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千萬不能光靠老師,家長的重要性,說一萬遍不為過

教育孩子千萬不能光靠老師,家長的重要性,說一萬遍不為過

雖然前幾天剛剛進入“兩會時間”,但是關於家庭教育話題的討論已經十分火熱了。

比如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女教師娜仁圖雅建議,把家庭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全國政協委員謝文敏提出,家庭教育不只是“家事”,亟待立法明確。

家庭教育之所以頗受關注,或多或少跟當下一些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把教育的所有責任,都推給學校、推給老師有點關係。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教育就主要在學校,責任就主要在老師了。那麼今天讓我們一起聊一聊家庭教育的話題——有些教育,父母不盡責,老師真的無能為力。

有些教育,不能推給老師,只能靠家長

教育孩子千萬不能光靠老師,家長的重要性,說一萬遍不為過

我有一位當老師的朋友,她有時候會跟我吐槽說,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總會說“孩子就全都拜託老師了”,言下之意就是說“我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老師就要全權負責了”,把老師當成孩子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大管家”,自己甩手不管,但如果孩子在校期間出了一些小狀況,就馬上問責老師。

這位老師說的情況,很多老師都會遇到。

把孩子交給了學校,自己當起了甩手掌櫃,這種做法,對嗎?

從孩子生下來,一直到走向社會的整個成長階段,拿出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友善和關愛,這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基本要求。

但非常遺憾的是,很多父母因為自身工作等原因,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家庭教育上轉移到其他方面了。

父母的影響是一切教育的開始,也是孩子社會生活的起點。

他們必須具有承擔教育工作的能力,這一點應該得到全社會的認同。但是呢,快速的生活節奏和壓力,導致有的人往往忽略了父母的責任,反而把老師當作更合適的教育者了。

父母的一切都逃不過孩子明亮的眼睛

教育孩子千萬不能光靠老師,家長的重要性,說一萬遍不為過

2018年全國兩會上,全國婦聯就呼籲將家庭教育法列入五年立法規劃,進一步推進家庭教育規範化發展。去年兩會也有委員提出:“家庭是人生首所學校,要注重家教家風”,今年的全國兩會,民進中央帶來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家庭教育發展的提案”。

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父母是他接觸最多的人,孩子通過模仿來學習和適應這個社會。比如說,當孩子還不會走路的時候,他們模仿家長的肢體動作;當孩子開始說話的時候,他們模仿家長的語言習慣;孩子看到電視的時候,他們模仿家長找電源開關……

總之呀,父母說話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態度、生活習慣,都逃不過孩子那明亮的雙眼。

同樣的道理,喜歡閱讀的孩子,多數是因為父母經常把書本捧在手上;喜歡宅在家的孩子,多數是因為家人沒有出門散步的習慣。麻將桌旁和書本堆里長大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父母都坐在電視機前挪不開眼睛,孩子又怎麼會靜下心來學習呢?

家長的言傳身教,比孩子的智商更重要

教育孩子千萬不能光靠老師,家長的重要性,說一萬遍不為過

家庭教育體現在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比如說非智力因素方面,讓孩子學會感恩、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基本規矩等等。

所以呢,做家長的首先自己要學習,學習家庭教育的科學理念與新知,不斷提高自身素養與育兒能力。做父母的應明白,教育並不只是認字、讀書、數數等,也包括孩子的舉止行為、感知認知等各方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自然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了。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良好的學校教育也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基礎上的。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和老師並肩前行

教育孩子千萬不能光靠老師,家長的重要性,說一萬遍不為過

一位資深的班主任曾說:“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最好的教育關係應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配合家長,老師與家長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家長和老師在一起並肩“作戰”,不是一加一等於二,而是一橫一豎結合在一起,給孩子十倍、百倍的力量,幫助他成長。

“教育”二字,包含著“教”與“育”,老師教授知識,家長養育孩子,不管何時,老師和家長的目標始終是一致的,責任與使命始終是相同的,那就是共同培育好孩子。

所以說,只有家庭和學校“並肩前行”,形成一種整合優勢,孩子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