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舉子科考時,路費是哪裡來的?

這裡所說的“舉子”,指的是科舉時代被推薦參加考試的讀書人。

唐朝時期,出門應考的舉子,不管是在長途旅行中,還是在寓居京師生活,都離不開坐騎;而走水路的,則離不了租賃船隻。《太平廣記》載,岐陽人許棲巖,舉進士,習業於昊天觀,打算入蜀干謁節度使韋皋,“欲市一馬而力不甚豐,自入西市訪之。有蕃人牽一馬,瘦削而價不高,因市之而歸”。概括起來,就是買馬入蜀。

唐代舉子科考時,路費是哪裡來的?


也有一些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舉子,乾脆在市場上賒欠馬匹,姚合《客遊旅懷》:“馬為賒來貴,僮緣借得頑。”

到了晚唐時期,馬已成為舉子們進京趕考的主要交通工具。

不過,由於馬的價錢也不便宜,因此貧窮的舉子趕考或遊學,只能騎驢。鄭谷《故少師從翁隱巖別業亂後榛蕪感舊愴懷之作》雲:“鹹通中,舉子乘馬,唯張喬跨驢”。除張喬外,貧窮考生的典型代表還有杜甫、孟郊、賈島等,他們所乘的驢,也展現出其經濟能力。

科考旅途上,舉子如果遇上水路,還得另付租船費。《太平廣記》載有這樣一件事:元和十二年(817)進士及第的漳州人周匡物,“初周以家貧,徒步應舉,……路經錢塘江,乏僦船之資,久不得濟”。因為付不起賃船費,差點耽誤了科考行程。

又《太平廣記》載:長慶年間,裴航“因下第遊於鄂渚,謁故舊友人崔相國。值相國贈錢二十萬,遠挈歸於京,因傭巨舟,載於湘漢”。

可見,舉子來回奔波趕考、遊學,路費是一筆不可缺少的開支。

那麼,他們的交通費是哪裡來的?

唐代舉子科考時,路費是哪裡來的?


第一種,親戚好友資助。多數情況下,舉子們會尋求親戚朋友幫忙,一些親戚朋友有時也會主動資助。天寶年間,韓翊趕考時,“羈滯貧甚”,有一李生,家累千金,與韓翊關係較好,韓翊前去拜訪,李生送他錢三十萬以“佐翊之費”;在李生的援助下,韓翊第二年就登科。《韓昌黎文集》載:韓愈考進士時,在京師“窮不自存”,後去拜訪友人之弟北平王,“王軫其寒飢。賜食與衣”。

第二種,朝廷或者地方政府資助。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十二月敕:吏部省試“其下第人各賜絹五匹,充歸糧,各勤修業”。也就是給落第舉子發放回家路費。玄宗朝,對於落第舉子,朝廷除發放財物外,還賜食,並讓其享受“公車”回家。而一些有舉名,因病不能參加科考的,朝廷還負責醫療。

可見,朝廷一般是資助那些落第舉子的。

中晚唐時期,由於安史之亂的衝擊,朝廷資助少了起來。《唐摭言》卷2《海述解送》載:“荊南解比號天荒。大中四年,劉蛻舍人以是府解及第。時崔魏公作鎮,以破天荒錢七十萬資蛻。”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漳州人周匡物,去應舉時均為徒步往返,正是落魄風塵,懷才不遇之時,坐船都沒有錢,等了很久也過不去錢塘江,他回到公館題了一首詩:“萬里茫茫無塹遙,秦皇底事不安橋。錢塘江口無錢過,又阻西陵兩信潮。”此詩被郡官看到後,就責怪擺渡小吏。一直到現在,各地的渡口都傳誦這首詩,而擺渡人不收應舉人的船費是從這開始的。

唐代舉子科考時,路費是哪裡來的?


第三種,愛心人士的資助。李肇《唐國史補》載:中唐時期,一個名叫熊執易的,應舉途中,“道中秋雨泥潦,逆旅有人同宿,而屢嘆息者。問之,乃堯山令樊澤,將赴制舉,驢劣不能進。執易乃輟所乘馬,並囊中縑帛,悉與澤,以遂其往。詰朝,執易乃東歸”。大意是熊執易把自己準備的所有應考費用和所乘之馬,無私地送給樊澤,以助其及時趕考。

你認為還有哪些途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