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遊戲市井的浪蕩公子,吊兒郎當,他的結局是咎由自取嗎?

一、卷首語

他是家道衰敗的落魄財主,卻機深詭譎,投機取巧,為人奸詐,上結貪官,下欺良民,成就“商人典範”。

他是遊戲市井街頭的地痞惡霸,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上不足將相公卿,下不屑販夫走卒,浪蕩天地一閒人。

他是尋花問柳的風月人,縱情肆欲,放蕩不羈,愛好“紙醉金迷”之地,痴迷“燈紅酒綠”之所,卻也是儀表堂堂,氣宇非凡。

他就是陽穀縣的西門慶,近來發跡的西門大官人,一個被情慾滅殺的暴發戶。

水滸:遊戲市井的浪蕩公子,吊兒郎當,他的結局是咎由自取嗎?

二、姦夫淫婦

一個是高大魁梧的浪蕩公子,專好風月聲色,有心摘花;一個是紅杏出牆的嫵媚佳人,鬱郁不得幸福,半推半就。

對於西門慶來說,食色性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因此一遇到潘金蓮,便心猿意馬,理智全無,再不顧禮儀綱常。

水滸:遊戲市井的浪蕩公子,吊兒郎當,他的結局是咎由自取嗎?

對於潘金蓮來說,寶劍需贈英雄,佳人需配好漢。因此,潘金蓮對打虎英雄武松芳心暗許,情難自已。被拒之後,面對高大威武的西門大官人,也是禁不住誘惑,一拍即合。

但對於看官來說,西門慶挖人牆角,教唆殺人;潘金蓮不守婦道,通姦殺夫。都是可以浸豬籠、施宮刑的大逆之罪。

水滸:遊戲市井的浪蕩公子,吊兒郎當,他的結局是咎由自取嗎?

三、情節細膩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西門慶、潘金蓮的勾搭幽會,有撐衣竹竿墜落的“天時”,有王婆家的“地利”,甚至還有“十分光”的“人和”。

一向惜墨如金的施耐庵,卻對這段“紅杏出牆、通姦殺夫”描寫得細膩入微,環環相扣,甚至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差;情節、時機、人心更是拿捏得恰到好處。

因此跳出人物設定,單從情節發展上來說,絲絲入扣,詳盡細緻。上應“天時”,下應“人心”,上天欲成此事,為之奈何?

水滸:遊戲市井的浪蕩公子,吊兒郎當,他的結局是咎由自取嗎?

四、歷史的悲劇

西門慶、潘金蓮作為一對臭名卓著的姦夫淫婦,之所以被廣泛批判,除了《水滸傳》的推波助瀾,更重要的還是“歷史的映射”。

封建社會,特別是程朱理學之後,封建文化已不可避免地走入象牙塔,社會風氣陳腐糜爛,難現朝氣,八股文的誕生,便是一個佐證。

明清時期,封建文化,更是江河日下,束縛思想,“倫理綱常”、“貞潔烈女”的細想,已經深入人心。

水滸:遊戲市井的浪蕩公子,吊兒郎當,他的結局是咎由自取嗎?

因此,這種背景下,誕生的西門慶、潘金蓮,自然成為眾人批判的對象,再加上小說的風靡,西門慶的惡貫滿盈,想不出名都難。

假使在當今社會,潘金蓮不用被迫嫁給武大郎,不用“從一而終“,甚至瀟瀟灑灑,做個“單身貴族”,又哪來這許多事?

但不管怎樣說,西門慶都是不折不扣的淫棍惡徒,是殺人通姦的市井小人。

水滸:遊戲市井的浪蕩公子,吊兒郎當,他的結局是咎由自取嗎?

五、書裡書外

《水滸轉》著重描寫天罡地煞108將上山前後的故事,因此對西門慶這類次要人物的描寫,略顯單薄。

結合《金瓶梅》來看,西門慶的形象會更加飽滿突出,比如家道中落後,如何發跡;為人行事,如何欺男霸女;面對武大郎,如何心狠手辣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