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红:以名著阅读带动阅读

以名著阅读带动阅读

李建红

李建红:以名著阅读带动阅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对于个体、民族都举足轻重。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研读大纲,不难发现,阅读的核心关键词就是:习惯、方法、名著阅读。

阅读的关键最后还是落脚在名著阅读上。

名著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并且经过时间考验而经久流传。名著阅读根植于阅读,但却大于、高于阅读,可以说,名著阅读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以名著阅读带动阅读,有四两拨千斤之效,事半功倍之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名著阅读带动阅读,我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做好以下几点:

1、确立目标清单。目标是明确的前进方向,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先给自己订一个小目标,比如每周一书,每天阅读半小时等,再由这个小目标定出月计划、半年计划、年度计划、三年计划、五年计划。爬一座山难,但一步一步地分解开来,拟出一个个小目标,做好目标清单,再一步一步走下去,终会有“会当凌绝顶”之时。

李建红:以名著阅读带动阅读

2、保证阅读时间。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瞬间摧毁了我们的阅读,网络占据了我们原有的读书时间。滚滚红尘,纷扰诱惑太多,整日手机不离手的人随处可见,静心阅读的人却是沧海之粟。

当我们抱怨没有时间阅读时,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反思的时候。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我还没阅读呢?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正如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每天给自己安排一个时间,用于阅读。比如正午时光,睡前读书,都是很好的选择。

3、写读书笔记。好记心不如烂笔头,老祖宗诚不欺我。数千年的阅读史早已证明了这一点。读书笔记分两种,一种是抄录一些好词佳句,经典情节等,并随时看看,温故而知新;另一种是提炼内涵实质,如写读后感,做人物分析等。第二种方法犹其值得提倡,这种方法是在阅读的基础上的质的飞跃,注入了我们的分析思考,这样不仅可以便于记忆,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

4、学会阅读方法。据2016年秋季统编教材的主编温儒敏介绍,统编教材有关读书方法的内容分布在导言、习题,特别是“名著导读”中。每一册2次“名著导读”,每次都会突出一种阅读方法。

如七上名著《西游记》,安排的是“精读和跳读”;七下名著《骆驼祥子》,安排的是“圈点与批注”;八上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安排的是“纪实作品的阅读”;再如九下名著《儒林外史》,安排的是“讽刺作品的阅读”。

新统编教材六册书,系统地讲授了阅读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自成体系。借助教材,我们基本能学会阅读方法。

5、提升阅读质量。急功近利的人们看不到阅读的力量。跟随数字化时代流行起来的快餐文化,导致阅读碎片化、浅层次、圈子化、网络化……阅读变成了跟风,浮躁,不求甚解,这哪里还是阅读?人都成了被动的接收器!

提升阅读质量的关键在于书。电子书还是纸质书,这不是鱼和熊掌的选择,是浮躁和静心的差别。可以肯定地说,电子媒体永远无法取代纸质书。捧一本书,清茶一盏,孤灯相伴,慢节奏能让我们静下心来,做到深阅读,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从经典名著开始,用“深阅读”,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评判能力、观察能力。做一个真正的阅读者!

6、强化整体阅读。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的阅读时喜欢以影视剧代替书本、以片段阅读代替整本书的阅读。这着实是阅读的一大误区。片段阅读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无法理解原著的精要之处;而影视作品是经过创作者加工的,很难做到忠于原著,把影视作品与原著混淆,必然造成错误解读。

李建红:以名著阅读带动阅读

例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名著阅读《西游记》,受年年重播的86版电视连续剧影响,很多学生都能张口就来: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再继续深入下去,谁挑着担?谁牵着马?众口一词:八戒牵马,沙僧挑担。《西游记》第一百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中,受职时,悟空主要是因“炼魔降怪”得封斗战胜佛,如来佛祖对八戒说:“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而沙悟净则是“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看,说得清清楚楚:八戒挑担,沙僧牵马!

教学大纲提倡 “整体把握”阅读方式,其意图就是用“整体直觉”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统摄、驾驭全篇的水平,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7、建立健全多样化的名著阅读评价标准和体系。没有评价的阅读是没有质量的阅读。名著阅读评价标准历来众说纷芸,但究其根本,主要有基础评价和能力评价。

基础评价是指通过阅读获得一些基本的素养,如积累好词佳句,提高阅读速度,了解故事情节等。基础评价的检测很容易做到。诵读、表演、复述、测试等常规方法就能做出评价。

能力评价重在对原著的欣赏和感悟。书需要能读得进去,也需要能够读得出来。读进去是基础,读出来是能力。

“欣赏”是名著阅读层次开始深入的一个重要节点,只有在熟知著作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准确的欣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欣赏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是人物欣赏、也可以是语言欣赏、还可以是情感欣赏等。

“感悟”是名著阅读的最高境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阅读感触和层次也不尽相同。但经典终归是经典,它经历了大浪淘沙,再经时光沉淀,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经典著作会在一瞬间触碰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共鸣,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

生命有限,阅读无穷。我们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提升自己,增加生命的宽度与厚度。

2016年秋季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指出:引导读名著,诵经典,把人类文化的精华交给学生,让学生接触最高尚的精神产品,强化“整本书阅读”,读书养性。

是的,读书养性。读书就是为了养性。读书养性,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李建红:以名著阅读带动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