但其实更多的是写王蒙对当时择偶观的疑惑与批判。

不仅是王蒙,很多其他作家,也都离不开讨论婚姻,谈择偶观。铁凝的《小嘴不停》里的包老太太、蔡东《断指》里的余建英、《木兰辞》里的李燕、《方向盘》里的叶春春……这些作品中的女人,都有着各自对爱情和婚姻追求,有着各自的择偶观。有的女人独立、知性,有的女人卑微、依赖,不同的性格和能力影响下的择偶观,其实早就决定了她们婚姻生活真正的样子。

假若一个女人不够独立、不够优秀、没有成长型的思维,很容易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另一半的身上,成为讨好型的人格。

拥有这样人格的人,很少能得到幸福的。

现代女性要学会独立,不断成长,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这样才能让自己掌握创造幸福的主动权,这样的现代女性往往拥有更加成熟清晰且正确的择偶观。

有人说:“要找一个懂得你的他(她),要找一个可以终身托付的他(她),要在爱情的路上走得幸福,你必须有自己清晰而正确的择偶观。有了正确的择偶观,才能选择一个爱你和你爱的人。”

电影《傲慢与偏见》里我最喜欢伊丽莎白和大姐简,因为他们都足够独立,有自己的主见,有着清晰且正确的择偶观。

这种成熟的择偶观,让她们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这是一种信仰,一种向天上明亮的星,耀眼而美丽。她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们心之向往,让我们明确现代独立女性该有的样子,知道什么样才是我们真心所追求的生活。

《傲慢与偏见》:我为什么要爱你?凭什么爱你?


【结语】

电影最吸引人的,无非是能引起思考和警醒,使观众发现人性和生命的本质,触动内心深处,从或纠正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行动,或明确心中所想,或刷新认知,从而改善心态,甚至影响生命。

电影虽已经结束,但我们的人生还需继续,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个成熟的择偶观,学会独立、不断成长,像伊丽莎白和大姐简一样,最终也找到自己生命中那个命中注定的伴侣,从此获得浪漫、平凡和幸福的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