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讀過CLAMP作品的朋友,應該對皇昴流

櫻塚星史郎這兩個角色都並不陌生。他們不但分別是《X戰記》中的重要角色——“天龍七封印”與“地龍七御使”之一,在《翼·年代記》中也都有過登場。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不過今天和大家聊的,並不是這兩部充滿奇幻色彩的作品,而是星史郎和昴流首次登場的、披著“陰陽師”外殼、反映日本90年代初社會現象的半現實主義題材漫畫——《東京巴比倫》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之所以要向大家推薦這本冷門的漫畫,是因為它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其深度遠超過CLAMP其他任何一部作品。就像魯迅先生對《紅樓夢》的評價一樣:

“對於《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同樣的,對於《東京巴比倫》,時尚達人看見美輪美奐的服裝,腐女看見昴流和星史郎的基情,玄學愛好者看見陰陽術……但若能冷靜拋開這些絢麗的表象,你便能清楚地看見——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社會的縮影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CLAMP筆下的東京塔,繁華的頂點,是國際大都會東京的象徵,像極了傳說中巴比倫的“巴別塔(通天塔)”

日元升值、財富暴增,帶來的“一夜暴富”與“一擲千金”

“賣掉東京,就能買下整個美國。”

這句話現在看來,如同痴人說夢一般,是多麼不可思議的豪言壯語。但在30年多前的日本,它卻幾乎成了現實。

《東京巴比倫》漫畫,就誕生於那個瘋狂的年代附近。1990年-1993年連載期間,這本漫畫見證了日本經濟由最高點到跌落神壇的經過。而漫畫的內容,也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的東京發生的、與社會問題息息相關的“靈異事件”,以及主人公“除靈”的故事。

下面這張圖,來自《東京巴比倫》中一位外國偷渡客的感言。當時的東京,是比現在還要令外國人嚮往的國際大都市。1990年,東京圈10公曆範圍內,房價最高點時摺合人民幣7.29萬元/㎡(據鳳凰網數據顯示,北京當時平均房價僅人民幣1750元/㎡,2環在4-5千元/㎡左右),而東京圈內的人均年收入

摺合人民幣約39萬元

難怪書中這位外國女孩,即便在夜店工作很辛苦,沒有護照東躲西藏,險些被警方抓捕遣返,卻還是拼命努力,想要留在東京。因為在當時的東京,她能擁有在家鄉一輩子都無法擁有的希望。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當時的東京,對來自海外的務工者而言,簡直就如同天堂一般。黃金遍地,浮華奢靡,嬸嬸們於是將它比做了全盛時代的——

巴比倫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這短暫的高光時刻,得益於1985年9月22日,日本與美國等國聯合簽署的《廣場協議》(注1)。自此後不久,日元匯率便像坐上了火箭一般,一路飆升。僅用了不到3個月時間,就從原來的1美元兌250日元迅速提升至1美元兌200日元,升幅近

30%。與之相對的則是美元的大幅下跌——這正是美國發起《廣場協議》的初衷:依靠美元貶值,來改善與日本的貿易逆差,刺激國內生產,對抗產品遍佈全球的日本商品,從而拯救陷入蕭條的美國製造業。

注1:1985年9月22日,美、日、德、法、英五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了會議。五國通過該會議達成協議,由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匯率有秩序貶值,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因該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稱為“廣場協議”。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日元的迅速升值,帶來了日本國內資本的大幅增值,導致海外資本大量湧入,令日本的有產階級實現了一夜暴富。擁有大量財富的日本投資者開始瘋狂投資海內外房地產市場。例如索尼就藉此機會,在1989年9月,以34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娛樂巨頭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同時承擔了對方16億美元的債務;而次年,松下也效仿索尼進軍娛樂業,拿出66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環球影業的前身——美國MCA公司

不止資本市場,整個日本都陷入了這種暴富後的狂熱之中。和我國近年來出現的、買遍世界的“中國大媽”相似,早在30多年前的日本,就出現了消費全世界的“日本主婦爆買團”。她們行走在巴黎、米蘭等時尚都市,消費著各類品牌的奢侈品。日本人對LV等國際奢侈品品牌的鐘愛,便是源於那個瘋狂的年代。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89年榮獲日本流行語大獎的作品《大媽們(オバタリアン)》,反應了當時“日本主婦爆買團”消費全世界的現象

而在《東京巴比倫》第1卷前半部分,CLAMP嬸嬸們也通過一則短篇,從女性獨特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在當時紙醉金迷的物慾社會,日本人消費慾望的瘋狂。

故事中一位女性突然陷入癲狂,在她家人的求助之下,陰陽師皇昴流上門調查。他驚訝的發現,這位女性的衣服上,竟然附著著非常強大的、類似“生靈”的怨念。

而這件外形酷似香奈兒品牌的時裝,則正是當事人從伊勢丹的夏季拍賣會上通過激烈競爭搶到的。所謂“生靈”,正是那無數沒有搶到心儀商品的女子們的怨恨凝聚而成的。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一直注視著櫥窗裡那些光鮮亮麗的時裝,卻求而不得,有錢都買不到——這恐怕是當時的日本女性所最不能接受的事情了。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就像當初的經濟學家計算的“賣掉東京就能買下整個美國”一樣,當時的日本民眾,擁有無可匹敵的迷之自信和自豪感。只要日元繼續升值,日本的股市和房價一路漲上去,他們說不定真的能

買下全世界

這樣短時間內變態速度的經濟增長,導致那時的日本社會物慾極度膨脹。而人心也最容易在這無止境的膨脹中迷失方向,喪失理智的自我,最終淪為消費的奴隸——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引起警示。

反觀現如今的中國,在一些年輕人當中,也存在著對奢侈品的過度非理性追求。“炒鞋”“炒盲盒”等愈發脫離現實的不正常經濟活動,正是在這種盲目追求下應運而生的,也極有可能毀掉一部分人的正常生活。

過度的非理性消費,不但會造成消費者財務上和心理上的雙重負擔,更加會使人停留在物慾的滿足之上,而忽略了精神上的奮鬥目標。同時也會對社會資源造成嚴重的浪費。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因此,2019年8月,毒APP才發出“鞋穿不炒”的呼籲,人民日報和央視新聞也隨後跟蹤報道,剖析了球鞋市場上的亂象,並倡導理性投資和消費。

對於不良經濟現象,若不加以遏制,放任其野蠻生長,泡沫被戳破的那天,就沒有誰能成為真正的倖存者了。

泡沫被戳破,夢醒時分的東京,如同盛極而衰的“巴比倫”

《廣場協議》簽訂以來,日本原本計劃將日元匯率提升控制在20%左右(同時也是美國要求的預期)。但GDP迅速下滑,政府為維持穩定而連續降息,從1986年開年的5%,一路降至1987年2月的2%。而日元匯率也未能控制在理想範圍內,只用了兩年時間,就一路飆升至1美元兌換120日元,比《廣場協議》之前上漲了100%。

降息的同時,銀行的貸款力度也在增加。這一舉措看似是在減輕製造企業的壓力,然而投資人卻不這樣想。比起出口受到影響和抑制的製造業來,熱火朝天的樓市和股市才是他們趨之若鶩的方向。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日本政府不是沒有意識到金融市場過熱、製造業持續遇冷的危害。為了給樓市和股市降溫,1989年5月,日本中央銀行開始調高利率,分別用5次,到1990年8月,將持續了兩年的2.5%提升至6%。同時為了遏制不良信貸的增加,央行明確要求金融機構限制對房地產業的貸款。

在這樣過急過快的信貸緊縮政策之下,日本經濟喪失了“軟著陸”的機會。終於泡沫被擠破,隨著股市和樓市接連暴跌,

日本經濟於1991年全面崩盤。泡沫破裂、資不抵債,導致接下來數年內,日本的自殺率激增。同時,伴隨“老齡少子化”社會進程的加快,日本從此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日本東京街頭的流浪者

正如給漫畫取名為《東京巴比倫》的本意一樣,CLAMP似乎早早就洞悉到了東京這座城市、甚至日本這個國家即將迎來的

“至暗時刻”。嬸嬸們雖然是女性漫畫家,卻不只專注於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尤其是CLAMP的靈魂人物、負責故事腳本的大川七瀨老師,她所撰寫的故事腳本,往往思想深刻,富有內涵和哲理。大川老師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系,後又在東京大學大學院完成了研究生學業,對政治經濟領域十分關注,對於社會熱點和國際局勢都頗有研究。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CLAMP成員合影,左2(正中坐姿)為大川七瀨老師

隨著日本社會進入蕭條時期,《東京巴比倫》的故事也開始急轉直下,對社會痛點的描繪更加精準犀利、絲毫不加掩飾。

第五捲開篇,便是一位看起來飽經風霜的家庭主婦,眉頭緊鎖的向老公抱怨家庭預算問題,同時提及了隔壁一家三口因為還不起房屋貸款而集體自殺的可怕事實。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而此刻,這戶人家的隔壁,主人公昴流就正在為當事人“三浦一家”的亡魂進行超度。超度完成後,房地產公司的經理也說出了令人心酸的事實:三浦家的主人生前勉強靠貸款買下了這間狹小的公寓,為此四處借貸。而泡沫經濟的崩潰,資產的貶值,導致他們再也無力償還高額的房貸和利息驚人的借款。最終三浦夫妻選擇殺死女兒後,一同上吊結束了生命。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斯人已矣,活著的人所承受的壓力,卻並不比這更輕鬆。

剛剛感嘆不想付三浦一家後塵的那位主婦,名叫幸世,和很多日本女性一樣,是位全職太太。家中只有丈夫一人上班工作,她在家操持家務。幸世的母親在她年幼時離世,全靠父親一人把她撫養長大。而現在的她,不但有兩個即將上學的孩子,還有退休後沒有收入來源、只能寄住在女兒家裡的老父親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讓幸世被壓得透不過氣來。心直口快的她,因為生活的摧殘,便將氣撒在了年邁的父親身上。偶爾不經意的抱怨,大概被孩子們聽了去。孩子可能根本還不理解死亡的意義,無心的轉述,卻傷透了老人的心。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老人曾在老伴臨終前,答應替女兒幸世完成100個心願,幾十年過去,如今未完成的願望只剩下一個。而令人潸然淚下的是,這最後一個願望,老人選擇了去給生病的女兒買她最愛吃的香蕉,結果在路上遇到了車禍。他只能在臨終前,將這染著鮮血的最後的

父愛,委託自己忘年之交的昴流代為轉交。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女兒在父親的死亡面前幡然醒悟,帶著一家人前去父親的陵前祭掃,夫婦二人在路上訴說著心中對老父親的無限愧疚。然而失去的時光卻再也不會回來了……

漫畫中的故事雖然略顯極端,但在當時的日本,同經濟危機一起到來的養老問題,卻是真實存在的。

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自1970年開始日本就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人口老齡化的進程逐年加速。尤其從1990年以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了更顯著的增加,直至2017年,佔總人口比例較1985年增長了2倍之多。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如今,很多人只看到日本養老制度的成功之處,將今天的日本奉為

“老人的天堂”,卻沒有看到日本政府為了建造“天堂”花費了多麼大的財力物力。還有這個“天堂”背後,也仍是“老齡少子化”社會進程不可遏制的加劇,以及國民年金(日本的養老保險)繳費人數與供養人數比例的逐年下降,最終將導致現在的年輕人未來面臨“老無所養”的問題。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日本一直致力於探討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創造合適的工作機會和工作環境,以緩解政府養老的壓力

不僅是在日本,在中國養老問題,也是我們每位國人都繞不開的話題。近年來,社區養老成了最流行的養老模式。而日本在這方面的先進經驗,也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

泡沫破裂後的日本,浮華褪去,突顯出社會問題

彷彿一場颱風席捲過後,昔日的輝煌被連根拔起,係數摧毀,留下了一地的狼藉不堪。在遭遇了經濟上的重創之後,日本民眾陷入了空前的迷茫之中。尤其是1995年,可謂是自泡沫破裂以來,日本又一個倒黴的年份。在這一年裡,阪神大地震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等天災人禍接踵而至。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阪神·淡路大地震”,被稱為日本戰後50年來所遭遇的最大一場災難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震驚海內外、駭人聽聞的“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這些問題,也並非在一天時間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只是先前經濟繁榮的光環,暫時掩蓋了一切黑暗的角落。

這裡就以“新宗教問題”為例。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今敏導演的名作《紅辣椒》中,也對日本人的信仰危機進行了辛辣諷刺

“沙林毒氣事件”的始作俑者——日本邪教“奧姆真理教”的興起,恰與日本泡沫經濟萌芽、發展直至破裂的週期相重合。其實不止奧姆真理教一家,自二戰之後,日本就出現了許多所謂的“新宗教”。

戰後經濟高速發展之下,很多日本人無處安放的迷茫,便寄託於這林林總總的“新宗教”之中。這些新宗教甚至在1951年成立了“新日本宗教團體聯合會”,還在1953年3月9日被日本政府批准成為了財團法人。

然而在繁榮與合法化背後,與宗教團體相關的醜聞,卻是總是接連不斷的。例如1980年“遠東基督教會—耶穌的方舟”教團的10名女信徒集體失蹤案件;還有1999年的“生命空間事件”,該組織宣揚的擊打頭部療法致信徒死亡,領袖高橋弘二卻把死者製成了木乃伊,並宣稱對方還活著,最終被判刑入獄。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終於被宣判死刑的“奧姆真理教”領袖和涉案成員

在《東京巴比倫》第4卷中,CLAMP也為我們揭露了這種所謂的“宗教團體”的愚昧,給青少年帶來的有形無形的巨大傷害。

女學生橋本邦子因為遭受了校園霸凌,傾訴無門,投向一個信徒主要由青少年組成的宗教團體,面對像音樂老師一般平易近人的教主傾訴自己的苦悶。然而這卻是一個看似溫柔、實則泯滅人性的團體,教主久美子老師要求大家把一切過錯都歸咎於自己不夠努力,並宣揚只有努力祈禱,原諒欺負自己的同學,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因為這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讓,卻讓欺負邦子的同學越來越得意忘形。終於,邦子在一次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奮起反抗,卻被對方刺傷了臉頰,留下終身難以治癒的深深的疤痕。而此時的久美子老師,在臥底的昴流面前,卻還在說著“全都是因為邦子她不夠堅強、不夠努力”的鬼話。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學校的忽視指責,邪教團體的洗腦,最終給青少年留下了無法磨滅的陰影。而在現實中,甚至更有可能危及更多生命。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沙林毒氣事件”之後,日本終於開始重視對邪教的治理,也對宗教管理法案《宗教法人法》進行了進一步的修訂和加強,並在2011年再次修訂該法律,將政策進一步收緊。甚至在1999年,在各地方成立了“奧姆真理教對策相關市町村聯絡會”,並在同年12月,通過了“對實施無差別大量殺人行為的團體進行限制的相關法律”。

而如何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保持清醒冷靜,拒絕被邪教或金融騙局洗腦,卻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從經濟復甦後的日本,我們看到了什麼

泡沫的破裂,並非全是壞事,至少它讓日本人看清了一個事實——“虛實結合”才是經濟健康發展的方向,在資本的喧囂中保持清醒理智,迴歸製造業,將失去的時間奪回來,才能讓經濟體系恢復良性循環。

而如何從日本的過往中吸取教訓,對於經濟危機日本政府採取了哪些對策,危機過後又是如何重新振興經濟的,日本國民身上又有那些顯著變化,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與研究。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現在,在日本人當中,雖然仍有著對高端品牌的固有追求,但是進入新千年以後,日本人的消費觀念也在逐漸發生鉅變。由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為代表的學者,在2001年提出的“斷舍離”概念,很快在日本掀起了熱潮。這讓日本民眾逐漸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與喧囂冗餘的物慾說再見,重新迴歸內心的平靜。

當然,告別瘋狂的物慾,也不等於全無慾望就是好事。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慾望社會》中,也闡述了現今日本,年輕人失去上進心,不結婚也不賣車賣房,過著無慾無求的生活的現象,以及對這種現象表明了擔憂。

結語

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

揭露和批判,並不是CLAMP的最終目的。在那個充滿短暫輝煌、卻又令回看之人唏噓不已的荒唐時代,CLAMP在《東京巴比倫》的漫畫中,用主人公的“善”,承接了一個個“靈異事件”背後巨大的悲傷。她們以溫柔的筆觸,化解了故事中的矛盾,也讓人們在感動之於不禁反思——

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讓生活重新恢復昔日的美好?

“在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是腳踏實地拼命過好每一天的、‘普通’的‘生活’著的人們。

每天要早起,

每天要上學,

每天要工作,

哭泣著、歡笑著,

煩惱著、痛苦著,

但卻拼命的面對‘現實’而‘生活’下去……

如果你們要嘲笑這樣‘普通’的人們的話,

你們能像那些‘普通’的人們一樣,‘生活’下去嗎?

CLAMP《東京巴比倫》:從動漫中窺見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的日本

————————————————

參考書目

《失去的二十年》(作者:池田信夫,出版時間:2012年5月)

《廣場協議後的日本經濟》(知乎)

《日本的新興宗教——深入瞭解》(作者:島田裕巳,出版時間:2009年10月)

《低慾望社會》(作者:大前研一,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MBA智庫·百科詞條——《非理性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