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家族》:末日危機下的逃亡之旅,透著對現代生活的敏銳反思

#頭條青雲“叫好又叫座”作品徵集#

日本電影一向以細膩、真實著稱,往往在細微中見真情,於無聲處聽驚雷。

說到細膩,不得不提的兩位日本導演,一個是是枝裕和,另一個便是巖井俊二。是枝裕和的細膩體現在對於親情的捕捉,而巖井俊二則是純美愛情的探索。但說到真實,則就要數矢口史靖了。

矢口史靖是一個永不妥協的喜劇導演,真實的畫風是他不變的追求。他的喜劇從不媚俗,既沒有無厘頭的惡搞也沒有下三濫的段子,他的畫面總是像潤物細無聲的細雨,讓你不自覺的跟著片中的人物同哭同笑,得到治癒。

《生存家族》:末日危機下的逃亡之旅,透著對現代生活的敏銳反思

電影《生存家族》是圍繞著鈴木一家如何逃亡、冒險的災難公路片,矢口史靖式的喜劇表達讓其不同於以往所謂的反思現代文明自身的末日電影,他的重點在於人類生活方式及自身內心成長的探討。

《生存家族》:末日危機下的逃亡之旅,透著對現代生活的敏銳反思

如果明天沒有電了,我們的世界會怎樣?

全球大停電以後,我們會怎樣?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沒有想過,因為現在感受停電的機會太少了。

《生存家族》的末日設定圍繞電,卻不僅限於我們平日用的交流電。電影的末日危機是所有和電有關的東西全部失效,發電機、電屏等,而原因電影給出的答案是太陽耀斑運動或小行星靠近,這樣的設定充滿科幻的味道。

小到手機、洗衣機,大到汽車、地鐵、飛機,所有一切與電有關的事物在一夕之間全部停擺,這樣的故事背景是不是像極了當年的熱門美劇《末世》。

但與《末世》重在刻畫科幻不同的是,在《生存家族》中,科幻的背景只是電影的外衣,而電影的主旨內在是真實的生活改變。

電,無處不在,我們日常應用的所有東西幾乎都離不開電。回顧一下我們的一天,手機鬧鈴叫我們起床,下樓要坐電梯,出門開汽車或坐公共交通工具,工作要用電腦,聯繫要用電話,就連馬桶沖水都要用電泵。

《生存家族》:末日危機下的逃亡之旅,透著對現代生活的敏銳反思

在電影中沒有電的世界是這樣的:

夜空格外明亮,銀河系閃閃發光。

學校停課,單位停工。交通癱瘓,飲水告急,人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干擾。

手機、電腦、汽車全部變成了可有可無的廢鐵,超市便利店結賬竟然打起了算盤。

而隨著停電時間的增長,所有商店變成空殼,有人公開搶劫,停飛的機場產生暴動,昔日繁華的都市變成了靜悄悄的鋼筋混凝土的怪物。

《生存家族》:末日危機下的逃亡之旅,透著對現代生活的敏銳反思

矢口史靖不愧是現實主義的擁躉,電影中沒電後的場景顯得那麼真實,沒有誇大一分,閉上眼睛思考我們現實世界中如果停電會怎樣,我想不出與電影不同的情景。

沒有了電,我們的世界彷彿停止了轉動。

《生存家族》:末日危機下的逃亡之旅,透著對現代生活的敏銳反思

末日逃亡除了艱辛,還滿是關愛與成長

故事的開頭,生活在東京的鈴木一家四口過著日復一日的都市生活,家中、學校以及爸爸鈴木義之工作單位三個場景把人物性格刻畫的淋漓盡致。

媽媽的任勞任怨,爸爸的刻板保守,妹妹的愛慕虛榮以及哥哥的木訥寡言,四個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逃離東京時,鈴木一家也想回到媽媽光惠的老家鹿兒島,於是一場充滿愛與成長的逃亡之旅正式拉開了序幕。

《生存家族》:末日危機下的逃亡之旅,透著對現代生活的敏銳反思

旅途是充滿艱辛的,特別是父親以往在孩子面前偽裝的高大形象瞬間崩塌。曾經允諾帶著家人騎行到達鹿兒島的豪言壯語在無數個錯誤決定後變成了一個笑話。

特別是他們在高速公路上偶遇同是逃亡的另一家人卻過的比他們瀟灑的多時,父親的臉面變得難堪。直到在彈盡糧絕時,女兒與兒子憤怒指責自己父親未負起責任時,妻子的一句“你們還不明白嗎,你們的爸爸就是這樣一個人啊”使得身為丈夫的鈴木才開始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和缺點。

其實,影片中的中年父親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中年男人逐漸磨平了稜角,他們融不進家庭,每日麻木的生活,隨波逐流。

之後遇到水族館烹煮海鮮放糧時,父親放棄尊嚴的一跪讓我們意識到父親的成長。在他的心裡,孩子的地位終於高過了自己的尊嚴。

《生存家族》:末日危機下的逃亡之旅,透著對現代生活的敏銳反思

逮豬,製造木筏過河,為了家人差點喪命於河中,讓我們逐漸看到父親的責任與擔當。直到在火車上,父親扔掉了自己以前當做寶貝的假髮套,父親的這個角色也完成了蛻變,這場逃亡讓其真正的成為了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好父親。

而除了父親,家中其它三位成員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唯唯諾諾的母親變得敢吼自己的丈夫,敢於說出自己的主見。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兒子在扔掉手機,那手機殼補車胎的那一瞬間也長大了,懂得為他人犧牲自己的好處。滿腹牢騷與抱怨的女兒,不再討厭窮鄉僻壤,她成為了鄉下的織布小能手。

《生存家族》:末日危機下的逃亡之旅,透著對現代生活的敏銳反思

這場旅途,他們吃過貓糧喝過溪水,經過暴風淋過大雨,父親差點死亡,母親小腿骨折,這無疑是充滿艱辛的旅程。可是這個本來感情寡淡的家庭也因為這場旅行變得默契恩愛,愛與成長伴隨著整個旅途。

《生存家族》:末日危機下的逃亡之旅,透著對現代生活的敏銳反思

電影帶給我們對現代生活的敏銳反思

電影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又要反作用於生活。日本的“生活流”電影一向在發人深思方面做的很好。

“生活流”電影是20世紀60年代在西方電影中出現的一種自然主義傾向,主張直接攝錄落入電影攝影機視野的生活事實和事件,既不作選擇,也不作評價。“真實電影”、“直接電影”等就是這種創作傾向的突出表現。

日本將“生活流”電影發揮到了極致,比如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以及矢口史靖的這部《生存家族》。

《生存家族》:末日危機下的逃亡之旅,透著對現代生活的敏銳反思

《生存家族》中給在停電前後給我們描繪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一種是大都市中每日車水馬龍的繁華生活,而另一種則是停電後迴歸鄉村的寧靜生活。

在都市生活裡,每日繁雜的信息壓的人喘不過氣,家庭裡親人間的關係非常疏遠。丈夫每日吃完飯看完電視便回到自己的房間,兒子女兒放學回家也是鎖在房間中,整個家庭之間沒有交流,親情逐漸喪失。

而在鄉村生活裡,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捕魚織布,寧靜祥和。在這裡,父親與母親不再只為了家庭瑣事而吵架,兒子女兒也與村中的夥伴舒心的交流著。

可是當兩年以後,電來了,鈴木一家還是選擇了回到城市生活。很多人不禁要問,電影難道不是要告訴我們要遠離城市的喧囂,迴歸環保的鄉村生活麼?

其實,我們知道離開城市迴歸鄉村是不現實的,矢口史靖追求的真實絕不會脫離現實。

在哪種環境中生活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內心的狀態,這就是電影給我們最大的反思。

雖然來電後,彷彿一切生活恢復了原樣。但是從生活的細節上我們還是看到了鈴木一家心態的變化。

父親開始騎自行車上下班,母親不再滿腹牢騷,兒子女兒在家中不再自我隔離,環境未變,但一家人的生活氛圍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的臉上開始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在影片的開始我們是看不到的。

《生存家族》:末日危機下的逃亡之旅,透著對現代生活的敏銳反思

影片的最後,一切定格在他們旅途中的一張照片,這張照片記錄著一家人的成長,是過去的總結,也是新生活的開端。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在等待著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