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淺析影片的抒情手法與敘事結構,談對愛情與婚姻的啟迪

《中國唱詩班》為上海嘉定區委宣傳部投資出品的系列原創公益動畫片,歷經3載共創造出了5部優秀短篇動畫。每部豆瓣評分都超過8分,這些優秀的作品不僅代表了中國動漫的偉大崛起更為弘揚中華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唱詩班》的第二集《相思》,在2017年獲得了新光獎最佳動畫短片獎和TSB Digicon6亞洲數碼大賽中國區金獎。

《相思》講述了清代嘉定才子王初桐少年時代與六娘青梅竹馬,後因為門不當戶不對,最終促使他們無緣相守的故事。六娘被迫嫁給了富家少爺,失去愛情的王初桐最終奮發圖強考上了功名,最終他拿著六孃親手繡成的紅豆手絹離開了故鄉。

影片以王維的名篇《相思》為依託,結合歷史名人故事,搭配以純手繪的畫面,使得整個短片蘊含著濃郁的中國風,因而受到廣大國漫愛好者的追捧。

影片中多處“借物抒情”的手法使得影片前後呼應,在視覺效果上非常的相得益彰,本文我就從影片的抒情手法、敘事結構以及影片所帶來的人生思考向大家闡述該影片的魅力和價值意義所在。


《相思》:淺析影片的抒情手法與敘事結構,談對愛情與婚姻的啟迪

01、“借物抒情”的大量使用,不僅加深了影片的內涵,也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影片以王維的名篇《相思》貫穿前後,這首詩又題《江上贈李龜年》,本是寫給好朋友的贈別詩。詩詞中的“紅豆”又名“相思子”,後人多把它當做相思情詩。寄託相思情懷的佳作,這讓觀眾一眼便知這是一部愛情片。

此外,影片中還有多處“借物抒情”的大量運用,下面我就一一向大家解讀。

①“紅豆”的頻繁出現,正是桐兒與六娘寄託相思的物件

影片開頭是中年時期的王初桐獨自走在街前看到攤位上擺著一枚紅豆簪子,當他拿起簪子便回憶起年少時與六娘青梅竹馬的故事。此處紅豆的出現點明主題,紅豆寄相思的背後其實是他少年時的夢,即便多年後仍然記憶尤深。觀眾看到此處不免會跟隨主人翁展開聯想,從而加緊了追影的步伐,更是將少年時代的青春朦朧映入眼簾。

桐兒在廚房裡發現了紅豆,他心頭一動跑去和六娘分享,六娘問他是什麼稀罕物,桐兒則一本正經的表示紅豆乃是寄託相思的意思。當六娘要求他背誦整首詩,桐兒卻忘記了末尾的三個字“

最相思”。這其實也是紅豆的最高寓意,它不僅代表著相思之情,也寓意桐兒和六娘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朦朧感情。

桐兒放學,六娘叫住他要給他回禮,拿出來的正是一碗紅豆粥。後面桐兒母親也曾為他煮過紅豆粥,桐兒見了不由得的呆了一會,這裡紅豆變做紅豆粥,正是寓意六娘對桐兒情感的回應。

六娘出嫁前親手繡了一幅紅豆手帕贈予桐兒,這幅紅豆圖正是影片中出現過的場景,那株紅豆樹從綠到紅,時光匆匆,桐兒曾經給過六孃的一顆紅豆,六娘最終以自己的一滴血還了回去。這裡不僅是紅豆寄相思的高潮也是紅豆落地的最終結局,暗示著他們終將錯過無緣相守。

紅豆的頻繁出現,正是導演的精心設計,每一處都能見到相思的痕跡,無論是最開始的相思甜還是最終的相思苦,對於桐兒和六娘來說都是他們曾經共同擁有過的美好回憶。

②“雨景”貫穿整部影片,不僅是悲劇的暗示,更兼有無可奈何的情愫

影片開端中年時期的桐兒在暗黑的光線下撐出了一把鮮紅的雨傘,在那一霎那彷彿一顆紅豆映入眼簾,慢慢的周圍的街景都明朗起來,天空中仍是下著細雨。一邊是喜悅一邊卻是悲涼,兩處對比,人物的心境與內心感受不言而喻。

幼年的桐兒送六孃的紅豆時一樣下著雨,桐兒的腳步卻飛快,當他與六娘分享紅豆的時候,喜悅之情發自內心,那是他們幼年最快樂的時光,也是影片中劇情的高潮所在。

長大後的桐兒與六娘在街上相遇,他們各自撐著傘卻只能相視一笑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此時的雨就像王母娘娘手中的金簪只一劃就將他們分隔兩處,這時的雨景不僅淒涼更暗含他們的悲劇結局。

桐兒在書房裡看書,暴雨前的炎熱終於在一聲霹靂中傾向大地,桐兒伴隨著炮竹聲迎了出去。他還沒來得及表達心意,六娘卻要出嫁了,他慌忙跑到六孃家的後門那個曾經分享紅豆的地方,只見大門緊閉,桐兒伸出手卻不敢敲門。

這時的天空不再是細雨濛濛,註定是一場漂泊大雨,這裡暗示著他們彼此相愛卻無法相守的無奈,更兼有那想得而不可得的憤怒。


《相思》:淺析影片的抒情手法與敘事結構,談對愛情與婚姻的啟迪

③“梨”與“離”,暗含主人翁無緣相守,終成遺憾的心境

影片中賣梨的場景一共出現過兩次,這兩次不僅代表著他們的日漸疏遠,更是他們感情走向悲劇的真實寫照。

“梨”的第一次出現,是桐兒與六娘在街上相遇,他們彼此無言只是相視一笑便擦肩而過,寂靜的空氣中街上傳來賣梨的聲音。此處的“梨”便是分“離”,暗含他們的距離已經越來越遠,從小時候的談笑風聲到如今的默默無言,情感格調註定他們終將分離。

“梨”的第二次出現,是桐兒得知六娘出嫁的消息,當他慌忙轉將六孃家的後門,因為慌不擇路便撞到了一個賣梨的攤前,這時候賣梨的主人嘴裡正高喊著賣梨。此處的“梨”即是別“離”,暗含他們從此無緣,只得天各一方。

④“對聯”的三次更換,三次蛻變,暗含主人翁的最終走向

六孃家的對聯在影片中被更換了三次,暗含主人翁從幼年—成年—分離的人生歷程,以中國式創作手法將對聯這一元素充分的運用在時光的變化之上。

第一次六孃家對聯的出現,是桐兒送紅豆與六娘分享,這時正是他們快樂的童年時光。第二次出現是六娘上街偶遇桐兒又失望回家,這時候他們已經長大,因為身份不同男女有別再也不能像小時候那樣相伴一處。第三次出現便是六娘出嫁,這預示著他們終將分離,再無相守的可能。

這三處對聯的更換,不僅推進了時光的進程,也推動著情節的發展,雖然是極致細微的描寫,卻是影片中亮麗的伏筆,也充分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思》:淺析影片的抒情手法與敘事結構,談對愛情與婚姻的啟迪

02、倒敘的敘事結構,詮釋回憶的美好正是當下的悲傷,以回憶做線牽動前程往事,為影片埋下伏筆的同時也增加了趣味性

影片從中年的桐兒上街巧遇紅豆簪子為起點,然後慢慢將鏡頭拉到幼年時光,從而展開他與六娘青梅竹馬卻無緣相守的悲涼愛情故事。

倒敘的敘事結構在影片中被完美呈現,這種敘事手法結合了主人翁的現狀和過去,讓觀眾在一起就知道這其實一部悲劇,同時牽動觀眾積極展開思考的同時更能發人深省。

①倒敘手法:以回憶作序,以青春作伴,以悲劇作結,當初有多快樂日後便有多悲傷

影片以回憶開篇,一位年過中旬的才子在琳琅滿目的首飾中只一眼便相中了紅豆簪子,不是簪子特別,而是簪子上的紅豆特別,所以當他拿起便不想放下,轉而回憶起往事,勾畫出“紅豆寄相思”的青春往事。

每觀此處不覺心頭一顫,誰不曾青春年少,但是紅豆一物,卻是可遇不可求,“

此物最相思”便是紅豆的價值所在。

回憶的序中,桐兒把紅豆與六娘分享,極認真的對六娘說紅豆是寄託相思的物件,卻沒能將王維的《相思》一字不落的背完。這裡的不背完其實是導演的安排,我們都知道這首詩所以即使桐兒不背完,我們仍能在心裡說出“最相思”。但那時的桐兒和六娘正是童年時期,他們朦朧的感情不摻雜任何男女私情,只是簡單的玩的好,聊的來。

轉眼已到青春時光,桐兒發奮讀書,六娘待字閨中。此時的“最相思”已經躍然於紅豆之上,紅豆寄相思,相思有誰知,桐兒與六孃的情感此時便是從懵懂到晦澀。

影片的結局正是當下桐兒孤獨中手握紅豆金簪的寫照,越到最後悲傷的氣氛越是濃重,因為它已經慢慢迴歸現實,所以才有了一人一傘一駐足的情景。

能將情感體現的如此婉轉,得益於倒敘的寫作手法,讓我們在層層剝繭之後幡然醒悟,當下的悲傷正是往日喜劇的落幕。

影片用最微妙的表達方式將一對青春男女的情感表達的如此朦朧卻又不覺突兀,以主人翁的當下開頭以不曾忘記的美好作結。那些青春往事就像萬花筒一般,讓我們在體會名人愛情故事的同時也更加深刻理解了王維詩《相思》的獨特魅力。

②影片深意:一把紅傘、一顆紅豆、一滴血淚,當悲傷逆流成河,卻是快樂幸福更多

影片中的桐兒一直打著一把鮮紅的油紙傘,這把傘跟了他許多年從來不曾更換過,其實這正是桐兒的痴心所在。即便門第不同,他們最終有緣無份,但是一直以來他都深深的將六娘放在心裡。

桐兒給六娘一顆紅豆,六娘還桐兒一碗紅豆粥。他們實則有情但卻無法相守,所以當六娘離去終於用血淚還了桐兒一顆紅豆。這顆紅豆被繡在手帕上,當桐兒拿到它時即代表著他們最終臺各一方,也代表著彼此的感情依舊如初。

雖然影片以悲劇收場,但是他們之間的情感卻並未因此消散,所以說即便當下悲傷成河,卻也是幸福快樂更多,曾遺憾他們未能相守,但堅信他們不曾忘記彼此。

導演將影片的深意埋藏的如此細膩柔軟,正是不想因為人為塑造讓他們的形象生硬起來,試著思考如果文章不以回憶開篇而是直接了當的介紹,那麼對於主人翁當下的形象和情感表達就一定很難到達如此完美的效果。

“年少多情是常事,當下守情非易事”,對於這一點的理解在這部影片中讓我們體會的如此之深,感謝導演給了我們一個如此“完美”的愛情故事。


《相思》:淺析影片的抒情手法與敘事結構,談對愛情與婚姻的啟迪

03、影片的寓意深刻,傳統的婚姻制度與愛情的不自由,正是我們對愛情與婚姻的重點思考

影片桐兒與六孃的悲劇結局是傳統婚姻制度的結果,因為桐兒出身貧寒又無功名在身,六孃家庭富裕從小養尊處優,強大的對比之下已經註定了他們不可能在一起。

門第之見古來就有,六娘最終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下嫁給了富家少爺,與桐兒終成陌路。結合影片,我們不妨多加思考,談談在傳統婚姻制度下對愛情與婚姻的幾點思考。

①婚姻的約束與自由,不只是時代問題,影片告訴我們美好的愛情需要彼此珍惜

影片中桐兒聞得六娘要出嫁的消息,他急忙趕至後門,奈何他不敢敲門只能抱著頭在簷下痛哭,六娘知道等不來桐兒也在門的另一邊暗自垂淚,其實他們就一牆之隔,但是卻被迫分離。一牆之隔是他們無法跨越的溝壑,因為婚姻不單是他們兩個人的事情,那個的社會所有人都睜大了眼睛在觀看,一道門隔住了他們的情感也從此各自關上了心門。

即便年少有情,各自有意,但仍然敵不過門戶之見,這不僅僅是桐兒與六孃的悲劇更是時代之下有情人難成眷屬的悲劇。有人說桐兒如果主動一點,勇敢的向六娘表達心意說不定他們就可以在一起,雖然我們無法得知其後的結局,但是如果能做到盡力而為,起碼日後也不會心存遺憾。

然而傳統的包辦婚姻制度限制了年輕人對自己婚姻的自主權。早在《大清律例.戶律.婚姻.男女婚姻》中,就明確賦予了尊長對卑幼的主婚權。因此,即便桐兒有勇氣和決心,他與六娘依舊無法相守,在國法與家法共同的約束之下,他們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當我們摒棄傳統婚姻制度的不公之時,又是否做到了珍惜當下的婚姻自由,對比之下,我們應該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自由與民主,這也是影片給予我們的思考與感悟。


《相思》:淺析影片的抒情手法與敘事結構,談對愛情與婚姻的啟迪

②堅守愛的初心,彼此真誠相待,是愛情最好的表達方式

影片中桐兒與六孃的感情雖然沒有開花結果,但是遺憾背後更是深深的慰藉,多年以後那個曾經深愛過的男子依舊將自己心繫於心,更是讓人發自內心的感動與震撼。

桐兒帶著六娘留給他的紅豆手絹遠走故鄉,在多年後仍然深深的將六娘放在心尖,這時候可能不一定是單純的愛,更是對曾經愛過的人一種尊重,即便錯過仍然是自己愛過的那麼即使光陰飛逝一個守情的人怎麼可能做到徹底忘懷。

桐兒對於六娘雖然缺乏勇氣,而今桐兒官至京師,經歷過歲月磨練,但是他從來沒有失去初心,即便多年以後他的心頭仍然有六娘。看到這裡不免為六娘感到高興,他們雖然未曾相守心卻始終相依。

很多人對於感情的判斷都很粗鄙,但真情其實未必需要相守,更在於真心相待。因為真愛更多的是美好的祝願,即便無緣相守但是面對曾經喜歡過的人,心裡也會永遠記著當初的那份美好。

③最好的愛情,是讓彼此成為更好的自己

桐兒與六孃的愛情故事結局很苦過程卻很甜,在他們可以相守的時候都拿出了百分百的誠意和決心。所以當他們即便分別多年,桐兒依舊記得六孃的好,記得他們當初“紅豆寄相思”的真情。

桐兒的一顆紅豆,六孃的一碗紅豆粥,都代表著他們對彼此的心意,這份心意裡不只有真情也有滿滿地祝福。六娘出嫁前送給桐兒的紅豆手帕陪伴著桐兒遠走故鄉,這份陪伴最終伴隨著桐兒在京為官,造福百姓。可以說桐兒是幸福的,因為六娘給了他滿滿的祝福,六娘也是幸福的,因為多年以後桐兒依舊深深的記著她。

尋尋覓覓中我們都想遇到對的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彼此珍惜。即便我們無法擁有像桐兒與六娘那樣真摯的感情,但至少我們應該學會珍惜每一份感情,也許它就是對的,因為有的時候錯過就是一輩子。


《相思》:淺析影片的抒情手法與敘事結構,談對愛情與婚姻的啟迪

總結:

《相思》以歷史人物為題材,以借物抒情為線,結合詩詞意境,帶給我們朦朧的美好愛情,短篇雖短,俱是精華。影片的中國風更是將中國漫畫推向世界,讓更多人在感受中國漫畫的進步之餘更被深深的文化內涵所薰陶。

影片中的愛情美好而深刻,讓我們共同感知中國漫畫的崛起,衷心希望它可以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