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聂震宁三位作家的读书缘 ——写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

201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的第23个年头。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1996年开始为第一个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为了提醒我们,无论生活多么的忙碌,都要记得多读书。

我与聂震宁三位作家的读书缘 ——写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读书对我而言,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有如空气和食物,不可缺少。通过读书可以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他的精神气质得到升华。

苏轼在《和董传留别》诗中“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是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曾国藩说,“唯读书能改变气质”,读不读书,时间久了,精神气质就会变得不一样。亦舒在《流金岁月》所说:“读书的唯一用途是增加气质,世上确有气质这回事。”

当那些爱读书的人,沉浸于书本的世界时,他们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与聂震宁三位作家的读书缘 ——写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的读书,则是受到聂震宁、东西、彭匈这些著名作家的影响,并与他们结下一段读书缘。

上世纪80年代,我刚进入青年时,有幸认识了聂震宁,他是我读书的第一个影响人。那时他已是一位著名的青年作家,他的《长乐》系列小说以及《暗河》和《岩画与河》等中篇小说扬名文坛。我特别喜欢他的短篇小说《绣球里有一颗槟榔》,为此还写了我第一篇书评。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对社会一无所知,徘徊茫然。当时读到聂震宁的小说,对广西桂西北地区、红水河流域的山川风物及民俗以及历史积淀的表现,让我逐步对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他的文学作品中,既看到了现实主义的悲悯情怀,又有着睿智冷静的哲学思辨的高度。


我与聂震宁三位作家的读书缘 ——写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

聂震宁

他担任漓江出版社社长,约请冰心担任总主编,开展大型丛书《文科知识:百万个为什么》的编撰工作,获得了当时全国图书最高奖的中国图书一等奖。我去桂林看他时,他没有时间请我吃饭,却送了我一套《百万个为什么》丛书及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书籍,让我高兴的不得了,经常阅读,至今仍然保存着这些珍贵的礼物。

他任广西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时,还经常有往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后,来往就相对少了许多。聂震宁的事业成就,是他后来成功地实现从作家到出版家的身份转换,一度被称为出版界的“黑马”。

由于在出版工作中的种种突出表现和业绩,聂震宁获得了全国出版行业最高奖——韬奋出版奖,被评为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我与聂震宁三位作家的读书缘 ——写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

聂震宁新著《阅读力》分享会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是连续11年“全民阅读”的提案人,是全民阅读的倡导者与领读人。他在新著《阅读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中,首次将“阅读力”这一概念提出并进行完整阐述,提出“阅读力的培养实际是对人们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概念,《阅读力》一书是他多年研究阅读学和普及阅读学知识的结晶。

与著名作家东西的认识是在90年代,他原名为田代琳,现为广西民族大学作家、广西作协主席 。他的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主要作品有:《后悔录》、《耳光响亮》、《没有语言的生活》、《我们的父亲》、《不要问我》、《猜到尽头》、《东西作品集》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


我与聂震宁三位作家的读书缘 ——写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

广西文坛三剑客之一的东西

与东西本来要成为邻居的,却因其他事情而未能实现,也是一大憾事。我是他的忠实读者,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但凡有新作,他都赠我阅读。我读了他的小说后与之交流时,他说向我这样喜欢他作品的企业人,真的还不多啦!

有一次,他与我和李晓东教授一起聊天,听了晓东说起当年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回去后就创作了《你不知道她有多美》这篇小说。

读东西的小说,可以从早期作品中读出带着浓厚的桂西北地方乡土人情味道,他笔下勾勒出来的乡村世界,人物是那么的美好,民俗非常淳朴。

他中期小说的创作主题,关注的焦点已经从乡村转到城市社会层面上,他像是一名外科医生,把城市里的种种社会病症暴露无遗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的现代小说创作主题,又把写作焦点投向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并开启了心灵的探索,试图深入到人的精神层面上。


我与聂震宁三位作家的读书缘 ——写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

东西新书发行签名

与彭匈老师的读书缘,是他的新书出版后签名赠予我阅读。看到书扉页上那一丝不苟的诗词签字,我感到诚惶诚恐。他当时任广西出版总社出版部主任,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散文创研会副会长。曾出版随笔集《向往和谐》、《云卷云舒》、《会心一笑》、《极品男人》、《一事能狂》等,其作品入选多种版本的“中国年度散文”。 

他的作品常读常新,即使是偶尔翻阅,也必有收获。他的作品,带有很强的理性思辨色彩,以其独特的目光,带着你阅读,开卷受益。特别是中年男人,可以从中读到了自己生活中的种种感悟,为你还原了一份中年男人的独特生活情怀,是一部深入剖析男人心情的散文佳作。


我与聂震宁三位作家的读书缘 ——写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

彭匈老师

2019年2月23日晚上,我在微信上看到彭匈老师离世的消息,还真不敢相信,后来看到广西新闻网及南国早报的新闻,才敢确认。

我作为他的一个普通读者,亦想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写上几句话,缅怀一下这位我非常敬佩的老师。然而,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去,只是冥冥之中听见老友的呼唤,欣然赴约去了。

今天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我在问自己,也在问朋友,你都读了什么书?如果你已经很久未曾阅读了,那么,请重新拾起那本你一直想读却还未读的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