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區:小小無花果,“長”成大產業

綿延40平方公里的經區崮山鎮無花果樣板片區裡,有田園山水的秀美風光,有鋼筋混凝土的現代工業園,還有充滿文化氣息的博物館……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需要有特色。崮山鎮緊抓無花果特色種植這個“牛鼻子”,以點帶面,積極引進項目,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擦亮了助力產業興旺、帶動百姓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金字品牌。

經區:小小無花果,“長”成大產業

村集體做試驗,種植無花果新品種

東風吹遍田野,喚醒了大地生機。在崮山鎮沙龍王村南一方35畝的無花果基地裡,勞作聲、歡笑聲不斷。沙龍王村黨支部書記梁新建正和村民一起,進行水肥一體化建設。

眼前,一株株健壯的果苗已經被植入肥沃的土壤。“無花果是崮山鎮的金招牌,更是村民的‘搖錢樹’。”梁新建介紹,沙龍王村共有800畝無花果園,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自納入企業化運營以來,無花果果子的質量持續攀升,收購價比往年高出不少,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經區:小小無花果,“長”成大產業

“無花果基地是去年村集體流轉來的35畝地,這些地被棄耕多年,現在用來做試驗田。試驗好了,再給村民推廣。”梁新建介紹,基地種下了紫蕾、波姬紅、布蘭瑞克、金傲芬等6個品種的無花果苗,都是在全國各地考察而來的優質品種,將由專人精心照料。“都知道咱村的青皮口感好、營養價值高,但它有不易儲存的缺點。”梁新建說,此次選種的6個品種,就有口感好且易於保存和運輸的品種,相信會給大家帶來驚喜。

“村民捨不得拿地做試驗,這件事就由村集體來做。”做試驗田之初,有村民覺得是“瞎折騰”,梁新建不厭其煩做工作,最終獲得認可。“村集體就是要做好引領。”梁新建表示,基地不僅僅是試驗田,將來還要打造成威海獨一份的多品種無花果採摘基地。

近年,崮山鎮也在嘗試無花果暖棚建設,所前莊村的無花果暖棚5月份就要迎來豐收。這個大棚佔地2畝,栽種著1060棵與大家常見的無花果樹不同,是矮化密植的品種波姬紅。“去年栽的,今年能結果,果子除了外觀色澤好,最重要的是產量高、容易儲存。”威海達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鄒冠達,也是這個無花果大棚的“主人”。

經區:小小無花果,“長”成大產業

“只要溫度、光照合適,可以全年結果。”為了管理好這些無花果樹,鄒冠達特意到外地學習果園管理技術,滿心期待著今年的第一茬果子。

技術加持,打造無花果農業示範園

提到無花果種植,就要說一說邵家莊村的摩天嶺無花果農業示範園區。從邵家莊村沿著新修好的混凝土路驅車10餘分鐘,便來到了飽含著歷史氣息的摩天嶺炮臺遺址。從最高點向下望去,山腳下的邵家莊村滿目蔥綠,連片種植的無花果樹和一個個大棚,構成了一幅充滿了田園氣息的畫卷。

“那邊,是去年搞無花果採摘節的大舞臺和停車場,這邊是無花果試驗田和研發中心。”順著邵家莊村黨支部書記邵天成指的方向看去,邵家莊的無花果產業佈局有聲有色。從去年開始,邵家莊村發展的主題就圍繞無花果展開,請專家、引品種、搞技術,一項也沒落下。

早在片區建設之前,無花果就已是邵家莊村的“標誌”產業,家家戶戶都有幾棵。如今,村子600多畝土地,有460多畝種上了無花果樹,成為摩天嶺無花果產業示範園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提升果樹的管理水平,邵家莊村拿出“專地”試驗肥料和栽植新品種,請來農業專家進行檢測研究,成立了全市唯一一個村級植物組培實驗室,走在了崮山鎮“科技興農”的前列。

經區:小小無花果,“長”成大產業

去年以來,邵家莊村建成了無花果初級加工區、無花果冷鏈儲運中心、無花果產銷展示中心,並與眾多加工廠商達成合作意向,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

當下,邵家莊村正在對村內現有無花果採取矮化密植等採取改良措施,從源頭育苗脫毒開始,打造無花果加工產業的“一條龍”產業鏈。

“今年,通過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流轉村裡50畝左右果園,建設水肥一體化配套設施,讓老果園提檔升級,改變了靠天吃飯的傳統模式。”邵天成堅定地說,路要一步一走,他有信心和村民一起,讓小小的無花果迸發出更大能量。

三產融合發展,創建無花果品牌效應

工程車往來穿梭,裝修工人忙前忙後,在威海紅印海洋生物製品綜合加工園的工地上,一號車間的裝修正在有序進行,這是崮山鎮圍繞“無花果特色農業、無花果三產融合”做的重點招商項目之一。

從加工園門口的規劃圖處,威海紅印海洋生物製品綜合加工園董事長遲桂麗向記者介紹,整個園區佔地40畝,共34000多平方米。已建成的一號車間預計7月份便可投入使用,包含凍幹線、酶解線、7000多平方米的冷庫和高級研發中心,僅凍幹線一天就有30噸至50噸的生產能力,可用於無花果、紅薯、蘋果等崮山優勢農產品項目的加工生產。

“我們引進了最先進生產線,對無花果進行凍幹、酶解等處理,不僅可以緩解無花果滯銷壓力,還能大大提升無花果的附加值。”遲桂麗介紹,崮山鎮的優勢特產無花果,可以在這裡加工成果餡,做成無花果包子,還可以通過全自動生產線,加工成果乾、果醬、飲料等,實現無花果的“一條龍”產業鏈。

遲桂麗介紹,工業園裡還將建設膠東第一所水餃博物館,將中國的水餃文化做集中展示,打造一條工業旅遊和休閒旅遊融合的典範。

在距此幾公里外,位於紫光科技產業園內的無花果博物館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這也是崮山鎮的重點招商項目。該博物館總面積2800多平方米,將依託無花果元素,致力於打造無花果科普教育、產業鏈接、品牌傳播於一體的科普天地、洽談平臺、品牌舞臺。

“既能品嚐無花果相關產品,又能充分感受無花果產業豐富內涵。”無花果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展館將室內展示和室外無花果種植區現場教學相結合,通過常設和短期展覽,以參與、體驗、互動性的多媒體手段創新展示手法,全方位展現無花果歷史、種類、功效、栽培技術、品牌、文化及產業等知識。(Hi威海客戶端記者 王靜\文 王曉\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